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108603B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710130573.6
申请日:2007-07-18
申请人: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发明人: 山崎昭仁
CPC分类号: B62D25/2072 , B62D25/20 , B62D35/02 , Y02T10/8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覆盖车身底面的底部覆盖件,包括:凹陷部分;以及突起部分,其朝向路面突起,在至少车辆的前后方向上,该凹陷部分和突起部分交替地连续形成在底部覆盖件的下表面上。凹陷部分和突起部分具有形成连续曲面的横截面。相对于路面,突起部分的下表面位于与另一个底部覆盖件基本等高的位置或位于比另一个底部覆盖件高的位置,该另一个底部覆盖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位于底部覆盖件的前方。底部覆盖件构造成使得当凹陷部分的内部出现小的紊流,并且基本上在底部覆盖件的下表面的整个下方形成由紊流造成的紊流层时,该紊流层使得全部气流与底部覆盖件的下表面隔开;并且底部覆盖件具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交替形成的单排凹陷部分和突起部分。
-
-
公开(公告)号:CN101108587A
公开(公告)日:2008-01-23
申请号:CN200710136951.1
申请日:2007-07-23
申请人: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动作公司
IPC分类号: B60K15/067
CPC分类号: B62D25/2072 , B60K15/073
摘要: 提供一种用于在燃料箱与具有大体光滑圆柱形外表面类型的驱动轴之间安装的燃料箱护罩,从所述光滑圆柱外表面,硬边缘邻近燃料箱护罩延伸。凹槽设置在燃料箱护罩中,一块缓冲垫材料安装在凹槽中以填充凹槽。在将使旋转驱动轴护罩侵入正常情况下由燃料箱护罩所占据的空间的情况下,缓冲垫材料将通过与旋转驱动轴的硬边缘的接触而受到磨损,以使得硬边缘容纳到通过缓冲垫材料部分的磨损所形成的腔中。
-
公开(公告)号:CN1205024C
公开(公告)日:2005-06-08
申请号:CN01818680.7
申请日:2001-11-09
申请人: 名古屋油化株式会社
CPC分类号: B62D25/2072 , B32B5/24 , B32B27/04 , B32B27/12 , B60R13/02 , B60R13/08 , B60R13/083 , B60R13/0861 , B62D25/20
摘要: 本发明提供富有防水性,防油性,并且吸音性,冲击吸收性优良的内装材料(1),其是在多孔质基材(2)的一面或两面通过热熔融薄膜(4)贴着树脂浸渍的无纺布(3)。
-
公开(公告)号:CN1449951A
公开(公告)日:2003-10-22
申请号:CN03110312.X
申请日:2003-04-04
申请人: 纽飞利有限公司
发明人: 蟹江秀树
IPC分类号: B60R16/00
CPC分类号: B62D25/2072 , B62D29/048
摘要: 提供了一种可方便连接底盖的操作并允许所连接的底盖因其热变形如热收缩而沿地板底面产生合乎需要的移动的底盖连接组件。柱销固定在车身地板的底面上的预定位置处。各柱销可插入到底盖上的安装孔中并与紧固件接合,从而将底盖连接到地板底面上。紧固件包括第一夹子和第二夹子。第一夹子包括可插入到安装孔中的外管形部分。第二夹子包括可插入到外管形部分中的内管形部分和可与柱销接合的接合爪。第一夹子形成有可与底盖接触的第一凸缘。第二夹子形成有在内管形部分插入到外管形部分中时可与底盖接触的第二凸缘。第一和第二凸缘可以预定夹紧力将底盖夹在它们之间,允许所连接的底盖因其热变形而沿地板底面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05829195B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580003168.0
申请日:2015-02-19
申请人: 宝马股份公司
CPC分类号: B62D21/11 , B62D25/082 , B62D25/2036 , B62D25/2072 , B62D35/0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辙车辆的以构造为金属板成形件的受剪区(2)形式的加固结构,该受剪区支撑在作为车桥支架(1)起作用的副车架(1)上并且可选地固定在车辆的纵梁(32l、32r)上并且此外支撑在车辆车身的侧向门槛(30l、30r)上,该支撑通过成形在金属板成形件中的支撑臂(21l、21r)设置。受剪区的支撑臂或其它区段可通过附加金属板加固,使得在车辆竖轴方向上看分别存在通过上壳以及下壳形成的壳式型材。
-
公开(公告)号:CN107921673A
公开(公告)日:2018-04-17
申请号:CN201680046913.4
申请日:2016-06-10
申请人: 韩华阿德公司
CPC分类号: B62D29/041 , B29C70/34 , B32B3/06 , B32B3/08 , B32B5/02 , B32B5/024 , B32B5/028 , B32B5/08 , B32B5/245 , B32B5/26 , B32B7/12 , B32B27/065 , B32B27/12 , B32B27/285 , B32B27/288 , B32B27/302 , B32B27/308 , B32B27/32 , B32B27/34 , B32B27/36 , B32B27/365 , B32B27/40 , B32B27/42 , B32B37/02 , B32B37/24 , B32B2037/243 , B32B2038/168 , B32B2260/021 , B32B2260/046 , B32B2262/02 , B32B2262/0269 , B32B2262/101 , B32B2262/103 , B32B2262/105 , B32B2262/106 , B32B2262/108 , B32B2262/12 , B32B2262/14 , B32B2266/06 , B32B2270/00 , B32B2274/00 , B32B2307/558 , B32B2307/732 , B32B2309/105 , B32B2451/00 , B32B2571/00 , B32B2605/08 , B60R13/0861 , B62D25/2072 , B62D29/001 , B62D35/02
摘要: 描述了可以提供具有高抗冲击性的车底护罩的车底护罩材料。在一些构造中,车底护罩组合物包括多孔芯层,所述多孔芯层包含多种增强纤维、膨松剂和热塑性材料。在一些情况下,所述车底护罩组合物还可以包括膜,使得由所述组合物制造的车底护罩可以经得住如使用SAE J400方案测试的至少50次单独冲击。
-
公开(公告)号:CN106553517A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610851488.8
申请日:2016-09-26
申请人: 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原俊之
CPC分类号: B62D21/155 , B60K1/04 , B60K11/06 , B60K2001/005 , B60K2001/0416 , B60K2001/0438 , B60Y2306/01 , B62D25/2072 , H01M2/1083
摘要: 本发明涉及车载用电池,能够防止碰撞时配置在收纳盒内部的各部分的损伤和破坏。车载用电池在形成于左右分开的一对后纵梁(700)之间的可压碎区域(900)配置有具有规定功能的功能性部件(30)的车辆中在可压碎区域的前侧搭载收纳盒(3),包括:保持框架(2),其具有由前后分开的一对第一部分(6)和左右分开的一对第二部分(7)构成的框状部(8)并固定于车身;和具有电池单元(21)的电池模块(5),其中收纳盒在插入框状部的状态下被保持框架保持,电池模块收纳在收纳盒内部,功能性部件在一对第二部分之间位于框状部下侧,收纳盒内部的后端部形成有当功能性部件因碰撞而向前方移动时能够收容功能性部件的收容部(19a)。
-
公开(公告)号:CN105984508A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申请号:CN201610151109.4
申请日:2016-03-16
申请人: 保时捷股份公司
CPC分类号: B60K1/00 , B60K1/04 , B60K2001/005 , B60K2001/0438 , B60Y2306/01 , B62D25/20 , B62D25/2072
摘要: 提供了一种底板单元(10),该底板单元用于保护机动车辆的多个机动车辆部件、尤其是用于电驱动该机动车辆的牵引用电池免于地面冲击,该底板单元包括一个地板面板(12)和多个分开的冲击保护片(16),该地板面板用于在地面侧上覆盖该机动车辆部件,这些分开的冲击保护片被连接到该地板面板(12)上并且旨在用于承受地面冲击。作为多个冲击保护片(16)的结果,仅需要对承受了严重吸收了地面冲击的单独的冲击保护片(16)进行更换,因此可以获得具有低维护和/或修理费用的机动车辆。
-
公开(公告)号:CN101808883B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0880108682.0
申请日:2008-09-10
申请人: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发明人: 竹下昌宏
CPC分类号: B62D25/2072 , B60R13/07 , B60R13/0861 , B62D25/20 , B62D35/02 , Y02T10/88
摘要: 一种电动车辆,其能够抑制因残存于下罩板(80)内的冰雪移动而引起的噪音的产生,提高静音性。该电动车辆具备配置于车身底板(30)下方的下罩板(80)。下罩板(80)具有:大致平板状的罩板主体(83),从车身前方侧直到车身后方侧地覆盖车身底板(30);排出部(83c),用于排出进入车身底板(30)与罩板主体(83)之间的冰雪;以及上方突出部(85),配置成比排出部(83c)靠近车身前方侧,沿着车身宽度方向延伸,并从包含罩板主体(83)的平面向上方突出地形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