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改性复合材料汽车车架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50926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11647037.8

    申请日:2018-12-3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改性复合材料汽车车架的制备方法,利用炭纤维具有高强度、低密度,石墨烯具有高强度、高导电性以及高导热性能等特点,采用天然气和沥青进行致密炭/炭复合材料。该方法为:一、采用炭纤维布穿刺体作为预制体材料;二、化学气相沉积致密;三、将石墨烯与沥青混合;四、沥青浸渍、炭化处理;五、机械加工后,制得石墨烯改性复合材料汽车车架。本发明采用炭纤维作为骨架,热解炭基体、沥青炭基体作为增强体,并采用石墨烯进行改性的复合材料汽车车架,具有重量轻、力学性能优异、机械强度高、抗冲击韧性好、耐磨性和耐腐蚀性性好等优点。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下导流板与车身下导流板一体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240658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635854.6

    申请日:2016-08-05

    发明人: 蔡友根

    IPC分类号: B62D35/02 B62D35/00 B62D29/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前保险杠下导流板与车身下导流板一体化装置,包括一体化导流板和设置在一体化导流板两侧的侧板,一体化导流板包括设置在汽车散热器下方的平板部和设置在前保险杠下方的呈弧形的翘曲部,侧板包括侧导流部和支撑部,导流部高于支撑部;其中支撑部与冲撞盒连接,冲撞盒分别设置在前保险杠的两侧,侧导流部设置在冲撞盒与汽车散热器之间;翘曲部和平板部的结合处设有通风口。一体化导流板的设计减少零件数,降低了成本;气流经过一体化导流板的翘曲部的导向,从通风口进入通风腔体,带走汽车散热器的热量,使汽车的散热效果更好。

    车辆的框架结构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745145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480058692.3

    申请日:2014-10-06

    发明人: 黑川博幸

    IPC分类号: B62D25/20 B62D25/04

    摘要: 一种车辆的框架结构(10),具备:框架部件(14),其被形成为具有多个第一壁部(32、34、36、38)和多个第一角部(33、35、37、39)的封闭截面形状,并构成车辆(12)的框架;加强部件(40),其为纤维强化树脂制,且被形成为具有多个第二壁部(42、44、46、48)和多个第二角部(43、45、47、49)的封闭截面形状,并且多个第二角部(43、45、47、49)以分别与多个第一壁部(32、34、36、38)或多个第一角部(33、35、37、39)接触的方式而被配置于框架部件(14)的封闭截面形状内,并通过使多个第二壁部(42、44、46、48)分别与多个第一壁部(32、34、36、38)或多个第一角部(33、35、37、39)对置而形成多个封闭截面形状。

    车辆的树脂地板结构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906675B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180074624.2

    申请日:2011-11-07

    IPC分类号: B62D25/20

    CPC分类号: B62D25/20 B62D29/041

    摘要: 在上部地板(20)的车辆宽度方向两端部及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处,沿着车辆前后方向而分别延伸有作为框架部的门槛部(34)及通道部(40)。另一方面,在下部地板(22)的前端部及后端部处,分别直立设置有车厢前壁(16A)或后板(18A)。在此,在门槛部(34)及通道部(40)的前端部处,分别设置有碰触部(42)、(48),且碰触部(42)、(48)与车厢前壁(16A)的内表面接触。另外,在门槛部(34)及通道部(40)的后端部处,分别设置有碰触部(44)、(50),碰触部(44)、(50)与后板(18A)的内表面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