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管片及盾构管片拼装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107312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1910445907.1

    申请日:2019-05-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盾构管片,包括管片本体,所述管片本体具有两个纵向端和两个环向端,其中一所述纵向端设有凹榫部,另一所述纵向端设有与所述凹榫部适配的凸榫部,所述凹榫部和/或所述凸榫部设有钢帽,所述钢帽包覆对应榫部的至少部分区域。另外还涉及一种盾构管片拼装结构,包括基于凹凸榫结构拼接的两个管片环,所述凹凸榫结构所对应的两个管片中,至少其中一个管片采用上述的盾构管片。通过在榫部上设置钢帽,能够提高该榫部的抗剪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盾构管片/管片环的抗剪能力,并且能减少在拼装等过程中由于撞击引起的混凝土榫部的破损,保证盾构隧道施工质量。

    隧道多层支护结构的模型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38083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579466.7

    申请日:2023-1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多层支护结构的模型试验方法,包括确定模型试验的试验性质、几何相似比、模型箱尺寸以及结构形式;换算几何相似比确定围岩等级、锚杆、喷层以及二衬支护材料的参数;设计千斤顶的荷载,确定施加荷载范围;制作二衬‑喷层‑锚岩承载拱工况的毛洞模型体;施加锚杆相似材料;施加喷层相似材料;施加二衬相似材料;分级加载直至支护破坏;监测围岩、各支护类型的受力以及应变,记录受力数据以及应变数据,得到各支护的安全系数并计算总安全系数。本发明对隧道多层支护结构的支护效果与承载能力进行研究,计算隧道多层支护结构的总安全系数,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一种预制箱涵及其布设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25066B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1710945278.X

    申请日:2017-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节高度的预制箱涵结构,包括:由水平顶板和设置在水平顶板两侧的竖直侧墙组成的预制箱涵箱体,以及两个分别设置在竖直侧墙底部用于调节竖向高度的楔形组件,箱涵横断面呈“n”形或“口”形,侧墙底部为纵向楔形,楔形组件包括连接件、楔形块和楔块固定件,连接件固定设置在竖直侧墙底部,楔形块通过楔块固定件与连接件固定连接,楔形块设置在盾构隧道管片衬砌内侧上方。本发明的预制箱涵通过调节楔形组件与箱体竖直侧墙的纵向相对位置,调整预制箱涵的高度,从而精确调节预制箱涵箱体顶面与路面/轨面的间距,以消除或减小盾构隧道施工传导的累积误差,进而减小隧道内径,节省投资;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应用效果良好。

    一种用于切削式原状土试样制备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486436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092839.7

    申请日:2022-0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切削式原状土试样制备的装置,属于岩土工程测试技术领域,包括顶部机构、底部机构和切削机构,所述顶部机构包括顶部基座、设置于所述顶部基座的顶部转台和多个顶部滑槽、握柄,所述握柄贯穿所述顶部基座,所述握柄设置有第一卡紧件,所述顶部基座位于所述第一卡紧件和所述顶部转台之间;底部机构包括底部基座、设置于底部基座的底部转台和与多个顶部滑槽数量相同的底部滑槽,底部转台和顶部转台相对齐,每一个底部滑槽和对应的一个顶部滑槽相对齐,底部转台设置有第二卡紧件;切削机构包括与多个所述顶部滑槽数量相同的限位柱、多个移动杆和切削组件。本发明达到降低对土体的扰动,提高制样效率,提升制样效果的技术效果。

    一种用于水下“V”形坡隧道的火灾实验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14446134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093646.3

    申请日:2022-0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水下“V”形坡隧道的火灾实验平台,属于隧道火灾防排烟技术领域,包括隧道模型主体、升降部件、纵向通风机构、侧部重点排烟机构、火源燃烧模拟机构和测量记录机构,所述隧道模型主体包括多节壳体和中空部,多节所述壳体合围形成所述中空部,所述中空部呈V型;所述升降部件安装于多节所述壳体,所述升降部件位于所述中空部外;所述纵向通风机构安装于多节所述壳体,所述纵向通风机构和所述中空部相通,以通过所述纵向通风机构排入气体至所述中空部内;侧部重点排烟机构安装于多节所述壳体。本发明达到能实现对侧部重点排烟模式下水下“V”形坡隧道火灾进行模拟研究,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可重复性好,效果明显的技术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