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暗挖地铁车站附属结构快速出渣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70368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0881599.9

    申请日:2022-0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暗挖地铁车站附属结构快速出渣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施工车站主体与风道马头门处超前支护;施工竖井锁口圈梁以及竖井漏渣孔;从车站内向竖井方向台阶法施工风道;风道上台阶左导洞施工至漏渣孔;开挖竖井至竖井风道马头门处竖井联立三榀格栅;竖井与风道开挖联通后开挖剩余风道与竖井。本发明提供了通过竖井漏渣孔与车站风道联通,利用暗挖车站施工通道快速出渣的施工方法,改变了以往车站附属竖井施工出渣效率慢的现状,施工过程中可以大大提高出渣效率,缩短施工循环时间;对施工场地要求小,减小对城市地表的影响,渣土外运对周边环境影响小,不受天气影响;风险较垂直出渣小,适合城市市区暗挖车站附属结构的施工。

    一种暗挖近接工程小口径管幕超前预支护施工方法及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4542091B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440875.8

    申请日:2022-04-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暗挖近接工程小口径管幕超前预支护施工方法及结构,所述一种暗挖近接工程小口径管幕超前预支护施工方法包括:确定暗挖近接工程小口径管幕施工的始发端;在所述始发端沿暗挖隧道开挖轮廓线外侧设置小口径管幕钢管;对所述小口径管幕钢管进行注浆搭接;在所述始发端设置管幕封堵墙,可有效减小暗挖施工对既有构筑物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其具有适用范围广、操作空间要求小、掘进速度快、精度控制高等优点,用于地下结构暗挖穿越距离近、风险高、位移敏感等既有构筑物的超前预支护。

    一种地铁暗挖区间上方设置竖井修建渡线大断面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04263B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626919.6

    申请日:2022-06-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暗挖区间上方设置竖井修建渡线大断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开挖竖井并施做竖井初期支护;施做横通道初期支护及临时仰拱:开挖竖井内区间标准断面;施做竖井和横通道衬砌结构;开挖横通道内区间标准断面;开挖横通道内渡线断面;开挖竖井和横通道内渡线断面;区间隧道结构施工完成后,破除竖井出地面结构,回填覆土,恢复路面。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渡线施工风险高、工序复杂且对城市影响较大的问题。本发明采用竖井与区间隧道合建的结构型式,可减小横通道长度,加快横通道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投资,实现了满足渡线开挖需求的同时,又能减少对城市地表的影响,且结构受力转换稳定,简化施工步序,降低施工风险。

    一种适用于地下结构的自动控制地下水压装置及施工方式

    公开(公告)号:CN113202121A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010409690.1

    申请日:2020-05-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地下结构的自动控制地下水压装置及施工方式,包括钢管,钢管底部设置有封底钢板,钢管的侧壁底部位置均匀设置有若干筛孔,钢管的外侧壁中下部设置有加强防水层,且柔性防水层与柔性防水加强层之间通过双面自粘性胶条固定粘结,且钢管中部设有止水法兰,且T字型分流管一侧的输出端安装有一滤网清理堵头,T字型分流管的另一侧输出端连接的管路上安装有一自动泄压泄水球阀。本发明使得使用者可以在地下结构设计阶段减少抗浮设施,节约造价;使用阶段及卸载再开发阶段实现按需降水,有效保证地下结构的使用安全;施工阶段能有效地进行补偿降水,解决了施工阶段局部降水井损坏、降水井效果差的问题。

    一种穿越群桩基础的桩基托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62580A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2010964808.7

    申请日:2020-0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穿越群桩基础的桩基托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既有承台结构和既有桩,各个既有桩顶部水平支撑既有承台结构,既有桩有多根,既有承台结构外部包裹设置有托换承台,托换承台包括初次浇筑承台和二次浇筑承台,初次浇筑承台位于二次浇筑承台上方,且初次浇筑承台包裹在既有承台结构外侧,初次浇筑承台底部两侧对称竖直设置有若干托换桩。本发明可用于地下结构穿越群桩基础过程的既有桩基托换施工,其通过承台的二次浇筑,保证托换承台下侧跨中钢筋的均匀贯通布置,同时避免了后期植筋耐久性无法保证或检测难度大的缺点,相较于传统方法更为安全;同时将既有桩基与既有承台之间提前切断,避免桩基荷载直接传递到新的结构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