탄소나노튜브섬유 제조장치
    2.
    发明申请
    탄소나노튜브섬유 제조장치 审中-公开
    制造碳纳米纤维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WO2017018766A1

    公开(公告)日:2017-02-02

    申请号:PCT/KR2016/008113

    申请日:2016-07-25

    Abstract: 본 발명은 반응영역을 구비한 원통형 고온 반응기 본체, 본체의 반응영역에 방사물질 및 운반기체를 주입하는 유입구, 반응영역을 가열하는 가열수단, 본체의 하단에 설치되어 탄소나노튜브섬유를 배출하는 배출구, 배출되는 탄소나노튜브섬유를 수집하는 권취수단, 배출구 및 권취수단 사이에 구비된 가이드, 및 가이드에 전압을 가하는 전압기를 포함하고, 배출되는 탄소나노튜브섬유에 전압을 가하여 탄소나노튜브섬유 내에 포함되어 있는 불순물을 제거하는 탄소나노튜브섬유 제조장치에 관한 것이다.

    Abstract translation: 本发明涉及碳纳米管纤维的制造装置,该装置包括:具有反应区域的圆柱形高温反应器体; 将辐射材料和载气注入到主体的反应区域中的入口; 用于加热反应区域的加热单元; 设置在主体的下端的排出碳纳米管纤维的出口; 用于收集排出的碳纳米管纤维的卷绕单元; 引导件设置在出口和卷绕单元之间; 以及向引导件施加电压的电压供给装置,其中,对放电的碳纳米管纤维施加电压,以去除碳纳米管纤维中包含的异物。

    一种垂直生长的开口碳纳米管薄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WO2016173127A1

    公开(公告)日:2016-11-03

    申请号:PCT/CN2015/084476

    申请日:2015-07-20

    Inventor: 仲兆祥 赵阳 姚忠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垂直生长的开口碳纳米管薄膜的制备方法。以金相砂纸磨平陶瓷膜表面,经丙酮超声清洗、水煮,干燥得到陶瓷膜基体;将催化剂二茂铁超声溶于碳源二甲苯中,并加入碳纳米管促生长剂噻吩形成混合溶液。将陶瓷膜基体置于管式炉反应器中,通入氮气并缓慢匀速注入混合溶液进行高温气相沉积反应;再经等离子体刻蚀、硝酸回流加热处理,使碳纳米管的封闭端开口,并去除碳纳米管薄膜上的催化剂颗粒,得到高垂直取向的开口碳纳米管薄膜。本发明工艺简单实用、成本低,通过改变条件参数可实现对碳纳米管薄膜的密度、形态的控制。所制备的碳纳米管薄膜可广泛应用于气体净化与储存、导热导电、催化剂载体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VERFAHREN ZUM TRENNEN EINER KOHLENSTOFFSTRUKTUR VON EINER KEIMSTRUKTUR
    4.
    发明申请
    VERFAHREN ZUM TRENNEN EINER KOHLENSTOFFSTRUKTUR VON EINER KEIMSTRUKTUR 审中-公开
    方法分离的结构KEIM的炭结构

    公开(公告)号:WO2016066413A1

    公开(公告)日:2016-05-06

    申请号:PCT/EP2015/073553

    申请日:2015-10-12

    Applicant: AIXTRON SE

    Abstract: Die Erfindung betrifft ein Verfahren zum Trennen einer an einer Keimstruktur (2) abgeschiedenen Kohlenstoffstruktur (1) beispielsweise Graphene, Carbon-Nanotubes oder Halbleiter-Nanowires von der Keimstruktur (2). Um die Herstellung von Kohlenstoffstrukturen zu vereinfachen und insbesondere ein Verfahren anzugeben, mit dem das Trennen der Kohlenstoffstruktur von der Keimstruktur innerhalb der Prozesskammer, in der die Abscheidung erfolgt, wird nachstehend vorgeschlagen, Bereitstellen einer an einer Keimstruktur (2) abgeschiedenen Kohlenstoffstruktur in einer Prozesskammer eines CVD-Reaktors; Aufheizen des die Keimstruktur (2) und die Kohlenstoffstruktur (1) aufweisenden Substrates auf eine Prozesstemperatur; Einspeisen zumindest eines Ätzgases mit der Summenformel AOmXn, AOmXnYp oder AmXn, wobei A aus einer Gruppe von Elementen ausgewählt ist, die S, C, N enthält, wobei O Sauerstoff ist, wobei X, Y verschiedene Halogene sind, und m, n, p natürliche Zahlen größer Null sind; Umwandeln der Keimstruktur (2) durch eine chemische Reaktion mit dem Ätzgas in ein gasförmiges Reaktionsprodukt; Entfernen des gasförmigen Reaktionsproduktes aus der Prozesskammer mittels eines Trägergasflusses.

    Abstract transla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法,用于在结构中分离的晶种(2)沉积的碳的结构(1),例如,石墨烯,碳纳米管或从成核结构(2)的半导体纳米线。 为了简化生产碳的结构,并且特别是提供一种通过其在发生沉积的处理腔室中的种子结构的碳结构的分离,它是下面建议的方法中,提供在种子结构(2)沉积的碳结构中的一个处理腔室 CVD反应器; 加热该成核结构(2)和碳结构(1)包括在所述衬底到处理温度; 将至少一种蚀刻气体具有经验式AOmXn,AOmXnYp或M×N个,其中从包含S,C,N的一组元素中选择的,和O是氧,X,Y是不同的卤素,且m,n,P 是自然数大于零; 通过在气态反应产物中的蚀刻气体的化学反应转化成核结构(2); 通过载气流量的装置除去从处理室气态反应产物。

    熱電変換素子および熱電変換モジュール
    5.
    发明申请
    熱電変換素子および熱電変換モジュール 审中-公开
    热电转换元件和热电转换模块

    公开(公告)号:WO2016039022A1

    公开(公告)日:2016-03-17

    申请号:PCT/JP2015/070962

    申请日:2015-07-23

    Abstract:  面方向に、他の領域よりも熱伝導率が高い高熱伝導部を有する第1基板、第1基板の上に形成される、有機材料からなり、ゼーベック係数が正である熱電変換材料を有する熱電変換層と、熱電変換層の上に形成される、面方向に、他の領域よりも熱伝導率が高い高熱伝導部を有し、かつ、面方向において高熱伝導部が第1基板の高熱伝導部と完全に重複しない第2基板と、熱電変換層に接続される、ゼーベック係数が負の金属材料からなる一対の電極とを有する。これにより、有機材料からなる熱電変換材料を用い、効率の良い発熱を行うことができる熱電変換素子および熱電変換モジュールを提供する。

    Abstract translation: 该热电转换元件包括:在平面方向上具有比其他区域更高的热导率的高导热性部分的第一基板; 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热电转换层,其包含由有机材料形成且具有正塞贝克系数的热电转换材料; 在平面方向上形成在热电转换层上并且具有比其他区域更高的热导率的高导热性部分的第二基板,使得高导热性部分不完全重叠高导热性部分 的第一基板在平面方向; 以及连接到热电转换层并由具有负的塞贝克系数的金属材料形成的一对电极。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电转换元件,其能够使用由有机材料形成的热电转换材料而有效地产生热量; 和热电转换模块。

    CARBON NANOTUBES - GRAPHENE HYBRID STRUCTURES FOR SEPARATOR FREE SILICON - SULFUR BATTERIES
    9.
    发明申请
    CARBON NANOTUBES - GRAPHENE HYBRID STRUCTURES FOR SEPARATOR FREE SILICON - SULFUR BATTERIES 审中-公开
    碳纳米管 - 石墨混合结构用于分离器免费硅 - 硫电池

    公开(公告)号:WO2015003038A1

    公开(公告)日:2015-01-08

    申请号:PCT/US2014/045201

    申请日:2014-07-02

    Abstract: Provided herein are electrochemical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electrochemical systems. Electrochemical systems of the invention implement novel cell geometries and composite carbon nanomaterials based design strategies useful for achieving enhanced electrical power source performance, particularly high specific energies, useful discharge rate capabilities and good cycle life. Electrochemical systems of the invention are versatile and include secondary lithium ion cells, such as silicon - sulfur lithium ion batteries, useful for a range of important applications including use i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Electrochemical cells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also exhibit enhanced safety and stability relative to conventional state of the art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ies by using prelithiated active materials to eliminate the use of metallic lithium and incorporating carbon nanotube and/or graphene, composite electrode structures to manage residual stress and mechanical strain arising from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of active materials during charge and discharge.

    Abstract translation: 本文提供了电化学系统和制备和使用电化学系统的相关方法。 本发明的电化学系统实现了用于实现增强的电源性能,特别是高比能量,有用的排放速率能力和良好的循环寿命的新型电池几何形状和基于复合碳纳米材料的设计策略。 本发明的电化学系统是通用的,并且包括二次锂离子电池,例如硅 - 硫锂离子电池,其可用于一系列重要应用,包括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中。 本发明的电化学电池相对于现有技术的锂离子二次电池,通过使用预氧化的活性材料来消除使用金属锂并掺入碳纳米管和/或石墨烯,还显示出增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复合电极结构用于管理残余物 在充放电期间活性物质膨胀和收缩引起的应力和机械应变。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の製造方法
    10.
    发明申请
    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の製造方法 审中-公开
    生产碳纳米管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WO2014208097A1

    公开(公告)日:2014-12-31

    申请号:PCT/JP2014/003430

    申请日:2014-06-26

    Inventor: 渋谷 明慶

    Abstract:  本発明の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の製造方法は、基材12上にCNTを成長させる成長工程と、成長炉13内に水を含むクリーニングガスを供給してクリーニングするクリーニング工程とを包含し、クリーニング工程では、成長炉13内のガス中の水素、二酸化炭素及び一酸化炭素の濃度を[H 2 ]、[CO 2 ]、[CO]としたとき、0.7≦(2[CO 2 ]+[CO])/[H 2 ]≦1.3を満たすようにクリーニングする。

    Abstract translation: 根据本发明的生产碳纳米管的方法包括在基材(12)上生长CNT的生长步骤和向生长炉(13)中供给含水清洁气体以进行清洁的清洁步骤,其中 在清洗工序中进行清洗,其中,[H2],[CO2]和[CO]分别表示:[H2],[CO2]和[CO]分别表示:0.7≤(2 [CO2] + [CO])/ [H2]≤1.3 包含在生长炉(13)中的气体中的氢,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浓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