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748349A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910989345.7
申请日:2019-10-17
申请人: 中铁隧道集团一处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净距双线隧道盾构的双分体始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布局始发的车站主体结构、对始发端头进行回填加固、安装洞门的临时密封、安装始发架、进行盾构组装调试、安装反力架、安装负环管片、盾构始发试掘进。本发明通过对始发车站结构井进行合理空间布局,采取施工临时反向暗挖导洞以辅助分体始发,依次安装盾构始发架、反力架、负环管片,实现因场地空间不足导致整体始发困难条件下双线小净距隧道盾构的分体始发施工,经工程实践验证,该分体始发方法,具有施工交叉影响小,对周边环境影响小,减缓工期压力,安全可靠等优点,可适用于地铁盾构始发车站端头井长度不足工程。
-
公开(公告)号:CN210977480U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1921743820.4
申请日:2019-10-17
申请人: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隧道集团一处有限公司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净距双线隧道盾构的双分体始发车站结构,包括位于地下的车站主体结构,所述车站主体结构上设置有吊装设备用的吊装口以及出土用的出土口,所述车站主体结构一侧的洞口处设置有盾构预埋钢环,洞口长度方向依次拼装有盾构机主机、设备桥、1#拖车,所述洞口轴线外侧设置有可通过延长管线接入到1#拖车后方的中部拖车,地面上设置有可通过吊装口吊下接入中部拖车后的尾部拖车。本实用新型对始发车站结构井进行合理空间布局,施工临时反向暗挖导洞以辅助分体始发,依次安装始发架、反力架、负环管片,实现因场地空间不足导致整体始发困难条件下双线小净距隧道盾构的分体始发施工,可适用于地铁盾构始发车站端头井长度不足工程。(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118793035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1280393.6
申请日:2024-09-13
申请人: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关于一种用于地铁车站不同转角出入口的永临结合预制地连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永临结合预制地连墙结构包括直线楔形幅、直曲连接幅和曲线楔形幅;若干直线楔形幅相连拼装形成出入口直线段侧墙结构,若干曲线楔形幅相连拼装通过采用多段直线拟合曲线的方式形成转弯段侧墙结构,直曲连接幅位于出入口直线段侧墙结构与转弯段侧墙结构之间,用于连接出入口直线段侧墙结构与转弯段侧墙结构。本发明通过直线楔形幅、直曲连接幅和曲线楔形幅的排列组合可适用于不同转角的出入口结构,应用范围广,楔形幅的楔形量相同,可共用侧模,减少模具数量,降低造价。
-
公开(公告)号:CN118639689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1095480.4
申请日:2024-08-12
申请人: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E02D29/045 , E02D17/04 , E02D3/12 , E21D13/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明挖地铁车站施工暗挖车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施作明挖车站主体结构,并预留暗挖部分施工条件;从明挖车站内施工暗挖下边导洞及暗挖下中导洞;施工下层斜导洞;从明挖车站内施工暗挖上边导洞及暗挖上中导洞;施工上层斜导洞;洞桩法施工暗挖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明暗挖交界处的明挖端墙剩余部分主体结构。本发明提供了从明挖地铁车站施工暗挖车站的地铁车站施工新工法,与传统的从明挖车站施工暗挖部分的施工方法相比,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解决了暗挖出土通道问题,解决了明挖基坑临时稳定性问题,具有施工工序简便、安全性好、施工工期短、施工质量易保证的特点,整体综合造价低,在地铁车站施工领域内有着广泛的推广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822648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637753.9
申请日:2023-12-01
申请人: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 深圳地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爱东 , 宋乐阳 , 张继清 , 张春雷 , 孟栋 , 王健 , 李燕疆 , 马振海 , 曾佳亮 , 张舵 , 龚贵清 , 陈新强 , 高超 , 王达麟 , 徐振艳 , 崔涛 , 宋冉 , 许耘赫
IPC分类号: E02D29/045 , E02D17/02 , E02D17/04 , E02D31/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永临结合整体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和施工方法,包括一组相对的预制地连墙,预制地连墙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现浇顶腰梁、现浇中腰梁和现浇底板,现浇顶腰梁连接多道预制顶横梁形成第一道永临结合支撑,现浇中腰梁连接多道预制中横梁形成第二道永临结合支撑;还包括现浇的底板,底板上设有沿车站纵向的底纵梁;预制中横梁中部设有水平交叉布置的中纵梁节点,预制中横梁之间安装分块预制板形成预制中板;预制顶横梁中部设有水平交叉布置的顶纵梁节点,预制顶横梁之间安装有预制叠合板并后浇混凝土形成叠合顶板结构;底纵梁和中纵梁之间、中纵梁和顶纵梁之间连接现浇中柱。本发明实现永临结合,避免后期拆撑,提高车站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685268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1811581491.8
申请日:2018-12-24
申请人: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Q10/04 , G06Q10/0637 , G06Q50/26 , G06Q50/3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部作业对轨道交通影响的安全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轨道交通继续抗变形能力Cleft及极限承载力Rlim、制定轨道交通变形控制值C0及承载力控制值R0、确定轨道交通安全评估方法、开展影响评估确定保护方案、评估外部作业对轨道交通的影响预测值Cf及Rf、获取现场监控量测值Ci及Ri、采用阶段控制技术跟踪评估轨道交通使用状态。本发明首次系统性提出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内外部作业施工对轨道交通影响的全过程评估方法,能够全面、安全、有效地评估外部作业的风险和既有轨道交通的运营状态,达到保护轨道交通的正常使用和运营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4417455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11568108.7
申请日:2021-12-21
申请人: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鹏 , 吴海艳 , 王达麟 , 张继清 , 杨贵生 , 张春雷 , 张浩 , 胡奇凡 , 郭剑勇 , 曾佳亮 , 费瑞振 , 康镜 , 刘颖 , 刘强 , 靳瑞杰 , 杨守峰 , 时晓贝 , 王林辉 , 王正松 , 侯靖宇 , 于学敏
IPC分类号: G06F30/13 , G06Q10/04 , G06F17/18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铁隧道下穿高速铁路地表沉降限值的设计预测方法,根据是否具有工程施作试验段或者地区已有资料,选择不同的方式确定轨道方向的地表沉降槽影响宽度W;方式一为采用回归分析法确定轨道方向的地表沉降槽影响宽度W,方式二为采用经验公式法和数值模拟法的最小值确定轨道方向的地表沉降槽影响宽度W。通过轨道方向的地表沉降槽影响宽度W,采用圆曲线简化模型确定隧道下穿高铁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最大值为Smax。本发明能够更精准的获得地表沉降的最大允许值,防止因设计预测不合理造成施工后地表沉降过大导致的工程危害。
-
公开(公告)号:CN113863968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438709.6
申请日:2021-11-29
申请人: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顶管法装配式地铁车站的抗浮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所需施工位置的两端的地面上施工端头井;步骤二,对端头井之间的土体进行加固;步骤三,在加固土体上划分抗拔区和间隔区,在抗拔区进行抗拔桩施工;步骤四,从一侧端头井将预制完成的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交替推入加固土体两侧,其中,所述第一组件由若干第一拼接环组成,所述第二组件由若干第二拼接环组成,在第二拼接环上的相同位置开设有断口。该施工方法不需要传统的基坑围护结构+支撑体系,不开挖路面、不封闭交通、不迁移管线、占地面积小,仅需超大断面顶管机即可施工,能够满足富水软土地区地铁车站的抗浮要求,弥补暗挖装配式车站的技术短板。
-
公开(公告)号:CN113431608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731164.1
申请日:2021-06-30
申请人: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E21D11/3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预制装配式结构接缝止水条囊,包括条囊本体和遇水膨胀橡胶,所述条囊本体的侧面上开设有卡装槽,所述遇水膨胀橡胶卡装于所述条囊本体的卡装槽内,所述条囊本体的中部开设有大囊腔,所述遇水膨胀橡胶和大囊腔具有与条囊本体相同的延伸方向,所述大囊腔内连通有至少一根注浆管,用于在需要的情况下向大囊腔内进行注浆或充气。将本发明的止水条囊进行结构装配后,能够在应力松弛变小产生渗漏水的情况下,通过注浆或充气进行应力补偿,补偿密封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502186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214875.3
申请日:2020-11-04
申请人: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E02D29/045
摘要: 本发明公开是关于建筑空间结构一体化的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涉及地下结构工程领域,包括:至少一个底板A块;一个以上底角板B块,一个以上所述底角板B块对称设置于底板A块的两端;一个以上边墙C块,所述边墙C块与底角板B块拼接固定;至少一个中板D块,相邻两个所述边墙C块通过中板D块固定连接;一个以上顶角板E块,所述顶角板E块与边墙C块拼接固定;至少一个顶板F块,相邻两个所述顶角板E块通过顶板F块固定连接。本公开技术方案受力合理的空间结构形式较明挖现浇结构大幅减少了圬工数量,更加环保、绿色。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