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18186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166423.9
申请日:2025-02-14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杨光 , 解向前 , 高扬 , 张亮 , 迟蓬涛 , 周禹 , 陈燕扬 , 于明星 , 陈敏 , 尘军 , 王国梁 , 刘宇航 , 谢佳 , 刘逸章 , 王振峰 , 王永海 , 孟举 , 李哲文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气动热烧蚀匹配耦合仿真设计方法,S1、针对未烧蚀的飞行器外形,选取飞行轨道典型状态点计算来流条件,仿真不同类型热防护材料搭接部位的热环境;S2、开展烧蚀仿真分析确定搭接部位两侧的烧蚀量和烧蚀轮廓,计算两侧材料初次烧蚀匹配台阶高度h0;S3、估算烧蚀恶化因子,在h0的基础上估算烧蚀恶化效应后的烧蚀匹配台阶高度H;在此开展烧蚀台阶外形建模,得到带有局部烧蚀台阶外形的飞行器外形;S4、重新生成飞行器表面与外流场网格,开展三维气动热仿真设计,给出材料搭接部位的热环境;S5、再次开展烧蚀仿真分析,计算二次烧蚀匹配台阶高度h1;S6、对比h1与H,确认S3中估算烧蚀量包络飞行试验烧蚀量后仿真结束。
-
公开(公告)号:CN110568601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1910817725.2
申请日:2019-08-30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德路通(石家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志龙 , 潘红九 , 商学谦 , 郭灵犀 , 孙宝亮 , 张鹏宇 , 郑宇 , 马鸣 , 李霄 , 吴晓蕊 , 雷净 , 王振峰 , 杨飞 , 占续军 , 刘辉 , 王玲 , 许宝芝 , 李勇 , 董元洪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扫描系统,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载物装置、发光装置、光学装置和图像采集装置;其中,光学装置用于将被观测物的像映射到图像采集装置上;光学装置具有朝向光源侧的光源接口、朝向载物侧的被观测物接口和朝向成像侧的图像采集接口;被观测物接口与图像采集接口的中心线重合作为主光轴,光源接口的中心线与主光轴垂直;载物装置用于承载被观测物,位于光学装置的载物侧;发光装置位于光学装置的光源侧,与光源接口对应;图像采集装置位于光学装置的成像侧,与图像采集接口对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扫描系统能够简化操作,提高对被观测物进行观测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478688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257361.X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张运 , 王宇飞 , 肖振 , 陈虎 , 宋宇光 , 陈超 , 王振峰 , 马利 , 薛凯 , 杨飞 , 王泽齐 , 王保录 , 于喜红 , 赵俊翔 , 李萌萌 , 顾天祺 , 马祎蕾
IPC: H04L67/1095 , H04L9/40
Abstract: 一种去中心化节点的数据同步方法及网络系统,解决了去中心化节点的数据同步问题,属于通信技术或网络技术领域。网络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在线的网络节点N5,每个网络节点均包括数据D、请求端C、响应端S;网络节点N5采用如下方式进行数据同步:网络节点N5的请求端C5发出请求,该请求包括自身的数据D5;网络节点N5的响应端S5收到自身或其他网络节点的请求后,对请求中的数据进行校验后,返回包括校验信息的响应;网络节点N5的请求端C5收到自身或其他网络节点的响应后,同步数据D5。本发明所设计的数据同步方法,实现简单,利用请求‑响应方式,以一种递归的形式,覆盖了单节点和多节点的同步,降低了系统复杂度,提高系统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168998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0883898.0
申请日:2023-07-19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柔性翼面的力热联合试验方法,属于测量测试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对柔性翼面底部支撑托架进行固支;S2、在柔性翼面的上、下表面分别布置石英灯和气囊;气囊表面耐热温度大于加热条件的最高温度;S3、在柔性翼面的上表面布置位移传感器,在外翼前缘粘贴高温应变片;S4、通过气囊充气对柔性翼面下表面进行静力加载;S5、通过石英灯对柔性翼面的上表面进行加热;S6、按照预定方案对柔性翼面进行逐级加温,最终达到试验条件;S7、记录测点数据,得到试验曲线;S8、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验证柔性翼面是否满足要求,完成力热联合试验,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同时实现柔性翼面表面外压加载和加热,影响试验结果准确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852999B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1911036559.9
申请日:2019-10-29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张志龙 , 潘红九 , 商学谦 , 郭灵犀 , 孙宝亮 , 张鹏宇 , 郑宇 , 马鸣 , 李萌萌 , 吴曼乔 , 李霄 , 吴晓蕊 , 雷净 , 王振峰 , 杨飞 , 占续军 , 刘辉 , 王玲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扫描系统及图像扫描方法,其中,系统包括:载物装置,用于承载待测物体,所述待测物体的待测面为曲面;光源装置,用于发射激发光,照射在所述待测物体上;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待测物体中待测面的图像;扫描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载物装置移动并在移动到位后控制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图像;图像处理装置,用于在采集到的图像中确定目标图像;所述目标图像为包含有待测物体特征的图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扫描系统及图像扫描方法能够对待测物体中曲面形的待测面进行检测,并具有较便捷的扫描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07958206B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1711086206.0
申请日:2017-11-07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飞行器表面热流辨识装置温度测量数据预处理方法,属于航空航天飞行试验热学参数测量及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对热流辨识装置的温升测量数据进行局部失真点(局部跳点)进行剔除的处理,然后利用N个相邻数据点平均的光滑处理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平滑处理,最后得到满足热流辨识要求的温度测量数据。所述N值根据温度传感器相关参数和温度曲线特征进行确定。使用本发明完成预处理后的温度测量数据进行热流辨识,可以有效改善温度阶跃和局部跳点对热流辨识结果的影响,提高热流辨识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334974B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1811270771.7
申请日:2018-10-29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控流型冲击发汗冷却头锥,包括:多孔头锥,控流锥芯;多孔头锥为圆锥,大端开有锥形盲孔;控流锥芯为圆锥,所述控流锥芯插入所述多孔头锥的锥形盲孔,所述控流锥芯头部和多孔头锥锥形盲孔的底部之间形成空腔;所述控流锥芯内部沿轴线方向开有通孔,用于使冷却剂由控流锥芯圆锥大端流入所述通孔,由小端流出所述通孔;所述控流锥芯的大端连接飞行器下游舱段。本发明利用发汗冷却和冲击冷却原理,降低飞行器头锥部位温度,使其不产生烧蚀变形,满足飞行器长时间、远距离、可重复使用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850576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036584.7
申请日:2019-10-29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显微镜影像扫描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控制显微镜的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待测物体的图像,并控制显微镜的载物装置夹持所述待测物体沿第一方向平移预设第一长度;重复平移直至达到预设第一平移次数;控制所述显微镜的载物装置夹持所述待测物体旋转预设角度;控制显微镜的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待测物体的图像,并控制所述载物装置夹持所述待测物体沿第二方向平移预设第二长度;重复平移直至达到预设第二平移次数。采用本申请中的方案,可以实现多自由度的显微镜影像扫描。
-
公开(公告)号:CN110568601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0817725.2
申请日:2019-08-30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德路通(石家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志龙 , 潘红九 , 商学谦 , 郭灵犀 , 孙宝亮 , 张鹏宇 , 郑宇 , 马鸣 , 李霄 , 吴晓蕊 , 雷净 , 王振峰 , 杨飞 , 占续军 , 刘辉 , 王玲 , 许宝芝 , 李勇 , 董元洪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扫描系统,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载物装置、发光装置、光学装置和图像采集装置;其中,光学装置用于将被观测物的像映射到图像采集装置上;光学装置具有朝向光源侧的光源接口、朝向载物侧的被观测物接口和朝向成像侧的图像采集接口;被观测物接口与图像采集接口的中心线重合作为主光轴,光源接口的中心线与主光轴垂直;载物装置用于承载被观测物,位于光学装置的载物侧;发光装置位于光学装置的光源侧,与光源接口对应;图像采集装置位于光学装置的成像侧,与图像采集接口对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扫描系统能够简化操作,提高对被观测物进行观测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644131B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611001064.9
申请日:2016-11-14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热层层间温度及碳化程度复合测量装置和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芯棒组件和中空结构的底座,芯棒组件安装在底座上;芯棒组件包括:上芯棒、下芯棒、一次缠绕保护层、二次缠绕保护层、合金丝和至少一个热电偶;上芯棒和下芯棒连接;一次缠绕保护层包裹在上芯棒和下芯棒的外表面;二次缠绕保护层包裹在一次缠绕保护层的外表面;合金丝设置在一次缠绕保护层与上芯棒和下芯棒的外表面之间,以及,二次缠绕保护层与一次缠绕保护层之间;至少一个热电偶分别内嵌在上芯棒和下芯棒中。通过本发明克服了不能同时测量同一位置的层间温度和热解碳化程度的问题,提高了获取的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以及,测量数据的可分析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