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自动变速机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58220C

    公开(公告)日:2009-02-04

    申请号:CN200480026090.6

    申请日:2004-09-10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自动变速机(1),其装备有:对输入轴(12)的输入旋转进行减速并输出的减速行星齿轮(DP)、自由传送经由减速行星齿轮(DP)的减速旋转的第1离合器(C-1)和第3离合器(C-3)、具有利用这些第1和第3离合器(C-1、C-3)分别传送减速旋转的太阳轮(S2、S3)的行星齿轮单元(PU)、和将输入旋转自由传送到太阳轮(S2)的第4离合器(C-4)。第4离合器(C-4)经由第3离合器(C-3)的输出侧部件(离合器鼓42、连接部件101)与行星齿轮单元(PU)的太阳轮(S2)连接,共用输出侧部件。这样,能够实现车辆用自动变速机(1)的小型化。

    自动变速器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292099A

    公开(公告)日:2008-10-22

    申请号:CN200680038927.8

    申请日:2006-1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021 Y10T74/2186

    Abstract: 在输出轴(6)凸缘部(6a)和外壳(2)套筒部(2d)的侧面(2g)之间设置推力轴承(41),在上述套筒部(2d)的内周部(2e)和上述输出轴(6)的外周部(6e)之间以外圈(61)的侧面(61a)接触到台阶部(2f)的方式设置滚珠轴承(60)。而且,和传动轴相连的凸缘叉(7)与上述输出轴(6)的外周侧花键卡合的同时固定在该输出轴(6)上,且以如下方式构成,即,被该传动轴向X1方向压紧时,凸缘叉(7)通过填隙垫圈(8)与上述滚珠轴承(60)的内圈(62)的侧面(62a)抵接。由此,能够使产生于滚珠轴承(60)的力只作用于X1方向侧,从而能够提高滚珠轴承(60)的耐久性和结构的紧凑化,且还能够高精度地支撑输出轴的轴向位置。

    多挡变速器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683621B

    公开(公告)日:2018-05-15

    申请号:CN201480058501.3

    申请日:2014-11-25

    Abstract: 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在第四太阳轮(24s)被固定为不能旋转时,以第三太阳轮(23s)的旋转速度高于第三齿圈(23r)的旋转速度方式对从输入轴(20i)传递至第三行星架(23c)的动力进行增速并传递至第三太阳轮(23s)以及第三齿圈(23r),与以比第三齿圈(23r)更高的速度旋转的第三太阳轮(23s)对应的离合器(C2),配置在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和比第一行星齿轮(21)更接近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配置的第二行星齿轮(22)之间。

    多挡变速器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683621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480058501.3

    申请日:2014-11-25

    Abstract: 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在第四太阳轮(24s)被固定为不能旋转时,以第三太阳轮(23s)的旋转速度高于第三齿圈(23r)的旋转速度方式对从输入轴(20i)传递至第三行星架(23c)的动力进行增速并传递至第三太阳轮(23s)以及第三齿圈(23r),与以比第三齿圈(23r)更高的速度旋转的第三太阳轮(23s)对应的离合器(C2),配置在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和比第一行星齿轮(21)更接近拉威挪式行星齿轮机构(25)配置的第二行星齿轮(22)之间。

    自动变速器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292099B

    公开(公告)日:2011-03-30

    申请号:CN200680038927.8

    申请日:2006-1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021 Y10T74/2186

    Abstract: 在输出轴(6)凸缘部(6a)和外壳(2)套筒部(2d)的侧面(2g)之间设置推力轴承(41),在上述套筒部(2d)的内周部(2e)和上述输出轴(6)的外周部(6e)之间以外圈(61)的侧面(61a)接触到台阶部(2f)的方式设置滚珠轴承(60)。而且,和传动轴相连的凸缘叉(7)与上述输出轴(6)的外周侧花键卡合的同时固定在该输出轴(6)上,且以如下方式构成,即,被该传动轴向X1方向压紧时,凸缘叉(7)通过填隙垫圈(8)与上述滚珠轴承(60)的内圈(62)的侧面(62a)抵接。由此,能够使产生于滚珠轴承(60)的力只作用于X1方向侧,从而能够提高滚珠轴承(60)的耐久性和结构的紧凑化,且还能够高精度地支撑输出轴的轴向位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