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3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541089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380037719.6

    申请日:2013-07-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29/04 B60K2001/001 F16H3/52 F16H3/60 F16H37/12

    Abstract: 配置在变速器(T)和差速齿轮(D)之间的选择装置(S)具有:第1输出轴(12),其与变速器(T)连接;第2输出轴(31),其与差速齿轮(D)连接;第3输出轴(32),其相对旋转自如地嵌合在第2输出轴(31)的外周上;行星齿轮机构(42),其太阳轮(43)与第3输出轴(32)连接,其齿圈(45)与差速齿轮(D)连接;第1啮合切换机构(35),其能够在使第1、第3输出轴(12、32)结合而分离第2输出轴(31)的状态和使第1~第3输出轴(12、31、32)结合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以及第2啮合切换机构(51),其能够使行星齿轮机构(42)的行星架(44)与壳体(50)结合。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3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963634A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310731034.3

    申请日:2013-12-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其能利用驱动变速致动器的电动马达使发动机起动。在通过电动马达(24)驱动变速致动器(23)的行星齿轮机构(25)的太阳齿轮(28)旋转时,第1齿圈(30)和第2齿圈(31)相对旋转,与输入轴(12)一体的第1连接部件(43)的第1接合部(43a)和与变速轴(15)一体的第2连接部件(44)的第2接合部(44a)相互接合,由此,通过电动马达的驱动力驱动输入轴和变速轴一体地旋转。由此,能利用电动马达的驱动力使与输入轴连接的发动机转动并起动,能够废除起动用的起动马达,或者采用小容量的起动马达以削减重量和成本,同时利用电动马达的驱动力辅助起动马达的驱动力使发动机顺利起动。

    迷宫式密封结构
    3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728967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310327707.2

    申请日:2023-03-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迷宫式密封结构,能够提高密封效果并降低制作成本。迷宫式密封结构包括:第一迷宫式密封部件,设置在旋转部件的外周面,且具有在轴方向上交替配置的凸部与凹部;以及第二迷宫式密封部件,设置在静止部件的内周面而位在第一迷宫式密封部件的外周,且具有在轴方向上交替配置的凸部与凹部,其中第一迷宫式密封部件与第二迷宫式密封部件彼此的凸部与凹部在轴方向上交错设置,且第一迷宫式密封部件与第二迷宫式密封部件经由增材制造而构成为彼此的凸部与凹部从轴方向观看时相互重叠,以在彼此的凸部与凹部从轴方向观看时相互重叠的状态下安装在旋转部件的外周面与静止部件的内周面之间来进行密封。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6068406B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580010798.0

    申请日:2015-01-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7/04 B60K17/06 F16H29/04

    Abstract: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具有:动力传递切换机构(S),其配置于输出轴和驱动轮之间,对输出轴的旋转进行切换;第1壳体(2),其能够收纳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以及第2壳体(7),其能够收纳从第1壳体延伸到外部的输出轴和动力传递切换机构(S)。第2壳体(7)配置于在输出轴(12)的方向上与发动机(E)重叠的位置,发动机(E)具有向第2壳体(7)侧延伸的第1紧固部(72),第2壳体(7)具有向发动机(E)侧延伸、且能够与第1紧固部(72)接触的第2紧固部(71)。将把第1紧固部(72)和第2紧固部(71)紧固的紧固部件(73)与输出轴(12)平行地配置,第2壳体(7)被固定于发动机(E)。

    无级变速器
    3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370830B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510470914.9

    申请日:2015-08-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级变速器,其具备:输入轴,其被传递驱动源的驱动力;输出轴,其被配置成与输入轴平行;多个曲柄连杆机构,它们具有能够以输入轴为中心旋转并且自由地调节旋转半径的旋转半径调节机构、以及枢转支承于输出轴的摆杆,并将输入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摆杆的摆动运动;以及单向旋转阻止机构,其当摆杆欲以输出轴为中心向一侧旋转时相对于输出轴固定摆杆,当摆杆欲向另一侧旋转时使摆杆相对于输出轴空转,其中,在摆杆的外周的一部分设有相对于周向倾斜的隆起部,设有配置在摆杆的外周侧的多个检测部,它们检测至包含隆起部的摆杆的外周面为止的距离,由多个检测部中的任意两个检测部分别检测出的值的差随着摆杆的摆动运动而连续变化。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3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832639B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510053570.1

    申请日:2015-02-02

    Inventor: 市川和树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27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在不能依靠行驶用驱动源行驶的情况下,具备曲柄式无级变速器的车辆可以避让行驶。曲柄式无级变速器(T)通过连杆(33)连接输入侧支点(19)和输出侧支点(37),输入侧支点与输入轴(12)一体地偏心旋转,输出侧支点设于支承于输出轴(13)外周的单向离合器(36)的外部件(38),因此,当输入轴通过发动机(E)旋转且连杆往复运动时,单向离合器间歇地接合,由此输出轴间歇地旋转而传递驱动力。在不能依靠行驶用驱动源行驶的状态下驱动变速致动器(23)的电动马达(24)时,变速轴(15)相对于输入轴相对旋转而变更输入侧支点的偏心量,因此连接于输入侧支点的连杆被驱动,由此输出轴旋转,车辆可以避让行驶。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3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793623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480065890.2

    申请日:2014-0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29/04 F16H29/22

    Abstract: 具有曲柄式的变速单元(U)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在输出轴主体部(12A)与输出轴下游部(12B)之间具有输出侧单向离合器(55),该输出侧单向离合器(55)用于使输出轴主体部(12A)发生卡住故障的情况下的退避行驶成为可能。接合持续时间计时单元(M1)对自输出侧单向离合器(55)接合起的接合持续时间进行计时,当要求驱动力检测单元(M2)检测到驾驶员的要求驱动力时,在接合持续时间为规定的时间以上且驾驶员的要求驱动力有所减小的情况下,输出侧单向离合器强制接合解除单元(M3)使无级变速器(T)的偏心盘(18)的偏心量减小,使输出轴主体部(12A)的转速下降,由此来强制解除输出侧单向离合器(55)的接合,因此,能够将输出侧单向离合器(55)长时间持续接合而耐久性下降的情况防止于未然。

    四节链节式无级变速器
    3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534516B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280023774.5

    申请日:2012-03-15

    Abstract: 本发明抑制了四节链节式无级变速器的输入轴的挠曲。四节链节式无级变速器具备:中空的输入轴(2);输出轴;偏心机构(4);摆动链节;单向止转机构;连杆(15);以及插入到输入轴(2)内的小齿轮轴(7)。连杆(15)在一侧的端部具有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外嵌于偏心机构(4)的大径环状部,并且另一侧的端部与摆动链节的摆动端部相连结。在小齿轮轴(7)设置有用于支承输入轴(2)的小齿轮用滚子轴承(21)。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4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190099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480015599.4

    申请日:2014-03-05

    Abstract: 在具备曲柄式无级变速器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中,当车辆转移至减速行驶状态时,第2单向离合器(69)接合,由此,能够经由辅助驱动力传递构件(54)将驱动力反向传递至发动机(E)而使发动机制动。此时,对应于第2单向离合器(69)接合前的转速差的大小,至第2单向离合器(69)接合为止的延时产生差别,但是,由于利用变更无级变速器(T)的变速比的变速致动器(23)的电动马达(24)的驱动力对输入轴(12)的旋转进行制动或辅助,使得至所述转速差变为零为止的时间与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一致,因此,能够使至实现发动机制动为止的延时均匀化从而消除驾驶员的不协调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