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246784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855716.9
申请日:2016-09-27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IPC分类号: F16F6/00
CPC分类号: F16F6/00 , F16F2224/0283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个halbach永磁阵列的电涡流阻尼磁力弹簧,包括第一halbach永磁阵列和第二halbach永磁阵列,所述第一halbach永磁阵列和所述第二halbach永磁阵列可相对运动,所述电涡流阻尼磁力弹簧还包括第三halbach永磁阵列,所述第三halbach永磁阵列和第一halbach永磁阵列可相对运动;所述电涡流阻尼磁力弹簧还包括第一电涡流阻尼件和第二涡流阻尼件。本发明通过采用电涡流阻尼件,能够增加定位弹簧的动态阻尼特性,使得定位弹簧在动作时得到缓冲,整个动作过程更为平缓,防止了定位弹簧动作过猛现象的出现。
-
公开(公告)号:CN105643355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510725340.5
申请日:2015-10-29
申请人: 韩国机械研究院
IPC分类号: B23Q11/00
CPC分类号: F16F15/0275 , F16F9/535 , F16F15/005 , F16F2224/0283 , B23Q11/0003 , B23Q11/0032
摘要: 本申请涉及具有集成的热变形和振动补偿驱动器的主动补偿模块。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主动补偿装置。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主动补偿装置设置在加工产品安装部分和平台之间,并包括:主体,其中形成有容纳空间;设置在容纳空间的内侧的MR驱动器,并且所述MR驱动器的阻尼力根据MR流体的粘度的变化而变化;和磁致伸缩驱动器,其设置在容纳空间的外侧,并且包括磁致伸缩元件,该磁致伸缩元件由于磁力发生长度位移。
-
公开(公告)号:CN105190086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380075116.5
申请日:2013-09-27
申请人: 木曾兴业株式会社
IPC分类号: F16F15/02 , H01L41/113 , H01L41/193
CPC分类号: F16F13/04 , C08K3/04 , C08K3/34 , C08K2003/2241 , C08K2201/001 , F16F1/3605 , F16F15/005 , F16F15/02 , F16F2224/0283 , G10K11/165 , C08L9/02 , C08L27/06 , C08K7/00 , C08K7/02
摘要: 提供与以往技术相比可以发挥更有效的减震作用的减震材料。本发明的复合减震材料1为在作为基体的高分子材料2中混合了由二氧化钛形成的针状的高介电常数电介质3和由有机材料形成的压电性纤维4的复合减震材料,优选为还混合了由无机材料形成的扁平状的填料5和导电性微粒6的复合减震材料。作为压电性纤维4,可以优选使用由纤维素纤维形成的压电性纤维。
-
公开(公告)号:CN103715942A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410012788.8
申请日:2014-01-13
申请人: 天津大学
IPC分类号: H02N2/18
CPC分类号: H02N2/186 , F16F15/1435 , F16F2224/028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压电方式对弯扭复合能量进行回收的减振装置,其结构是:减振器内圈与弯振内圈叠加组装为一体,弯振内圈侧壁依次镶有弯振减振橡胶和弯振减振块。减振器内圈与扭振减振盘之间装有扭振减振橡胶,在弯振减振橡胶与弯振减振块之间以及扭振减振盘与扭振减振橡胶之间,分别装有N片独立的陶瓷压电片,各陶瓷压电片通过导线连接。弯振内圈、减振器内圈以及扭振减振盘均为环形。本发明不同于传统的硅油扭振减振器将曲轴扭振产生的能量通过阻尼液体向外以热量的方式散掉,而是将振动能量通过压电转换的方式加以回收。这些电能足以供给车辆照明,如果压电面积足够大,则可以回收多达千瓦级别的电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643008B
公开(公告)日:2013-08-28
申请号:CN200910161695.0
申请日:2009-07-28
申请人: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发明人: 李彦求
CPC分类号: H02N2/18 , B60G11/14 , B60G13/14 , B60G2200/142 , B60G2300/60 , F16F1/13 , F16F2224/0283
摘要: 一种用于悬架系统的能量再生设备,可以包括:变形体,该变形体构造为被所述悬架系统的底盘弹簧压缩或者伸长;以及至少一个电力产生部件,该电力产生部件相互电连接并且构造为与所述变形体一起被压缩或者伸长。
-
公开(公告)号:CN108141153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680057015.9
申请日:2016-09-15
申请人: 雅马哈株式会社
CPC分类号: F16F15/04 , F16F15/02 , F16F2224/0283 , G10H1/045 , G10H3/143 , G10H2220/525 , G10K11/16 , H02N2/18 , H04R17/02 , H04R17/10
摘要: 一种振动结构包括:振动体10;压电元件121到124,安装到振动体10表面;和共振电路161到164,配置为响应于通过压电元件121到124产生的电能操作,以便在振动体10振动时造成目标频率下的振动体10的衰减特性的改变,且假定振动体10的沿主应变方向的轴线为参考轴线,则压电元件121到124每一个在沿参考轴线G方向的不同位置处的固定区域S1和S2处固定。
-
公开(公告)号:CN103781642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280042754.2
申请日:2012-07-18
申请人: 奥迪股份公司
发明人: M·威莱姆斯
CPC分类号: F16F15/085 , B60G99/002 , F16F3/10 , F16F9/54 , F16F2224/0283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行驶机构部件支承在机动车车身上的减振支承装置(10),所述减振支承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所述机动车车身上的第一支承元件(12)、用于固定在所述行驶机构部件上的第二支承元件(14)以及由吸振材料制成的、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元件(12,14)之间起作用的阻尼元件(16)。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元件(12,14)之间布置有耦合元件(18),第二支承元件(14)通过所述耦合元件与至少一个主动弹簧元件(20)作用连接,所述主动弹簧元件布置在所述耦合元件(18)上并且与所述阻尼元件(16)串联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502681B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280020057.7
申请日:2012-06-27
申请人: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分类号: B60G17/08 , F16F9/34 , F16F9/461 , F16F9/464 , F16F2224/028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于车辆的悬架装置来改变衰减力的衰减力可变减震器(10)。该减震器(10)具备活塞(34),该活塞(34)滑动自如地收纳于填充有流体(13)的液压缸(12)而将所述液压缸(12)划分成第一流体室(31)和第二流体室(32),且具有将所述第一及第二流体室(31、32)连通的流体通路(86)。阀机构(71)设置在所述活塞(34)上,能够将所述流体通路(86)闭塞,且在所述活塞滑动时,将所述流体通路(86)打开。压电体(51)与所述阀机构(71)连结,通过被施加电压,而能够将所述阀机构(71)朝向所述流体通路(86)按压。波纹管(54)以将所述压电体(51)密封而使其从所述流体(13)分离的方式配设于所述阀机构(71),并向使所述压电体(51)收缩的方向对所述活塞(34)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3797267B
公开(公告)日:2015-03-18
申请号:CN201280044398.8
申请日:2012-06-07
申请人: 北京京西重工有限公司
CPC分类号: F16F13/10 , F16F13/105 , F16F13/264 , F16F13/305 , F16F2224/0283 , F16F2224/045 , F16F2230/18
摘要: 公开了用于支承振动源的液压支架设备(20)。支架设备(20)包括形成有外壳腔(24)的外壳(22),外壳腔(24)被分隔组件(62)分成均包含磁流变流体(68)的抽吸腔(64)和容纳腔(66)。柔性主体(48)部分设置在抽吸腔(64)中,响应于由外部激励造成的振动发生弹性变形。流体通道(106)在抽吸腔(64)和容纳腔(66)之间延伸,在低频率的振动期间使流体经过其间。压电叠堆致动器(118)部分延伸到抽吸腔(64)中,用于在抽吸腔(64)内移动,改变抽吸腔(64)的容积,以防止压力腔中的压力增大,从而基本上消除相对高频率的振动。
-
公开(公告)号:CN102317643B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080008049.1
申请日:2010-02-19
申请人: 玛格纳斯太尔汽车技术股份公司
IPC分类号: F16F15/00
CPC分类号: F16F15/005 , F16F2224/0283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面部件(1),尤其是金属薄板元件,所述平面部件(1)设有用于主动振动阻尼的至少一个压电激励器(7-9),所述压电激励器安装到形成于所述部件中的凸缘(3-5)的内侧或外侧(15)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