-
公开(公告)号:CN112070839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951129.6
申请日:2020-09-11
申请人: 武汉理工大学 , 武汉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对后方车辆横纵向定位测距方法及设备,通过摄像头获取车辆在结构化上行驶的图像;图像输入车辆检测模型,获得图像的车辆位置信息;车辆检测模型是利用卷积神经网络训练的网络模型;根据图像检测与跟踪图像的消失点,消失点为图像中的车辆所在车道线在无限远处的交点;根据消失点计算当前车辆偏航角和俯仰角,得到车辆在城市高架上行驶时的姿态角;根据俯仰角进行逆透视变换畸变矫正,得到前方道路俯视图;根据检测车辆和车道线,遍历水平线获取车辆所处第几车道;根据俯视图快速检测车道线;根据偏航角建立几何模型,计算本车道后方车辆相对本车的横向和纵向距离。本发明能够快速实现后方车辆的横纵向定位测距,提高精度和实时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686903B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1910807847.3
申请日:2019-08-29
申请人: 武汉理工大学 , 武汉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1M17/00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驾驶系统测试平台假车的车轮主动缩回系统,包括:缩回机构、气动控制系统和高压供给机构,所述缩回机构中的承力臂、摇臂和中间承力轴形成一个固定的整体,可以使车轮与中间承力轴一起绕轴线旋转,所述气动控制系统通过双作用气缸调节车轮的伸缩状态,所述高压供给机构给所述气动控制系统充气。本发明可主动进行车轮伸缩状态控制,从而在进行无人驾驶系统测试时使测试平台假车既拥有较好的越障行驶性,也可以在与其它测试实车发生碰撞时降低测试平台假车的高度,以避免直接碰撞冲击,保护无人驾驶系统核心部件。
-
公开(公告)号:CN112096782B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010799576.4
申请日:2020-08-11
申请人: 武汉理工大学 , 武汉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F16F15/16 , F16F15/124 , B60K1/00 , B60K17/1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轴式电驱动桥的减振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机轴向窜动的技术问题;包括主动盘、从动盘、轴向减振组件和周向减振组件;主动盘与从动盘相对设置且同轴安装,轴向减振组件为轴向磁流变阻尼减振器,其包括第一缸体、第一活塞、第一线圈和第一流通阀,第一缸体内部形成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内盛装有磁流变液,第一缸体同轴活动套设于套管外侧,套管和第一缸体之间动密封,第一活塞固定套接于套管的外侧,第一活塞同轴内置于第一空腔并与其动密封,第一活塞的外周开设有第一流通槽,第一线圈安装于第一流通槽,第一流通阀安装于第一活塞的外周;周向减振组件周向安装于主动盘和从动盘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12096782A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10799576.4
申请日:2020-08-11
申请人: 武汉理工大学 , 武汉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F16F15/16 , F16F15/124 , B60K1/00 , B60K17/1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轴式电驱动桥的减振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机轴向窜动的技术问题;包括主动盘、从动盘、轴向减振组件和周向减振组件;主动盘与从动盘相对设置且同轴安装,轴向减振组件为轴向磁流变阻尼减振器,其包括第一缸体、第一活塞、第一线圈和第一流通阀,第一缸体内部形成有第一空腔,第一空腔内盛装有磁流变液,第一缸体同轴活动套设于套管外侧,套管和第一缸体之间动密封,第一活塞固定套接于套管的外侧,第一活塞同轴内置于第一空腔并与其动密封,第一活塞的外周开设有第一流通槽,第一线圈安装于第一流通槽,第一流通阀安装于第一活塞的外周;周向减振组件周向安装于主动盘和从动盘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11005995A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911080914.2
申请日:2019-11-07
申请人: 武汉理工大学 , 武汉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F16H7/02 , F16H7/14 , G01M17/007 , B62D61/00
摘要: 本发明属于无人驾驶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用于无人驾驶测试平台车的传动系统。所述传动系统包括固定在车架上的动力输入端,以及与后车轮连接的动力输出端,所述动力输入端和动力输出端之间设有同步带,其中动力输入端、动力输出端和同步带均为两套且对称设置在后车轮两侧;所述传动系统还包括带轮中心距调节结构和制动系统。本发明在保证具有足够的输出功率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缩小了系统尺寸,适用于空间紧凑的测试平台车。
-
公开(公告)号:CN110649757A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910796156.8
申请日:2019-08-22
申请人: 武汉理工大学 , 武汉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属于无人驾驶车辆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人驾驶测试平台车电驱动系统,包括由车身底板、车架横梁和车架纵梁构成的车架,所述车架上固定设置有两个呈镜像对称的电驱动装置,每一个电驱动装置均包括驱动电机、主动同步带轮、法兰轴、轴承和制动系统。该系统采用双电机驱动且匹配位于电机端的制动系统,不仅节省了车轮处的空间,减轻了车轮端的重量,而且驱动效率高,提高了整车驱动与制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646214A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910777248.1
申请日:2019-08-22
申请人: 武汉理工大学 , 武汉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1M17/007 , G01M7/08 , B62D27/02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碰撞试验中的目标假车可重构车身结构及组装方法,包括并排设置的两块纵板及横向并排布置在两块纵板上的多块横板,每块所述横板分割为A、B、C三块,将每块所述横板的A、B、C三块依次设置在所述两块纵板形成的左、中、右三个位置上,所述两块纵板和多块横板通过粘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与真车外观形状相似的车身结构,所述纵板和横板的材质为聚苯乙烯或者聚乙烯泡沫。本发明设计一种目标假车可重构车身结构及组装方法,用在智能汽车的碰撞试验中,其具有重量小、组装过程简单、易于加工、方便快速安装和运输的优点,在发生碰撞时能够快速分散,并且不会对试验车辆造成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110617972A
公开(公告)日:2019-12-27
申请号:CN201910777019.X
申请日:2019-08-22
申请人: 武汉理工大学 , 武汉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1M17/007 , G01M7/08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智能汽车碰撞试验的目标假车底盘结构,包括承载壳体、底盘框架及底板,所述承载壳体包覆在所述底盘框架的上方,所述底盘框架由四条金属边框及设置在金属边框上的多条肋板组成,所述金属边框与肋板之间、肋板与肋板之间构成用于安装各种假车部件的空间载体,转向系统、制动系统、行驶系统、能源系统等假车部件安装在上述的空间载体中,所述底板固定在底盘框架的底部,用来保护和承载各种假车部件,该底盘结构整体为凸台形状,以有利于缓冲试验车辆在碰撞和碾压时对目标假车造成的冲击。本实施例设计的目标假车底盘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质量轻、方便搬运、能够承受试验车辆多次碰撞和碾压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2834234A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1911164908.5
申请日:2019-11-25
申请人: 武汉理工大学 , 武汉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1M17/007 , G01M7/0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判定目标假车碰撞的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读取试验车和目标假车的GPS和惯性传感器数据。根据获取的数据中两车的速度方向,速度大小,加速度和相对距离,判断两车是否会在某个时间段发生碰撞,若是,则及时控制假车进行伸缩车轮,否则不对假车进行控制作用。所述系统包括数据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所述两车的速度、加速度、位置和行驶方向数据;并通过所述两车的传感器测量精度确定安全调节量;路径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位置数据和行驶方向数据,判断所述两车行驶路径的位置关系。本发明实现了对假车和试验车是否碰撞的准确判断,避免了目标假车因车轮伸缩不及时被试验车碾压导致车轮构件的损坏。
-
公开(公告)号:CN111063838A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911171299.6
申请日:2019-11-25
申请人: 武汉理工大学 , 武汉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H01M2/10 , H01M2/26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43 , H01M10/058 , H01M10/0525
摘要: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无人驾驶测试目标车的动力电池系统及其装配方法,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内部设有若干电池,所述电池中间高度位置设有贴片式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池两端设有与其焊接的若干汇流排,所述汇流排两端设有正负极连接线束,所述汇流排远离电池的一侧设有绝缘板,所述绝缘板远离电池一侧设有分体式壳体。本发明可以有效提高动力电池系统的重量比能量密度和体积比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系统的灵活性,还可以提高动力电池系统的结构强度、散热性能,满足无人驾驶测试目标车对于动力电池系统的空间需求和使用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