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架的构架、轨道车辆以及转向架构架的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11950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780005.X

    申请日:2023-06-2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转向架的构架、轨道车辆以及转向架构架的加工方法,包括构架主体和构架上盖板,构架上盖板由纤维复合材料制成,构架主体包括芯模和覆盖在芯模外表面的纤维复合材料;构架主体包括两个侧梁主体和连接两个侧梁主体的横梁主体;构架上盖板包括两个侧梁盖板和连接两个侧梁盖板的横梁盖板;构架上盖板盖设于构架主体;构架还包括均为纤维复合材料且为环形的第一包覆层和环形的第二包覆层,第一包覆层沿纵向环绕横梁盖板和横梁主体;第二包覆层沿横向环绕第一包覆层、侧梁盖板以及侧梁主体,第二包覆层包覆第一包覆层以及侧梁盖板、侧梁主体。该构架可以减少或者无需机械连接结构,从而减轻重量、降低设计难度。

    连接件及具有该连接件的设备舱、轨道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2298226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1162807.7

    申请日:2020-10-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件及具有该连接件的设备舱、轨道车辆;该连接件用于两个部件的连接,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用于与第一部件固接的第一板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用于与第二部件固接的第二板部;所述第一板部连接有轴部,所述第二板部设有挂接部,所述挂接部具有开口槽,所述挂接部通过所述开口槽能够挂接于所述轴部,且能够绕所述轴部转动,所述挂接部还能够绕所述轴部转动至可脱离所述轴部的脱离位置;所述挂接部通过过渡部与所述第二板部连接,所述过渡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板部的厚度。该连接件的结构设计能够提高两个部件之间的拆装效率,且连接可靠性较高。

    底架结构及具有其的列车

    公开(公告)号:CN108928358A

    公开(公告)日:2018-12-04

    申请号:CN201810745199.9

    申请日:2018-07-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底架结构及具有其的列车,底架结构包括:中部底架;端部底架,端部底架为两个,两个端部底架相对设置在中部底架的两端;其中,端部底架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端部底架包括:枕梁,沿底架结构的横向布置;牵引梁,设置在枕梁靠近端部底架的第一端的一侧,并沿底架结构的纵向布置;枕内纵梁,设置在枕梁靠近端部底架的第二端的一侧,并沿底架结构的纵向布置;第一边梁,第一边梁为两根,两根第一边梁设置在枕梁的两侧,并沿底架结构的纵向布置;其中,牵引梁、枕梁以及枕内纵梁的强度依次递减以将作用于牵引梁上的牵引力传递至第一边梁。本发明的底架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底架结构的强度较低的问题。

    横梁及具有其的列车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909747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0654628.1

    申请日:2018-06-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横梁及具有其的列车,横梁包括:横梁主体,横梁主体的一端用于与第一边梁连接,横梁主体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二边梁连接;补强件,补强件设置在横梁主体上,以使车下设备吊挂在横梁主体和补强件上;其中,横梁主体包括腹板,补强件具有依次相接的多个补强板,多个补强板均与腹板连接,多个补强板与腹板连接的一端均设置有连接翻边,补强板通过连接翻边与腹板连接。本发明的横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横梁的吊挂强度较低的问题。

    一种焊缝余高处理装置和焊缝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00633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1810481654.9

    申请日:2018-05-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焊缝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焊缝余高处理装置和焊缝处理方法。该装置包括基架、铣削单元、打磨单元和抛光单元;铣削单元包括铣刀、铣削缓冲浮动件、铣刀固定板以及设置在铣刀固定板上的铣削驱动件,铣削缓冲浮动件用于根据待铣削的焊缝的余高驱动铣刀固定板上下移动;打磨单元包括百叶轮、打磨驱动件和打磨缓冲浮动件,打磨缓冲浮动件用于根据待打磨的焊缝的余高驱动打磨驱动件上下移动;抛光单元包括刷头、抛光驱动件和抛光缓冲浮动件,抛光缓冲浮动件用于根据待抛光的焊缝的余高驱动抛光驱动件上下移动。本发明利用该方法不仅能不中断连续进行20米及以上超长焊缝处理,一次性完成铣削、打磨和抛光处理工序,而且还能保证处理质量。

    一种金属焊接过程动态应力测试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982276B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1811116923.8

    申请日:2018-09-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金属焊接过程动态应力测试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对预设厚度的金属型材在不同的最高加热温度下分别进行焊接热模拟实验,获得预设厚度的金属型材的热循环特征参数,并根据上述热循环特征参数分别对多组预设尺寸的金属试样进行焊接热模拟实验,如果预设尺寸的金属试样的实测加热速度和发生的弯曲变形满足设定条件,则预设尺寸的金属试样为标准试样;对不同的最高加热温度的标准试样分别进行焊接热模拟实验,获得各个标准试样在各自对应的最高加热温度下的焊接热模拟实验的动态应力测试结果。所述装置用于执行上述方法。本发明提供的金属焊接过程动态应力测试方法及装置,提高了对金属试样应力检测的可靠性。

    底架结构及具有其的列车

    公开(公告)号:CN108928359B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1810746845.3

    申请日:2018-07-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底架结构及具有其的列车。该底架结构包括枕梁、牵引梁、枕内纵梁以及内边梁,枕梁沿底架结构的横向布置;牵引梁设置在枕梁的前端,并沿底架结构的纵向布置;枕内纵梁设置在枕梁的后端,并沿底架结构的纵向布置;内边梁设置在枕梁的两侧,并沿底架结构的纵向布置;其中,牵引梁、枕梁以及枕内纵梁沿底架结构的前端至后端的方向强度依次递减以将作用于牵引梁上的牵引力传递至内边梁。从而将来自转向架的牵引力均匀分布,实现车体的整体承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列车底架无法将转向架的牵引力均匀传递的问题。

    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列车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928362A

    公开(公告)日:2018-12-04

    申请号:CN201810798947.X

    申请日:2018-07-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1F5/50 B61F5/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列车,安装结构用于安装抗侧滚扭杆,安装结构设置在枕梁上,枕梁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安装结构包括:安装座,安装座设置在下盖板远离上盖板的一侧,抗侧滚扭杆安装在安装座远离下盖板的一侧;其中,安装座具有第一通过孔,下盖板具有第二通过孔,第一通过孔与第二通过孔相对设置以形成通过空间,以使抗侧滚扭杆的至少部分位于通过空间内。本发明的安装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抗侧滚扭杆安装困难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