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
    15.
    发明公开
    轮胎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17615920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280048314.1

    申请日:2022-03-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抑制因轮胎挠曲导致的故障以及因轮胎与轮辋凸缘之间的摩擦导致的故障,从而改善耐久性的轮胎。在截面高度SH在50mm至150mm范围内的轮胎(10)中,在将轮胎(10)装配于规定轮辋上并填充规定内压的无负载状态下,将从轮辋凸缘(22)的径向最外侧点Tr向轮胎(10)的外表面引出的垂直线上的轮胎10与轮辋凸缘(22)之间的开口距离设为A时,开口距离A相对于截面高度SH满足0.01≤A/SH≤0.16的关系,将穿过轮辋凸缘(22)的径向最外侧点Tr的轮胎宽度方向的水平线与轮胎(10)的外表面相交的点设为P、将定义规定轮辋(21)的轮辋宽度DW和轮辋直径DO的点设为Q时,连接点P和点Q的直线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的水平线所成的角度α在50°≤α≤80°的范围内。

    充气轮胎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891811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080039418.7

    申请日:2020-07-15

    Inventor: 清水荣星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提高辨识性和清洁性能的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在侧壁部的指定区域具有锯齿状区域,锯齿状区域是排列多个凸起(51a、51b)而成,多个凸起(51a、51b)相互平行且周期性地从基底面(50)隆起,将沿着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观察多个凸起(51a、51b)的剖视图中沿着每1个周期的凸起的轮廓的长度设定为长度Lr、沿基底面(50)的多个凸起(51a、51b)的1个周期的长度设定为长度Lb时,长度Lr相对于长度Lb的比Lr/Lb大于等于1.2且小于等于2.0,长度Lb大于等于0.5mm且小于等于0.7mm。

    充气轮胎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423998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1980046962.1

    申请日:2019-06-04

    Inventor: 清水荣星

    Abstract: 为了兼顾湿地制动性能和耐冲击破裂性能,在充气轮胎(1)的胎面部(2)中,在将位于中央区域(Tc)的横槽(40)的槽面积除以中央区域(Tc)的周长的值设为中央区域(Tc)的平均横槽宽度Lc、将位于胎肩区域(Tsh)的横槽(40)的槽面积除以胎肩区域(Tsh)的周长的值设为胎肩区域(Tsh)的平均横槽宽度Lsh时,中央区域(Tc)的轮胎平均厚度Gc与胎肩区域(Tsh)的轮胎平均厚度Gsh的关系在1.05≤(Gc/Gsh)≤1.35的范围内,中央区域(Tc)的平均横槽宽度Lc与中央区域(Tc)的轮胎平均厚度Gc的关系在0.07≤(Lc/Gc)≤0.12的范围内,胎肩区域(Tsh)的平均横槽宽度Lsh与胎肩区域(Tsh)的轮胎平均厚度Gsh的关系在0.17≤(Lsh/Gsh)≤0.26的范围内。

    充气轮胎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049884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780075633.0

    申请日:2017-12-26

    Inventor: 清水荣星

    Abstract: 一种充气轮胎,通过对设置于胎面部的刀槽花纹的形状进行设计来提高湿地性能。该充气轮胎在胎面部1具备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多条主槽9和由主槽9区划出的多列肋10,在多列肋10中的至少一列肋10具有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多条刀槽花纹11,刀槽花纹11包括至少在一方的边缘12a、12b具有倒角部14的倒角刀槽花纹12和在边缘没有倒角部的非倒角刀槽花纹13,倒角刀槽花纹12的一端部12c在肋10内终止,另一端部12d与位于肋10的两侧的主槽9的一方连通,与位于肋10的两侧的主槽9分别连通的倒角刀槽花纹12在轮胎周向上交替地配置,非倒角刀槽花纹13,在倒角刀槽花纹12的至少轮胎周向上的一侧相邻地配置。

    充气轮胎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232381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580019851.3

    申请日:2015-05-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降低轮胎重量,使操控稳定性与低燃料消耗性能并存的充气轮胎。一种充气轮胎,其具备胎面部、胎侧部与胎圈部,在该一对胎圈部间架设有至少1层胎体层,轮胎总宽度SW与轮胎外径OD的比SW/OD满足SW/OD≤0.3的关系,并且在一对第一边界线L1、L1相互间划分第一区域A,在第一边界线L1与第二边界线L2之间划分第二区域B,在比第二边界线L2靠胎趾侧划分第三区域C,在将第一区域A至第三区域C的截面面积(mm2)分别设为SA、SB、SC,将第一区域A至第三区域C的沿着轮胎内面的外围长度(mm)分别设为a、b、c时,比SA/a、SB/b满足7.5≤SA/a≤11.5、2.0≤SB/b≤6.0的关系,胎面展开宽度TDW与轮胎总宽度SW的比TDW/SW满足0.7≤TDW/SW≤0.95的关系。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