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双有源桥式变换器的多占空比调制策略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912935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584192.6

    申请日:2022-12-09

    IPC分类号: H02M3/335 G06F17/15 G06F17/11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双有源桥式变换器的多占空比调制策略,双有源桥式变换器包括通过电感L和高频变压器连接的一次侧H桥和二次侧H桥,一次侧H桥包括开关管Q11、Q12、Q13、Q14,二次侧H桥包括Q21、Q22、Q23、Q24,一次侧H桥的输入端连接储能设备,二次侧H桥的输出端连接储能系统直流母线,调制策略为通过控制D1、一次侧H桥开关管Q11触发信号和二次侧H桥开关管Q21触发信号的外移相角度比D2以及二次侧H桥开关管Q21触发信号与开关管Q24触发信号的内移相角度比D3,降低相同传输功率下的电流有效值,扩展双有源桥式变换器中开关管的零电压开关范围,提升双有源桥式变换器效率,实现双有源桥式变换器控制器的优化运行。

    适用于调相运行的同步汽轮发电机转子改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00651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697874.8

    申请日:2022-12-28

    摘要: 本发明属于交流电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同步汽轮发电机转子的改造方法,以适用于汽轮发电机的调相功能改造,包括如下步骤:将同步汽轮发电机的转子励磁绕组整体从转子槽中抽出;保留转子绕组线棒,将绕组端部打开;对绕组的端部进行重新连接,其中原同心式绕组最外侧线圈的上层边与原绕组最内侧线圈的下层边连接,接着依次对其它线圈的端部顺次相连,直至原同心式绕组最内侧线圈的上层边与原绕组最外侧线圈的下层边连接;转子励磁绕组的一端引出线不发生改变,另一端由原绕组的最内侧线圈转移至最外侧线圈的下层边;将经交错连接的绕组线棒重新放回转子槽;将转子槽口处的槽楔替换为高导电率槽楔。此方法降低改造成本和节约改造时间。

    提升泛化能力的区域供热负荷集成预测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73608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124635.6

    申请日:2024-01-29

    摘要: 本发明属于区域供热负荷预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升泛化能力的区域供热负荷集成预测系统和方法,该方法首先采集区域内多台供热机组供热量和相关的气象数据并对其进行预处理,根据预处理后的数据构建特征数据指标体系,构建多算法融合的集成人工智能模型,将特征数据指标体系对模型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后的集成学习各模型预测结果;解决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气温发生大幅度变化时预测值与实际值偏差较大的问题,以及供热面积变化时历史供热数据无法用于建立预测模型而新的供热数据过少也无法建立模型的问题。该方法能够用于实现对供热系统采暖热负荷的短期预测,热负荷预测精确度高,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检测转子绕组匝间短路的有效性验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36205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211518644.0

    申请日:2022-11-29

    IPC分类号: G01R35/00 G01R31/52 G01R31/72

    摘要: 本发明属于有效性验证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检测转子绕组匝间短路的有效性验证方法,该方法将通过有限元仿真所构建的空载电动势关于励磁电流的函数作为任意励磁电流下的期望空载电动势计算表达式,通过有限元软件仿真调相机短路和强励两种暂态过程,获取电气状态量的有效值,按照向量关系求取空载电动势。将上述期望电动势与调相机短路和强励两种暂态过程的实际电动势相比较,根据两者的偏差是否大于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判别阈值来验证期望电动势法在调相机暂态过程检测转子绕组匝间短路的有效性。本发明提出的基于期望电动势法在调相机暂态过程检测转子绕组匝间短路的有效性验证方法,避免了真机实验以及故障模拟所带来得经济成本和安全风险。

    一种软体机器人滑模控制方法
    5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740724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406927.X

    申请日:2022-04-18

    IPC分类号: G05B13/0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软体机器人滑模控制方法,滑模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设计滑模观测器,根据滑模观测器的结构得到估计误差动态方程,用滑块区域简化估计误差动态方程;建立软体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定义期望轨迹和跟踪误差,将期望轨迹和跟踪误差代入软体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得到跟踪误差模型;设计控制器,设计补偿器,定义滑模面;证明系统的稳定性和系统一直驻留在滑块区域内。观测器解决了软体机器人因其柔性本体结构无法测量角速度信息造成追踪精度低的问题,用滑块区域简化滑模观测器的估计误差动态方程减少了参数便于工程实现,采用滑模算法解决了机器人存在系统不确定项的鲁棒控制问题,通过对比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