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探地雷达自动化探测的系统及缓冲保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032593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146460.X

    申请日:2022-02-1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探地雷达自动化探测的系统及缓冲保护装置,所述系统包括底板以及安装在底板上的探地雷达天线、超声测距仪以及缓冲保护装置,所述底板对安装在其上的探地雷达天线、超声测距仪和缓冲保护装置起承载作用,探地雷达的自动化探测过程中,根据超声测距仪测得的雷达天线与探测介质之间的间距,所述缓冲保护装置先于雷达天线接触探测介质,防止雷达天线与探测介质直接碰撞,对雷达天线提供缓冲保护功能。本发明用于使雷达天线在自动化探测时不会与探测介质发生碰撞,实现探地雷达自动检测过程中的天线保护功能。

    一种组装式可调节的人工角反射器

    公开(公告)号:CN114859343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370476.9

    申请日:2022-04-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装式可调节的人工角反射器,包括三角反射体、角度调节装置和基底固定装置。基底为刚性的金属板,连接在下部观测墩上,稳定上部结构,基底中央设有垂直于基底金属板的转轴,上方调节装置可绕其旋转,角度调节装置位于固定装置之上,底部中间设有套筒,与基底的转轴连接,能够实现调节装置360°旋转,同时金属板外部有三个连接杆,连接上部的金属圆环,其中两根连接杆下部固定在金属板上,上部可移动,另一根杆长度可调节,且两端铰接,通过调节杆的长度可实现圆环角度的调节,上部为三个直角三角板组成的直角反射器,用于反射卫星雷达波。本发明方便拆卸,方位与俯仰角度方便调节,结构简单,易于在不同地区推广使用。

    一种列车-轨道-隧道-土体耦合振动试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345186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011183339.1

    申请日:2020-10-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列车‑轨道‑隧道‑土体耦合振动试验系统,包括试验土箱、盾构隧道模型、列车模型、动力牵引装置和自动化控制机箱。试验土箱包括箱体、支撑、隔振的塑料泡沫板等;盾构隧道模型包括3D打印制作隧道管片、轨道等,隧道管片为拼装式,贴近真实盾构隧道,通过更换隧道管片可满足各种隧道损伤工况试验;列车模型包括车体、载重块等;动力牵引装置包括支架、电机、传动履带等,给列车模型提供稳定的牵引动力,以模拟列车荷载;自动化控制机箱包括电机控制器、驱动器、电源开关等,可电脑编程实现对电机的自动化控制,确保列车匀速运行。本申请各系统相对独立、可扩展性强、模拟工况多,可以满足列车‑隧道‑土体耦合振动的科研试验。

    用于注浆检测的电磁波和冲击回波协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114254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629154.3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注浆检测的电磁波和冲击回波协同装置,包括升降座、探地雷达、第一升降组件、冲击头和冲击回波接收器;升降座可滑动安装在环向导轨上,其升降方向沿环向导轨的径向。探地雷达固定在升降座上,两个第一升降组件相对固定在探地雷达的两侧,冲击头和冲击回波接收器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一升降组件的端部;两个第一升降组件的一侧分别安装有两个超声测距传感器。上述用于注浆检测的电磁波和冲击回波协同装置,实现了基于电磁波法的探地雷达和冲击回波法的盾构隧道壁后注浆质量检测,检测得到的冲击回波结果可利用浅层介质的特点对电磁波法的结果进行校正和标定,并实现了检测的自动化、检测结果的高精度化,使用方便快捷。

    一种基础设施外部侵害振源感知及定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05036A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110464918.1

    申请日:2021-04-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础设施外部侵害振源感知及定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针对基础设施采用多传感器进行网格化布置,实现对空间的网格化分割,并采集侵害振源所产生的振动信号;对传感器所采集的各个振动信号进行互馈分析及特征提取,并依据传感器所处位置信息,将互馈分析结果和振动特征与传感器位置关系相对应形成特征矩阵;在所述特征矩阵中,对侵害振源位置进行标记;以及将所述特征矩阵与不同侵入行为及其发生位置进行对应,通过智能分类及模式识别算法进行侵害振源的定位。本发明基于振动感知原理,可对基础设施周边施工及人畜侵入等可产生振动信号的各类外部侵害进行实时感知及预警。

    基于机器视觉的隧道检测车尺寸映射关系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29430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206703.5

    申请日:2020-03-2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隧道检测车尺寸映射关系计算方法,利用双目视觉原理,在检测后对检测车上两相邻相机进行标定,从对应相机获取图像的公共区域选取衬砌上的任一第一特征点,计算第一特征点相对相机的位置关系以推算检测车与衬砌的位置关系,进而计算各相机相对衬砌的距离,标定图像尺寸与实际尺寸的映射参数与相机相对衬砌距离的关系,从而直接依据病害图像尺寸计算出实际的大小。本发明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隧道检测车尺寸映射关系计算方法,利用双目视觉原理,可直接依据病害图像尺寸计算出实际尺寸的大小。

    一种环绕式多相机辅助拍摄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981671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0876000.6

    申请日:2018-08-0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绕式多相机辅助拍摄系统,所述的系统用于拍摄隧道内壁图像,包括图像获取装置(1)、灯光装置(2)和环绕式承载装置(3),所述的环绕式承载装置(3)呈倒U型,放置在隧道检测平台上,所述的图像获取装置(1)和灯光装置(2)均安装在环绕式承载装置(3)的外侧,沿环绕式承载装置(3)的纵向均匀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辅助多台相机进行拍摄,可获得最佳拍摄图像的质量,提高后期隧道图像数据的检测精度与可靠性。

    一种基于波速测定的地铁隧道管片服役性能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55004B

    公开(公告)日:2014-10-22

    申请号:CN201210424706.1

    申请日:2012-10-3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波速测定的地铁隧道管片服役性能检测方法,该方法基于薄壁壳体理论对空心管状结构模态频散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各种弹性波在管状结构中的传播规律和传播速度。通过有线测试系统或配合物联网技术,对加速度、速度传感器进行合理布置,通过特定的力锤等脉冲波激发方式,动态的采集振动信号并经由HHT(Hilbert-Huang变换)等信号后处理方式确定频相位特征,并由此提取特定弯曲波和压缩波波速来判断各测点间结构服役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