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437277A
公开(公告)日:2003-08-20
申请号:CN03103454.3
申请日:2003-01-30
Applicant: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Inventor: 金田洋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285 , H01M2/0275 , H01M2/20 , H01M2/266 , H01M2/30 , H01M6/42 , H01M10/0436 , H01M10/052
Abstract: 电池的构成满足B/A≥0.57,其中“A”表示活性材料区宽度和“B”表示各电极接线端子宽度。
-
公开(公告)号:CN1292575A
公开(公告)日:2001-04-25
申请号:CN00130650.2
申请日:2000-10-0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43 , H01M2/1072 , H01M2/24 , H01M2/266 , H01M2/305 , H01M4/70 , H01M10/345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47 , H01M10/652 , H01M10/6557 , H01M10/6561
Abstract: 一种矩形密封式电池,包括有宽、窄侧面3b、3a的长方体状电池槽3、与电池槽3的宽侧面平行的多片正、负极板夹着隔膜层叠而成的极板组5及在极板组5的宽度方向两端分别与正、负极板接合的正、负极集电板6,各集电板6固定于电池槽3的窄侧面3a,电池槽3内装有电解液并由盖体4密封其开口部。因极板组5定位固定于电池槽,故极板组对电池槽能正确定位,不受充放电时极板组膨胀收缩而变形的影响,电池性能不会因此下降,能保证注液时液体分布的均匀性。
-
公开(公告)号:CN1223477A
公开(公告)日:1999-07-21
申请号:CN98105103.0
申请日:1998-01-14
Applicant: 杨泰和
Inventor: 杨泰和
IPC: H01M2/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66 , H01M10/0413 ,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54 , H01M10/6553 , H01M10/6556 , H01M10/6563 , H01M10/6567
Abstract: 一种储放电装置的低内阻汇流结构,是设有两处或两处以上汇流端子以使电极板具有两路或两路以上的输出或输入的电流通路来降低内阻,上述设置在电极板的两处或两处以上汇流端子,包括藉由电极板边缘向外延伸的汇流端子,或进一步通过圆形、方形或其他几何形态导电材料所构成的实心或中空管形导电棒以贯穿结合于可蓄放电装置电极板的导电贯穿孔,供联结同极性的电极板作并联联结或供联结异极性的电极板作串联联结或作串并联混合联结。
-
公开(公告)号:CN109494396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060132.8
申请日:2018-09-12
Applicant: 威恩股份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66 , A61M5/14276 , A61M2205/8206 , A61N1/36036 , A61N1/378 , H01M2/0207 , H01M2/26 , H01M10/049 , H04R25/602 , H04R2225/31 , H01M10/0427 , H01M2/02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所述蓄电池特别是小型蓄电池包括均具有接触端子的至少两个正电极和均具有接触端子的至少两个负电极。所述蓄电池还包括具有至少一个接触元件的至少一个接触装置,所述接触元件布置在两个毗邻的接触端子之间并以导电的方式将所述两个毗邻的接触端子互连。所述蓄电池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完全容纳所述至少两个正电极、所述至少两个负电极和所述至少一个接触装置。所述蓄电池包括至少一个包覆层结构,所述包覆层结构包围所述至少一个接触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8808096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211513.5
申请日:2018-03-1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34 , H01M2/26 , H01M2/266 , H01M10/0472 , H01M10/0525 , H01M10/0562 , H01M10/0585 , H01M2200/00 , H01M2220/20 , H01M10/058
Abstract: 公开一种层叠电池,该层叠电池在针刺试验中,能够在短路电流分散体以及发电元件的短路时,比起发电元件,在短路电流分散体中使更多的回绕电流流过。做成如下层叠电池,该层叠电池的构成短路电流分散体的集电接头处的电阻比构成发电元件的集电接头处的电阻小。
-
公开(公告)号:CN108701802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780013290.5
申请日:2017-01-18
Applicant: 锂能源和电力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66 , H01M2/263 , H01M10/05 , H01M10/0525 , H01M10/058 , H01M2250/20 , Y02T90/32
Abstract: 为了在形成紧凑形状的集电器本身的同时实现能量存储装置的稳定性。能量存储装置10包括:端子(负电极端子300)、具有本体部分430和从本体部分430伸出的突片部分420的电极组件400、以及将端子和突片部分420彼此电连接的集电器(负电极集电器150)。所述集电器被构造成使得相对地面对彼此的第一板部分1521和第二板部分1522彼此连续地形成,在所述第一板部分和所述第二板部分之间设置有弯曲部分1513。弯曲部分1513的厚度t1被设定为小于第一板部分1521的厚度t2和第二板部分1522的厚度t2。
-
公开(公告)号:CN108695541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810270896.3
申请日:2018-03-2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25 , H01M10/058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85 , H01M2/266 , H01M2/34 , H01M10/0468 , H01M10/0525 , H01M2220/20 , Y02E60/122 , Y02T10/7011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通过抑制制造时的电极的集电部的破损和焊接时的电极体的损伤而以良好的成品率进行制造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在此公开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层叠多个电极而成的电极体及非水电解质。所述电极分别具有集电体和形成在该集电体上的活性物质层。所述电极分别具有作为活性物质层非形成部的集电部。所述电极的集电部被汇集并通过由两个以上的构件构成的电极集电端子的该构件在所述电极体的层叠方向上进行夹持,所述电极的集电部与夹持该集电部的所述构件进行焊接。
-
公开(公告)号:CN108695484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810242560.6
申请日:2018-03-22
Applicant: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26/26 , B23K26/0622 , B23K26/0626 , B23K26/082 , B23K26/244 , B23K26/354 , B23K2101/36 , B23K2103/10 , H01M2/022 , H01M2/22 , H01M2220/20 , H01M2/266 , B23K26/21 , H01M2/02 , H01M2/30
Abstract: 一种焊接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能够抑制小孔产生,并且可靠性较高。在对电池壳体与电极极耳进行焊接来形成线状的焊痕时,在从激光照射开始后的第一期间中,使激光的输出增加至第一输出,以第一输出使电池壳体熔融直至达到熔融电极极耳后,在第二期间中,维持第一输出,使电极极耳与电池壳体熔融后,使激光的输出从第一输出减少到仅使电池壳体熔融的第二输出后,到焊痕的形成结束,维持第二输出或者使激光的输出从第二输出的减少量小于从第一输出减少到第二输出时的减少量。
-
公开(公告)号:CN108391453A
公开(公告)日:2018-08-10
申请号:CN201680073986.2
申请日:2016-12-06
Applicant: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06 , H01M2/0275 , H01M2/0456 , H01M2/1016 , H01M2/202 , H01M2/266 , H01M2/30
Abstract: 一种软包电池(20A,20)包括由金属层压膜形成的大致矩形的电池外壳(20,21),密封在电池外壳(20,21)内的电极组件(60),以及设置在电池外壳(20,21)中的集流体设备。电极组件(60)包括与负电极部分交替的正电极部分,正电极部分和负电极部分通过至少一个分离器分离并且沿着堆叠轴线(66)堆叠。集流体设备电气连接到正电极部分和负电极部分中的一个并且经由形成在电池外壳(20,21)中的开口(28,428)离开电池外壳(20,21)。开口(28,428)在与关闭电池外壳(20,21)的密封接头(40)间隔开的位置处并且在面向堆叠轴线(66)的位置处,形成在电池外壳(20,21)的侧面(22,24)壁中。
-
公开(公告)号:CN104813519B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380060728.7
申请日:2013-09-20
Applicant: 阿克爱科蒂夫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22 , B22D19/14 , B23K20/002 , B23K20/02 , C22C47/066 , C22C47/12 , H01M2/266 , H01M2/28 , H01M2/30 , H01M4/0404 , H01M4/0433 , H01M4/663 , H01M4/747 , H01M4/82 , H01M10/06 , H01M10/12 , H01M2220/20 , Y02E60/126
Abstract: 一种用于形成到微观导电纤维材料电极元件(诸如Pb‑酸电池的碳纤维电极元件)的电气连接的方法,包括把导电接线柱材料(诸如熔化的Pb金属)压力浸渍到纤维材料中,以包围和/或渗透纤维并形成到纤维材料的电气连接并且为电极元件的外部连接提供接线柱。还公开了用于为外部连接形成接线柱的其它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