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979741B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1911167020.7
申请日:2019-11-25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基于落区控制的锯齿台阶型变剖面栅格舵结构,包括:栅格舵本体、爆炸螺栓盒、异形旋转轴、展开轴。栅格舵本体的一端通过展开轴连接异形旋转轴;用于再入返回时绕旋转轴转动。异形旋转轴的轴线和展开轴的轴线互相垂直;栅格舵本体的另一端通过高温合金螺栓连接爆炸螺栓盒,用于运载火箭上升段飞行时与箭壁连接。栅格舵本体表面划分为多个均布的栅格结构,每个栅格结构的侧壁截面为尖头钝尾型截面,用于返回时高效提供姿态控制力,每个栅格结构壁面的厚度变化趋势相同。本发明能适用于有轻质高效要求的高速再入落区控制段,填补国内运载火箭子级再入落区控制领域的空白。
-
公开(公告)号:CN112027119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797646.2
申请日:2020-08-10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B64G1/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复使用火箭着陆腿塌缩吸能双向缓冲器,属于火箭着陆腿设计领域;包括外筒组件、内筒组件、落震缓冲蜂窝组件和展开缓冲蜂窝组件;外筒组件开口端竖直向下放置;外筒组件的顶端封闭端与外部火箭着陆腿同轴对接;落震缓冲蜂窝组件设置在外筒组件的内腔中;内筒组件开口端竖直向下放置;内筒组件的顶端封闭端从外筒组件的开口端伸入外筒组件组件中,且落震缓冲蜂窝组件设置在内筒组件的顶端外壁与外筒组件顶端内壁之间;展开缓冲蜂窝组件从内筒组件的开口端伸入内筒组件中;本发明实现了对着陆腿展开和落震过程的冲击进行缓冲吸能,降低对箭体结构的冲击,保护火箭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0985239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056684.6
申请日:2019-10-31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F02K9/60
Abstract: 一种无内衬复合材料贮箱结构,属于航天器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箱体、椭球形顶盖、球形顶盖、对接端框和箱底口盖;所述箱体包括前底、内筒段、后底,所述前底和后底上设有用于安装椭球形顶盖和球形顶盖的开孔,椭球形顶盖、球形顶盖分别与前底和后底上的开孔配合连接后,所述箱底口盖安装在椭球形顶盖和球形顶盖上,使得所述前底、内筒段和后底的内部形成密闭空腔,用于储存介质;贮箱筒段由内筒段、筒段和外筒段共固化组成;所述对接端框与筒段和外筒段的两端连接,用于与其他结构对接。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近整体化成形的复合材料贮箱结构,实现了箱体部分的近整体成形,其他零组件相比传统金属贮箱也大幅简化、整体化。
-
公开(公告)号:CN108331819A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810149701.X
申请日:2018-02-13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自适应变径联接器。其中联接器,包括螺纹销轴和螺母,其中螺纹销轴包括直径较大的轴头部和直径较小的销轴部,并且销轴部的远离轴头部的端部设置有外螺纹,螺母配置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轴头部与销轴部之间设置有第一锥面,并且联接器还包括从轴头部起依次套设于销轴部的第一锥套、第二锥套、第三锥套和第四锥套,其中第一锥套和第三锥套分别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开口;第二锥套的外表面设置有能够插入第一锥套的第二锥面和能够插入到第三锥套的第三锥面;第四锥套的外表面设置有能够插入第三锥套的第四锥面。轴头部设置有限位销孔用于供限位销穿过,从而限定所述螺纹销轴的轴向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14111462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111272022.X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张宏剑 , 章凌 , 王辰 , 于兵 , 张东 , 肖耘 , 宋征宇 , 吴义田 , 王婧超 , 吴会强 , 路志峰 , 张希 , 张雪峰 , 徐明钊 , 李虹 , 乐晨 , 郭岳 , 王迪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高轻质着陆缓冲机构,属于着陆缓冲机构设计领域;包括主腿、支撑气动罩和橡胶盘;其中,主腿为杆状结构;支撑气动罩为梯形结构;主腿和支撑气动罩的上端均与外部运载火箭箭体旋转连接;主腿和支撑气动罩的下端均与橡胶盘通过转轴旋转连接;主腿为多子腿套嵌结构,着陆缓冲机构展开与收拢通过主腿子腿的伸缩实现;本发明大幅降低着陆缓冲机构整体重量与工作载荷,有助提升运载火箭整体发射效率与改善返回着陆载荷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5523806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188661.2
申请日:2022-09-28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王辰 , 张希 , 田建东 , 肖耘 , 宋征宇 , 杨帆 , 张宏剑 , 于兵 , 胡振兴 , 章凌 , 乐晨 , 陈献平 , 马红鹏 , 郭嘉 , 谢珏帆 , 周天送 , 李虹 , 续堃
Abstract: 一种阻力舵与挂索回收一体化机构、回收方法,机构包括箭体结构附件、阻力舵组件、挂索机构组件、伺服作动器;箭体结构附件安装在外部箭体结构上,用于阻力舵组件与外部箭体结构可转动连接,并对伺服作动器进行限位;阻力舵组件用于作为火箭回收过程中的气动舵,并为挂索机构组件提供容置空间;在火箭上升段紧贴外部箭体结构;挂索机构组件用于在火箭回收过程中挂住外部回收部件;伺服作动器用于驱动阻力舵组件展开。回收方法使用箭上挂索机构+地面/海上网系回收平台的方式进行重复使用火箭的回收,将吸收缓冲着陆冲击的需求主要通过地面/海上网系回收平台满足,简化了箭上机构的规模、重量和复杂度,减小了运载能力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12027119B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010797646.2
申请日:2020-08-10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B64G1/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复使用火箭着陆腿塌缩吸能双向缓冲器,属于火箭着陆腿设计领域;包括外筒组件、内筒组件、落震缓冲蜂窝组件和展开缓冲蜂窝组件;外筒组件开口端竖直向下放置;外筒组件的顶端封闭端与外部火箭着陆腿同轴对接;落震缓冲蜂窝组件设置在外筒组件的内腔中;内筒组件开口端竖直向下放置;内筒组件的顶端封闭端从外筒组件的开口端伸入外筒组件组件中,且落震缓冲蜂窝组件设置在内筒组件的顶端外壁与外筒组件顶端内壁之间;展开缓冲蜂窝组件从内筒组件的开口端伸入内筒组件中;本发明实现了对着陆腿展开和落震过程的冲击进行缓冲吸能,降低对箭体结构的冲击,保护火箭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4111462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272022.X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张宏剑 , 章凌 , 王辰 , 于兵 , 张东 , 肖耘 , 宋征宇 , 吴义田 , 王婧超 , 吴会强 , 路志峰 , 张希 , 张雪峰 , 徐明钊 , 李虹 , 乐晨 , 郭岳 , 王迪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高轻质着陆缓冲机构,属于着陆缓冲机构设计领域;包括主腿、支撑气动罩和橡胶盘;其中,主腿为杆状结构;支撑气动罩为梯形结构;主腿和支撑气动罩的上端均与外部运载火箭箭体旋转连接;主腿和支撑气动罩的下端均与橡胶盘通过转轴旋转连接;主腿为多子腿套嵌结构,着陆缓冲机构展开与收拢通过主腿子腿的伸缩实现;本发明大幅降低着陆缓冲机构整体重量与工作载荷,有助提升运载火箭整体发射效率与改善返回着陆载荷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2193402B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010976169.6
申请日:2020-09-16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章凌 , 张希 , 杨帆 , 蒋亮亮 , 王斌 , 吴浩 , 朱振涛 , 高艺航 , 杨柳 , 林川 , 佟文敏 , 孟德浩 , 曹昱 , 乐晨 , 芮兴 , 黄蔚 , 王桂娇 , 金含玉 , 徐卫秀 , 李林生 , 袁彪
IPC: B64C1/40
Abstract: 一种可长期贮存的恒温热屏蔽结构,包括:承力结构、高温隔热层和支撑环。高温隔热层和承力结构作为气体流道固定安装有多个支撑环;承力结构上设置有排气通道,承力结构中贮存凝胶状态的水汽化吸热,排气通道用于使包括水蒸气、水滴和气凝胶残渣的气态液态固态三相流物质从所述排气通道中排出。多个支撑环沿圆筒结构的轴向方向上阵列,作用是将小孔中排出的气态液态固态三相流物质减速,减少水滴和气凝胶残渣随水蒸气的飞出,将水滴和气凝胶残渣贮存、提高水的相变比率,同时减缓防热层界面受到的气流冲击。本发明解决了目前防热系统结构效率较低、系统复杂、可靠性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963090B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1911067305.3
申请日:2019-11-04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B64G1/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卫星发射的冗余解锁与时序控制的释放机构,属于火箭发射技术领域;包括舱门、框体、铰接部、推板、推力弹簧、4个滑轨、限位装置、连杆、压板和电磁锁;框体顶端开口;舱门设置在框体的顶端开口处;铰接部设置在舱门与框体的连接处;电磁锁设置在框体的侧壁;4个滑轨沿轴向设置在框体内部的4个侧壁拐角处;推力弹簧设置在框体内部底端;推板水平设置在推力弹簧的顶端;压板设置在框体内部底端;连杆竖直设置在压板的顶端;限位装置设置在连杆的顶端;限位装置通过连杆带动压板共同动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电磁铁作为驱动动力源,具有冗余解锁功能的外部立方小卫星释放装置,提高解锁装置的可靠性,进而提高外部立方小卫星的发射成功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