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导弹安全发射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82443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174698.2

    申请日:2024-02-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型导弹安全发射方法,采用筒式发射、低初速、共喷管多脉冲动力、微烟推进剂、燃气舵推力矢量控制以及观瞄操控装置人机环设计等总体方案,在微声、微烟、微焰及微后座“四微”软发射方式下,通过多脉冲方式确保安全距离,通过燃气舵推力矢量控制;克服炮口初始扰动,消除导弹近距离掉地引发的安全风险;发动机2脉冲点火时,导弹快速调姿,避免发动机喷出物伤及射手;采用观瞄操控装置人机环设计保护射手面部,实现了小型导弹安全发射。本发明以较小重量、体积和成本代价,达到“四微”软发射效果,达到安全发射目的,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效果突出,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一种飞行器单扭簧储能旋转凸轮式安全开关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14212267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613241.X

    申请日:2021-12-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飞行器单扭簧储能旋转凸轮式安全开关机构,包括转轴、扭簧、凸轮、电气微动开关、机构本体和开关旋转体;扭簧、凸轮和开关旋转体依次串置在转轴上,并通过转轴与机构本体连接;机构本体一端固定在飞行器内部侧壁上,另一端两侧各固定一个电气微动开关,两个电气微动开关分别与凸轮和开关旋转体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开关旋转体设置在机构本体的空腔内,其端部穿过机构本体的一端和飞行器侧壁的长槽后与发射筒内壁接触。本发明具有机构独立性强、机上布局便利、总装入筒机械状态目视检查方便明确、电气保险冗余备份、平台移植通用性好的优点,适应于车载发射、机载发射、便携发射等各类筒内发射飞行器。

    一种飞行器单扭簧储能旋转凸轮式安全开关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14212267B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111613241.X

    申请日:2021-12-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飞行器单扭簧储能旋转凸轮式安全开关机构,包括转轴、扭簧、凸轮、电气微动开关、机构本体和开关旋转体;扭簧、凸轮和开关旋转体依次串置在转轴上,并通过转轴与机构本体连接;机构本体一端固定在飞行器内部侧壁上,另一端两侧各固定一个电气微动开关,两个电气微动开关分别与凸轮和开关旋转体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开关旋转体设置在机构本体的空腔内,其端部穿过机构本体的一端和飞行器侧壁的长槽后与发射筒内壁接触。本发明具有机构独立性强、机上布局便利、总装入筒机械状态目视检查方便明确、电气保险冗余备份、平台移植通用性好的优点,适应于车载发射、机载发射、便携发射等各类筒内发射飞行器。

    一种小型导弹高效毁伤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031731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174696.3

    申请日:2024-02-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型导弹高效毁伤方法,采用空气/燃气复合舵机,空气舵和燃气舵联动;采用共喷管多脉冲动力,发动机喷管穿过舵机,延伸至舵机舱体尾部;发动机1脉冲点火,将导弹推出筒外;发动机2脉冲点火,实现导弹增速续航;偏转位于发动机喷口处的燃气舵,改变发动机工作时的尾部喷流方向,获得舵面控制力,解决低初速下空气舵效率不足问题;导弹在燃气舵控制力作用下,以俯冲姿态攻击目标,通过增大落角以减少实际穿深,提升导弹攻击威力,实现小型导弹高效毁伤。本发明采用共喷管多脉冲动力和增加燃气舵,以较小重量和体积代价,通过增大落角来减小实际穿深,达到高效毁伤的目的,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效果突出,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一种升降式武器站两级自动密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857366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792148.2

    申请日:2023-06-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武器装备密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升降式武器站两级自动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通过上密封板、下密封板、升降机构实现了行军和作战两种状态下对导弹车辆舱体内部的自动密封。在行军时,武器站处于降下状态,升降机构位于低位,使得上密封板与车辆顶部开口通过橡胶密封条接触,且橡胶密封条处于压紧状态,实现行军状态车辆舱体内部的自动密封;在作战状态下,武器站升至车顶,下密封板与车辆顶部开口下表面通过挡板四周橡胶密封条接触,且由于升降机构的举升力使得橡胶密封条处于压紧状态,实现了作战状态下的舱体内部密封。该装置保证在各种工况下舱体内部各设备不受风、砂、雨的影响,并为操作人员提供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