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129451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072830.X
申请日:2018-09-1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器人领域,并公开了空间自定位机械臂的肩部锁紧与腕部捕获设备,包括滚珠丝杠机构和周向均匀布置的多个分离式捕获‑锁紧机构,每个所述分离式捕获‑锁紧机构均包括捕获机构和锁紧机构,所述捕获机构包括开槽杆件手指、拦阻钩、销钉和连接台,所述开槽杆件手指包括第一杆件、第二杆件和第三杆件;所述锁紧机构包括拦阻杆和两个被动锁紧单元,每个所述被动锁紧单元均包括锁紧杆、连杆、铰轴、第一拉伸弹簧和第二拉伸弹簧。本发明能通过一个单自由度机构实现空间自定位机械臂的肩部锁紧与腕部捕获的功能性分离方法,该方法具有单自由度、机构分离、钩‑杆连接方便、速度放大、锁紧力放大和能量节省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651958A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710898077.9
申请日:2017-09-2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武汉华陶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深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
IPC: C04B35/475 , C04B35/6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4B35/475 , C04B35/622 , C04B2235/3201 , C04B2235/3251 , C04B2235/3272 , C04B2235/9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铅压电材料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大应变小迟滞的钛酸铋钠基无铅陶瓷,其化学式为Bi1/2(Na0.82K0.18)1/2Ti1-x(Fe0.5Nb0.5)xO3,其中,x=0.01~0.05。本发明还涉及上述大应变小迟滞的钛酸铋钠基无铅陶瓷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Fe0.5Nb0.5)4+离子替换了BNT-BKT中部分Ti4+离子,在提高了BNT-BKT基无铅陶瓷场致应变的同时,还有效减小了应变迟滞。
-
公开(公告)号:CN118278108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408668.3
申请日:2024-04-0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航空发动机叶片修复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基于密度聚类的叶片破损区域自动识别方法及设备与应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计算破损叶片的实际扫描点集到设计点集的几何误差向量数据集;其中所述设计点集是对叶片设计模型进行点云采样得到的;S2,基于几何误差向量数据集的距离分布矩阵进行数学统计分析以判别聚类参数;S3,基于得到的聚类参数对几何误差向量数据集进行聚类,以得到几何误差向量数据集中所对应的破损区域点。本发明通过密度聚类的方式区分叶片实际扫描点集中的破损点和非破损点,并依靠破损叶片几何误差自身的分布特征,自动判别聚类参数,省去了人工调参的步骤,提高了叶片破损区域提取的自动化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112992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177598.5
申请日:2024-02-0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5B19/4099 , G06T7/13 , G06T17/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叶片加工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STL模型的叶片局部待加工区刀路规划方法及系统,其包括:S1、分别获取待加工叶片和目标叶片的STL模型;S2、确定待加工叶片和目标叶片STL模型上的对应点对,基于对应点对间的偏差,通过区域识别提取局部的待加工区面片群;S3、确定待加工区面片群的分层刀路轮廓;S4、对分层刀路轮廓进行插值,得到光顺的分层刀路,并计算步长;S5、拟合待加工区面片群的曲率特征,确定最小行距;S6、基于光顺的分层刀路,设计叶缘、叶尖加工区域的进退走刀,并通过螺旋刀路进行连接,得到完整刀路。本发明可自适应快速识别叶片上的多个局部待加工区域,高效规划不同区域下的叶片加工刀路。
-
公开(公告)号:CN111722586B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010573878.X
申请日:2020-06-2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 , 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
IPC: G05B19/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断续铣削振动分段控制方法,包括:分析断续铣削刀具切入切出过程,无切削过程为自由振动状态,切削过程为受迫振动状态,对于断续铣削进行时滞动力学建模与分段近似;设计综合时滞反馈与状态反馈的控制器,以整体系统的稳定性为目标,允许受迫振动阶段出现不稳定现象;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和李雅普诺夫定理判断稳定性并确定控制器参数。本发明具有较小的控制器增益和较高的稳定性判别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090115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1431601.9
申请日:2022-11-15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修复技术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航发叶片损伤变形后模型自适应重构方法及系统,其包括:对航空发动机叶片发生扭转、弯曲等形变条件下,快速识别出叶片破损位置;设定破损部位的切削深度,根据设定的深度,切除破损叶片不利于后续修复流程的部分;对设置深度后的点云求取凸包,按照凸包的形状进行切除,保证切除后的切口部位平整;接着提取切削后的点云边界,根据边界拟合二次曲面,利用最近点对应方法,得到切削后叶片空洞截面的填补点云;将截面填补点云与切削后的叶片点云进行合并,并重构出叶片加工模型。本发明用于叶片破损部位切削加工的生产流程中,省去人工识别和人力打磨的过程,为后续熔融焊修复流程做准备。
-
公开(公告)号:CN115544656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208866.2
申请日:2022-09-3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薄壁叶片模态预测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薄壁叶片加工时变模态参数高效预测方法及系统,其包括如下步骤:对叶片三维模型进行网格划分与节点坐标提取,依据提取得到的节点坐标进行特征处理,获取叶片外形特征数据;基于深度学习搭建叶片频率预测模型和振型预测模型;实时获取叶片加工参数,并根据加工参数修改叶片外形特征数据,将其输入频率预测模型和振型预测模型,得到叶片前五阶频率和振型,实现叶片加工时模态参数的实时预测。本发明实现了依据叶片的三维模型预测叶片加工过程中模态参数的功能,预测过程自动化程度高,人工操作少且简单,软件运算速度快,精度较高,解决了难以获取薄壁叶片加工过程中模态参数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406928B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110622867.0
申请日:2021-06-0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5B19/4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五轴加工刀位进给速度控制方法及系统,属于机械制造加工领域,方法包括:根据预设进给分配方式计算进给量指令下五轴机床各运动轴的速度;当一个或多个运动轴的速度大于相应的速度阈值时,将各运动轴的速度分别修正为各运动轴的行程与修正时间之比,修正时间为各运动轴的行程与相应的速度阈值之比的最大值;对各运动轴的速度进行坐标变换,得到工件坐标系下的刀位进给速度,并根据刀位进给速度控制刀具。五轴加工过程中,执行任意数控代码时,可以计算代码中F指令分配到各运动轴的速度,从而得到刀具相对于工件的进给速度,解决了五轴加工直接基于进给速度指令控制刀具进给速度所导致的加工质量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379637B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011220266.9
申请日:2020-11-0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
IPC: G05B19/4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插铣加工参数优化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属于机械加工领域,方法包括:建立切削力计算模型,以预测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力;在各阶模态周围扫描颤振频率以计算极限切削宽度与主轴转速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根据对应关系绘制插铣加工的稳定性叶瓣图;在预设的主轴转速范围、切削宽度范围、侧向步距范围、每齿进给量范围、最大切削力以及稳定性叶瓣图所形成的约束条件内,以最大材料去除率和最小切削力为优化目标,建立多目标工艺参数优化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最优主轴转速、最优切削宽度、最优侧向步距和最优每齿进给量。结合颤振稳定性、参数范围等约束条件,对各加工参数进行优化,提高材料去除率的同时,减小切削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395809A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2011310382.X
申请日:2020-11-2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
IPC: G06F30/27 , G06K9/62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工零件表面振纹缺陷检测方法,包括:测量零件当前加工过程中刀具沿机床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加速度响应信号,将加速度响应信号中的刀通谐波分量滤除后,提取加速度响应信号中反映加工失稳强度的小波熵特征,记为振动特征;将振动特征输入到预训练好的颤振检测模型中,对当前用于加工零件的弱刚性加工系统的颤振状态进行判断;若为颤振状态,则零件当前加工表面存在振纹缺陷。且本发明每加工完一个零件后,根据当前颤振检测模型的准确度,在已有颤振检测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增量学习的方式,利用不断积累的实测振动信息,逐步淘汰掉一些会对判别精度产生不良影响的信息,以提升颤振检测模型的准确度,加工表面振纹缺陷的检测精度较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