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638032A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2010453343.9
申请日:2020-05-27
申请人: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1M7/08 , G01M17/007 , G01P15/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台车碰撞试验加速度输入波形的修正方法。所述修正方法包括:(a)获取基础数据:进行台车碰撞基础试验,得到台车加速度数据和车身加速度数据;(b)数据预处理:对台车加速度数据进行截取、填充和重新采样;对车身加速度数据进行截取、填充和重新采样;(c)台车加速度数据修正: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FFT变换,得到台车加速度与车身加速度的转换关系,根据所述转换关系和车身目标加速度,反求台车加速度,得到修正后的台车碰撞试验加速度输入波形。该修正方法科学可靠,采用修正后的台车加速度进行台车碰撞试验,能有效缩小试验中的车身加速度与目标加速度之间的差异,从而保证台车试验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82831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242124.4
申请日:2024-03-04
申请人: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18/20
摘要: 本发明涉及汽车碰撞乘员损伤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传递函数矩阵的胸部冲击损伤预测方法、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根据已知碰撞波形得到已知碰撞波形的能量密度‑压溃曲线,以及目标速度下的能量密度‑压溃曲线;通过对已知碰撞波形进行缩放处理,得到目标速度下的碰撞波形;根据已知碰撞波形计算得到已知碰撞波形的传递函数矩阵;根据目标速度下的碰撞波形和传递函数矩阵计算得到在目标速度下的乘员的胸部加速度,用来表征目标速度下的乘员的胸部冲击损伤。通过已知碰撞波形预测目标速度下的碰撞波形,结合传递函数矩阵能够简单快速地得到同一车辆、同一碰撞形态在不同速度下乘员的胸部加速度,节省试验时间,降低试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1982447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773286.2
申请日:2020-08-04
申请人: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1M7/08 , G01M17/00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G值半正弦加速度碰撞试验台和试验方法,包括框架、试验台面、安装在试验台面上的配重块、安装在框架上且用于举升试验台面的举升托盘、安装在试验台面正下方的弹簧组支座,试验样品安装在试验台面上;所述弹簧组支座的顶面设有一个以上的用于安装试验弹簧的弹簧安装位;所述框架上还安装有用于测量到试验台面距离的测距传感器;所述测距传感器连接控制系统。本发明一种高G值半正弦加速度碰撞试验台和试验方法采用重力作为碰撞能量的来源,简化了试验台结构,降低了设备开发和安装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250602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514396.7
申请日:2023-11-15
申请人: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1S7/52 , G01S15/931 , B60R21/0134 , B60R21/00 , G06N20/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碰撞类型预测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基于当前车辆上安装的多个超声波雷达,获取超声传感数据;将所述超声传感数据分别输入至预先训练的与各碰撞类型相对应的衰减自调节势函数中,确定周边车辆与所述当前车辆之间的待碰撞类型。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对碰撞类型进行细致的分类,针对不同碰撞类型训练出相对应的衰减自调节势函数,极大地提高了预测碰撞类型时的准确性和鲁棒性,以便于后续触发相应的被动安全装置,提高保护效果和用户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17828310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242124.4
申请日:2024-03-04
申请人: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18/20
摘要: 本发明涉及汽车碰撞乘员损伤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传递函数矩阵的胸部冲击损伤预测方法、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根据已知碰撞波形得到已知碰撞波形的能量密度‑压溃曲线,以及目标速度下的能量密度‑压溃曲线;通过对已知碰撞波形进行缩放处理,得到目标速度下的碰撞波形;根据已知碰撞波形计算得到已知碰撞波形的传递函数矩阵;根据目标速度下的碰撞波形和传递函数矩阵计算得到在目标速度下的乘员的胸部加速度,用来表征目标速度下的乘员的胸部冲击损伤。通过已知碰撞波形预测目标速度下的碰撞波形,结合传递函数矩阵能够简单快速地得到同一车辆、同一碰撞形态在不同速度下乘员的胸部加速度,节省试验时间,降低试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010374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24514.1
申请日:2024-01-30
申请人: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1M17/007 , G01M99/00 , G06F17/11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辆座椅舒适性评价方法,在假人上预定位置安装评价用传感器,在评价测试过程中进行车辆座椅舒适性能的加速度和力数据采集以及车辆滤振性能的声音数据采集;根据所述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计算预设的车辆座椅舒适评价指标的指标值,根据计算出的指标值实现对车辆座椅舒适性评价。本发明通过带有多个不同类型的传感器的假人对车辆座椅进行评价,能实现对车辆座椅进行相对客观的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6822379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090641.6
申请日:2023-08-29
申请人: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30/27 , G06N3/045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涉及碰撞仿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力学仿真限值曲线的人体模型仿真度评价方法,包括:获取人体模型的体型特征信息;构建自适应降维神经网络和回归神经网络;对自适应降维神经网络和回归神经网络的精度进行验证;将人体模型的体型特征信息输入回归神经网络,得到仿真生物力学响应低维数据,将仿真生物力学响应低维数据输入自适应降维神经网络进行升维,得到仿真生物力学响应高维数据,进而得到人体模型的生物力学仿真限值曲线;根据生物力学仿真限值曲线对人体模型的仿真度进行评价。实现了对任意已知体型信息的人体模型都能生成相应的生物力学仿真限值曲线,提高(56)对比文件Ridha Hambli.Application of NeuralNetworks and Finite Element Computationfor Multiscale Simulation of BoneRemodeling《.Journal of BimechanicalEngineering》.2010,第114502-1-5页.
-
公开(公告)号:CN116818369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1090640.1
申请日:2023-08-29
申请人: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1M17/007 , G01M7/08 , G06F18/22 , G06T7/62 , G06T11/20
摘要: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碰撞假人标定结果判定方法、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确定已知真实人体的一部位的平均力学响应的时域曲线与边界曲线之间所围成的第一面积CCSD;控制已知真实人体的时域曲线移动,使移动后的曲线与未被移动过的曲线之间所围成的面积等于CCSD,并确定可接受相位差;控制汽车碰撞假人的平均力学响应的时域曲线移动;基于所述相位差异和幅值差异的合成值的最小值以及预设的多个阈值确定所述汽车碰撞假人所述一部位的标定结果的判定结果。实现了对汽车碰撞假人标定结果的有效判定,判定方法简单、物理意义明显,具备较高的判定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371340B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674413.3
申请日:2023-12-08
申请人: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安全气囊展开参数优化方法、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当驾驶员的头部定位点处于不同空间范围、且驾驶员具备不同体型和姿态时,分别进行多种形式的碰撞试验,从而获得不同体型、不同姿态的驾驶员在不同空间范围内、不同形式的碰撞试验下的损伤曲线以及安全气囊展开参数的数据集,进而基于该数据集确定不同体型、不同姿态、不同形式的碰撞试验与安全气囊最优展开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实现了汽车安全气囊展开参数的优化,为使汽车安全气囊准确展开、降低驾驶员的受伤风险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7371340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674413.3
申请日:2023-12-08
申请人: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安全气囊展开参数优化方法、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当驾驶员的头部定位点处于不同空间范围、且驾驶员具备不同体型和姿态时,分别进行多种形式的碰撞试验,从而获得不同体型、不同姿态的驾驶员在不同空间范围内、不同形式的碰撞试验下的损伤曲线以及安全气囊展开参数的数据集,进而基于该数据集确定不同体型、不同姿态、不同形式的碰撞试验与安全气囊最优展开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实现了汽车安全气囊展开参数的优化,为使汽车安全气囊准确展开、降低驾驶员的受伤风险奠定了基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