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终端结构的功率半导体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17238955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375977.7

    申请日:2023-10-23

    IPC分类号: H01L29/417 H01L23/31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终端结构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其包括具有第一导电类型的衬底层和具有第一导电类型的漂移层;所述漂移层设有第一掺杂区域和第二掺杂区域,所述第一掺杂区域位于第二掺杂区域的下方,所述第二掺杂区域位于漂移层表面;所述第二掺杂区域上设有主结,所述第一掺杂区域设有至少一个具有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一场限环,其通过对场限环位置进行优化,以调节表面电场的横向和纵向扩展,使得在不增加终端结构所占半导体面积的情况下,可大大提高半导体终端的耐压水平,减少表面电荷对器件耐压水平的影响,使半导体器件终端的电场集中效应得到缓解,提升了器件的阻断特性。并有效降低界面电荷对器件阻断特性的影响,有效改善表面电场集中效应。

    芯片电极引出结构及其封装结构、功率半导体器件模块

    公开(公告)号:CN115763409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06272.2

    申请日:2022-11-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芯片电极引出结构及其封装结构、功率半导体器件模块,芯片电极引出结构包括:第一源极模块的第一侧面、第二源极模块的第一侧面、栅极模块的第一侧面、功率芯片的漏极均固定至漏极金属板的第一侧面上;第一源极模块的第二侧面与功率芯片的源极连接并引出,将引出的电极作为开尔文源极;第二源极模块的第二侧面与功率芯片的源极连接并引出,将引出的电极作为功率回路源极;栅极模块的第二侧面与功率芯片的栅极连接并引出。本发明实施例将功率芯片的三个电极引出,从而在后续的压接式封装中,在功率芯片不直接承受压力的同时,实现了压接式封装和短路失效。

    一种软快恢复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72144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081630.6

    申请日:2014-03-0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快恢复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二极管包括N型本征区、背N+缓冲区、阳极金属层和阴极金属层,背N+缓冲区设置于N型本征区的背面,在N型本征区的正面和阳极金属层之间设有P型发射区,在阳极金属层的两端对称设有掩蔽氧化层,在有源区的边界处设有P型高阻区,在有源区的中心处设有P+欧姆接触层;全局寿命控制区设置于二极管的整体,覆盖二极管的所有结构层;在二极管的轴向方向上,局域寿命控制层位于P型发射区内靠近P+欧姆接触层的位置上,在二极管的垂直于轴向的方向上,局域寿命控制层位于P型发射区和P型高阻区组成的平面内。本发明通过采用全局加局域寿命控制方式,实现器件的软快恢复特性;通过增加高阻区,提高器件的抗雪崩能力。

    一种软快恢复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72144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410081630.6

    申请日:2014-03-06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快恢复二极管及其制造方法。二极管包括N型本征区、背N+缓冲区、阳极金属层和阴极金属层,背N+缓冲区设置于N型本征区的背面,在N型本征区的正面和阳极金属层之间设有P型发射区,在阳极金属层的两端对称设有掩蔽氧化层,在有源区的边界处设有P型高阻区,在有源区的中心处设有P+欧姆接触层;全局寿命控制区设置于二极管的整体,覆盖二极管的所有结构层;在二极管的轴向方向上,局域寿命控制层位于P型发射区内靠近P+欧姆接触层的位置上,在二极管的垂直于轴向的方向上,局域寿命控制层位于P型发射区和P型高阻区组成的平面内。本发明通过采用全局加局域寿命控制方式,实现器件的软快恢复特性;通过增加高阻区,提高器件的抗雪崩能力。

    一种IGBT芯片及其制造方法
    5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934470B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410101546.6

    申请日:2014-03-18

    摘要: 本发明涉及微电子技术领域中的半导体器件的制造工艺技术,具体涉及一种IGBT芯片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在离子注入形成N+和P+区的同时对多晶硅栅进行掺杂,避免了传统工艺制作多晶硅栅的繁琐工艺流程,同时可以减少一道光刻版。元胞结构中采用Spacer结构,可以避免套刻误差,确保元胞沟道的一致性,改善器件的动态特性,同时可以再省一道光刻版。本发明的工艺流程为:栅氧化→低压化学气相淀积→多晶硅注入→多晶硅光刻→多晶硅刻蚀→P阱区注入→N+注入→P+注入。从多晶硅栅的形成到P+区形成的工艺流程中,至少减少了两次光刻,大大减少了工艺步骤,节约了器件制造的工艺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