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731942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247277.3
申请日:2023-03-15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经高效表达和分子改造构建的磷脂酶D基因工程菌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系统改造表达元件,实现了磷脂酶D的高效分泌表达,胞外酶活达到42.8U/mL,相较于未改造菌株,酶活提高了69.0倍。本发明还采用高密度发酵提高磷脂酶D表达水平的方法,成功实现了高密度胞外表达磷脂酶D,胞外酶活达到149.7U/mL,相较于未改造的出发菌株,酶活提高了249.5倍。本发明的磷脂酶D具有良好的转磷脂酰基能力,能以卵磷脂为底物合成产物磷脂酰丝氨酸和其他磷脂衍生物。重组菌酶活稳定性较好,发酵周期短,为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具有良好的转酰基能力,在磷脂酰丝氨酸和磷脂衍生物的生物合成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7937470B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1711316159.4
申请日:2017-12-12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C12P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子液体体系中酶法合成植物甾醇酯的方法,包括,以离子液体为反应介质,将植物甾醇与脂肪酸混合,加入脂肪酶作为催化剂,在一定的温度下搅拌反应,最后离心分离得到植物甾醇酯产物。本发明提供的离子液体体系中合成甾醇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化学法合成和有机溶剂中合成MAG的不足,本发明反应条件温和,反应转化率高,选择性好,步骤简单,产物易分离,可重复利用,是一种安全绿色高效的合成工艺。
-
公开(公告)号:CN110122794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576332.7
申请日:2019-06-28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品质即食斑点叉尾鮰鱼软罐头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减菌处理:将叉尾鮰鱼块放入臭氧水中减菌处理;脱腥腌制:将减菌处理后的叉尾鮰鱼块置于脱腥剂中脱腥腌制,所述脱腥剂按质量百分比计,为紫苏提取液8~12%、乌龙茶提取液8~12%、52%的白酒15~25%,食盐2~4%,用水补足100%;干燥;真空油炸:温度为90~100℃,水分含量约为55~60%;真空包装;杀菌冷却:调味后产品在121~130℃杀菌。本发明方法解决斑点叉尾鮰鱼本身土腥味较重的问题,同时降低鮰鱼肉的水分含量、适当提高肉的硬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879713B
公开(公告)日:2019-07-02
申请号:CN201410783997.2
申请日:2014-12-16
Applicant: 江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C10/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膜分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三明治结构壳聚糖/聚乙二醇交联凝胶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膜的特征在于膜具有三明治结构,上下表层为交联层,中间为凝胶层,其制备方法采用以下工艺步骤:(1)将壳聚糖、聚乙二醇和溶剂在一定温度下混合均匀,平铺在聚四氟乙烯板上,烘干溶剂,制得凝胶膜;(2)将上述凝胶膜浸没于含交联剂和催化剂的溶液中0.5~10小时,进行凝胶膜的表层交联反应;(3)将交联后的凝胶膜在空气中干燥24小时,然后转入真空干燥箱中,30℃下处理24小时,即得三明治结构壳聚糖/聚乙二醇交联凝胶膜。本发明通过将膜上下表层交联,形成具有三明治结构的壳聚糖/聚乙二醇交联凝胶膜,聚乙二醇不易流失,保证了膜的物理结构和性能的持久稳定性,适用于混合气中二氧化碳的分离和有机蒸气的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07782828A
公开(公告)日:2018-03-09
申请号:CN201711316125.5
申请日:2017-12-12
Applicant: 江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06 , G01N30/34 , G01N2030/0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菜油甾醇、豆甾醇和β-谷甾醇的方法,包括,标准溶液的配制,采用极性溶剂配制含菜油甾醇、豆甾醇和β-谷甾醇混合标准储备液,经处理后,再用极性溶剂分别配制含菜油甾醇、豆甾醇和β-谷甾醇的混合标准系列溶液。我方发明,不仅使3种甾醇单体达到基线分离,大大缩短了保留时间,最终确定了最优的色谱条件为1.0mL/min,检测波长208nm,柱温35℃,且该方法精密度和加样回收率均较高,能够满足准确定量3种甾醇单体含量的检测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5879725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784258.5
申请日:2014-12-16
Applicant: 江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C10/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气体膜分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三明治结构聚醚嵌段酰胺凝胶膜及其热交联制备方法。所述膜的特征在于膜具有三明治结构,上下表层为交联层,中间为凝胶层,其制备方法采用以下工艺步骤:(1)将聚醚嵌段酰胺、离子液体和溶剂在一定温度下混合均匀,平铺在聚四氟乙烯板上,烘干溶剂,制得凝胶膜;(2)将上述凝胶膜上下表层均涂覆一层含热引发剂和交联剂的溶液,转入烘箱,控制一定温度和时间,进行凝胶膜的表层热交联反应;(3)将热交联后的凝胶膜在空气中干燥24小时,然后转入真空干燥箱中,30℃下处理24小时,即得三明治结构聚醚嵌段酰胺凝胶膜。本发明通过将膜上下表层热交联,形成具有三明治结构的聚醚嵌段酰胺凝胶膜,离子液体不易流失,保证了膜的物理结构和性能的持久稳定性,适用于混合气中二氧化碳的分离和有机蒸气的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04388451A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410758941.1
申请日:2014-12-10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为耐热木聚糖酶(Xyl11M)基因的合成及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涉及一种来源于嗜热裂孢菌(Thermobifida fusca)的耐热β-1,4-内切木聚糖酶(Xyl11M)在毕赤酵母中表达、活性测定及酶学性质分析方法。其基因命名为xyl11M,它的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编码的蛋白质为Xyl11M,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2。所制备的重组酶的活性为157U/mL;其最适反应温度为70℃,70℃下保温60min,残余酶活为98%,表明该酶热稳定性非常好;其最适pH为6.0,在pH 5.0~8.0范围内较稳定;金属离子对该酶活性影响较小。作为一种耐热型的酶制剂,该酶具有较大的工业化应用潜力及经济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3642850A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申请号:CN201310666357.9
申请日:2013-12-10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共表达阿魏酸酯酶/木聚糖酶的酶解产物阿魏酸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测定方法。利用共表达阿魏酸酯酶A和木聚糖酶的酵母系统(GS115/faeA-xyn11A)所产的共表达酶液水解小麦麸皮获得阿魏酸,从还原力、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三个方面对该阿魏酸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测定。实验结果证明阿魏酸有良好的还原能力和自由基清除能力,该测定方法简单有效、方便快捷,在工业应用中阿魏酸的抗氧化测定方面有一定的潜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3172867A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110428914.4
申请日:2011-12-20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C08G77/38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长链烷烃与环氧共改性双端氨基硅油的制备方法,所述改性硅油的结构式如右图1所示,其制备方法:按一定比例依次加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长链烷烃硅烷偶联剂、双端氨基硅烷封端剂,搅拌均匀并升温至60~80℃,加入碱性催化剂,搅拌反应0.5~1.5小时,然后控制反应温度90~140℃,保温反应一段时间,减压蒸馏出低沸物,得改性硅油,再将其溶于溶剂中并与环氧氯丙烷在50~100℃条件下反应2~7小时,减压去除溶剂,得产物。将所得改性硅油与乳化剂和酸搅拌混合,再分批加入去离子水,用酸调节体系pH值为7左右,即制成改性硅油的乳液。本发明制得的长链烷烃与环氧共改性双端氨基硅油不仅克服了氨基硅油泛黄的缺点,使其用于织物整理时具有更好的润滑性、憎水性和蓬松感。
-
公开(公告)号:CN111879862B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010388365.1
申请日:2020-05-0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 江苏科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IPC: G01N3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GC‑MS‑SSDMC法同时测定油料中游离态甾醇及甾醇糖苷的方法,包括,样品的提取、净化、衍生化、过滤及转换因子的计算。本发明实现了油料作物及食用油中菜油甾醇,豆甾醇,谷甾醇,环木菠萝烯醇,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菜油甾醇吡喃葡萄糖苷,豆甾醇吡喃葡萄糖苷,谷甾醇吡喃葡萄糖苷的同时定性定量分析,检测步骤简单,准确性高,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合批量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对指导食用油加工及其合理膳食利用提供了基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