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内部切断阀
    4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847420A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10253346.7

    申请日:2015-05-1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涡轮内部切断阀,包括涡轮壳体、蜗壳、电机、驱动杆、导杆、阀门,蜗壳固定在涡轮壳体上,阀门设置在涡轮壳体里,阀门的端部设置成梯形,蜗壳的入口处设置与阀门端部配合的梯形槽,阀门与导杆固连,导杆通过涡轮壳体上的导向槽伸出至涡轮壳体外部并与驱动杆相连,驱动杆上设置有齿条,电机连接并驱动齿轮,齿轮与齿条相啮合。本发明通过步进电机控制阀门的开闭,响应速度快,能够实现增压器自由地切入切出,梯形槽和阀门组成的密封面不仅实现良好的密封作用,而且在一定的加工误差和安装误差范围内梯形槽还能够对阀门的关闭起到自动定位作用。

    具有切换稳定功能的柴油机相继增压结构及相继增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67591A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410216233.5

    申请日:2014-05-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切换稳定功能的柴油机相继增压结构及相继增压方法,柴油机的气缸包括第一-第四组气缸,A列进气管连通基本涡轮增压器的压气机、第一-第二组气缸的进口,B列进气管连通受控涡轮增压器的压气机、第三-第四组气缸的进口,第一-第二组气缸的出口分别连通第一-第二A列排气支管,第三-第四组气缸的出口分别连通第一-第二B列排气支管,A列排气管连通基本涡轮增压器的涡轮、第一-第二A列排气支管,B列排气管连通受控涡轮增压器的涡轮、第一B列排气支管,A列排气管与B列排气管之间通过排气连通管相连通,第二B列排气支管连通排气连通管。本发明提高了柴油机相继增压切换性能。

    柴油机相继喷油喷油器
    4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615344A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310624995.4

    申请日:2013-11-29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柴油机相继喷油喷油器,包括外壳、针阀阀体,针阀阀体位于外壳里,外壳上设置进油槽、针阀腔,进油槽与针阀腔相连通,针阀阀体包括端部的密封活塞和其上方的针阀锥面,外壳内壁上设置针阀密封面,针阀密封面位于针阀腔的下方,密封活塞与外壳内壁底端之间形成喷油腔,针阀腔和喷油腔通过通道相连通,通道的上端开在针阀密封面上,当针阀阀体落座时,针阀锥面与针阀密封面配合使通道与针阀腔断开连通,外壳底端分别开有第一层喷孔和第二层喷孔,第一层喷孔位于第二层喷孔的下方。本发明改善了低负荷时燃油雾化性能、高负荷时燃油湿壁现象及燃油在空气中分布的均匀性,进而提高了效率,降低了碳烟和HC排放。

    一种柴油机四级切换顺序增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5714415U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20274480.5

    申请日:2016-04-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柴油机四级切换顺序增压装置,包括柴油机、大涡轮增压器、小涡轮增压器、控制单元、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第四控制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大涡轮增压器和小涡轮增压器并联布置且二者的涡轮均有双进气口,通过管路的不同设置及配合相应的阀体实现四级增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采用大小两台涡轮增压器并联布置,能够在柴油机不同工况实现四种不同程度的增压效果,使增压系统的特性更加接近柴油机的需求。

    涡轮内部切断阀
    4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677242U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520320608.2

    申请日:2015-05-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涡轮内部切断阀,包括涡轮壳体、蜗壳、电机、驱动杆、导杆、阀门,蜗壳固定在涡轮壳体上,阀门设置在涡轮壳体里,阀门的端部设置成梯形,蜗壳的入口处设置与阀门端部配合的梯形槽,阀门与导杆固连,导杆通过涡轮壳体上的导向槽伸出至涡轮壳体外部并与驱动杆相连,驱动杆上设置有齿条,电机连接并驱动齿轮,齿轮与齿条相啮合。本实用新型通过步进电机控制阀门的开闭,响应速度快,能够实现增压器自由地切入切出,梯形槽和阀门组成的密封面不仅实现良好的密封作用,而且在一定的加工误差和安装误差范围内梯形槽还能够对阀门的关闭起到自动定位作用。

    小轮轻型电动摩托车
    4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102603Y

    公开(公告)日:2008-08-20

    申请号:CN200720117275.9

    申请日:2007-10-25

    Abstract: 小轮轻型电动摩托车属于交通工具;在车架总成后侧上部固装加强托板,在加强托板左、右侧部上配装立板,双人车座安装在左、右的立板上端部上,在加强托板上部、双人车座下方、位于左、右立板之间位置处配装电池箱体托架,内装电池组的电池箱体安装在电池箱体托架上,两组电池组用导线与电池组转换开关连接;本车总体配置合理,结构简单,骑乘舒适,使用效率高,电源转换方便,行驶里程长。

    一种涡轮增压器压气机扩稳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5446193U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521041668.7

    申请日:2015-12-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轮增压器压气机扩稳结构,包括压气机机匣、压气机叶轮,压气机叶轮安装在压气机机匣里,压气机机匣外侧设置蜗壳,压气机叶轮上安装主叶片和分流叶片,在压气机机匣外部设置环形的A列压力平衡管和B列压力平衡管,A列压力平衡管和B列压力平衡管之间通过连通管相连通,A列压力平衡管上沿其圆周均匀设置有A列气孔,B列压力平衡管上沿其圆周均匀设置有B列气孔,A列气孔和B列气孔均伸入至压气机机匣里。本实用新型利用压力平衡管的连通作用,使压气机内部的压力比较均匀,减小了由于压力不均匀导致的叶片顶部间隙泄漏流动,理顺了叶片顶部的杂乱气流,进而达到了扩隐的目的。

    一种船用相继增压柴油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5206947U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520828217.1

    申请日:2015-10-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4 Y02T10/14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用相继增压柴油机装置,包括补气装置和冷却装置;补气装置包括空气压缩机、气源气瓶,空气压缩机连接气源气瓶,气源气瓶后方设置补气阀Ⅰ,补气阀Ⅰ后方的管道分成A路气管和B路气管,A路气管上分别安装喷管Ⅰ和喷管Ⅱ,喷管Ⅰ设置在A列进气管里,喷管Ⅱ设置在B列进气管里,B路气管上分别安装机匣喷管A和机匣喷管B,机匣喷管A安装在基本压气机上,机匣喷管B安装在受控压气机上;冷却装置包括混合器,混合器里设置喷淋器,中冷器后方引出冷却气管,混合器安装在冷却气管上,混合器后方的冷却气管与B路气管相通。本实用新型改善了柴油机加载、加速过程中的经济性和排放性。

    一种增压内燃机的压缩空气辅助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4851424U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20492744.X

    申请日:2015-07-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增压内燃机的压缩空气辅助装置,包括压气机、喷管a、喷管b,促动器Ⅰ和促动器Ⅱ,管a安装在压气机进气道处,喷管b安装在机匣壁上,=通过促动器Ⅰ控制喷管a的喷气角度;通过促动器Ⅱ调节喷管a在压气机进气道中的位置。控制方法为在监测到增压内燃机开始加速、加载的过程,喷管a和喷管b开始向压气机内部喷气,促动器Ⅰ根据压气机的转速和流量调节喷管a的喷气角度受,促动器Ⅱ调节喷管a在压气机进气道的位置;在监测到加速、加载过程结束,喷管a和喷管b喷气结束,同时通过促动器Ⅱ控制,喷管b移出压气机进气道到虚线位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改善涡轮增压内燃机加速或加载过程中经济性及排放性。

    一种增压内燃机压气机叶片冷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5206951U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520828204.4

    申请日:2015-10-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压内燃机压气机叶片冷却装置,中冷器出口后的进气管上引出总冷却气管,总冷却气管上设置电磁阀,总冷却气管在电磁阀后方分成第一-第三分冷却管,第一分冷却管包括相连通的直管和环管,第二分冷却管和第三分冷却管的结构与第一分冷却管的结构相同,第一-第三分冷却管的直管并列布置,第一-第三分冷却管的环管按照从内到外的方式设置在压气机机匣外部,第一-第三分冷却管的环管上沿周向均设置有冷却孔管,冷却孔管伸入至压气机机匣内部并与压气机机匣壁相固定。本实用新型把一小部分中冷后的气体重新引入压气机中,降低在压气机叶片叶尖处及扩压器叶片前缘处等位置的温度,提高压气机叶片的可靠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