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207086A

    公开(公告)日:2008-06-25

    申请号:CN200710194362.9

    申请日:2007-12-18

    IPC分类号: H01L21/8238 H01L27/092

    摘要: 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半导体基底;形成“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装置于半导体基底的表面上,此步骤包括形成第一源极/漏极电极于“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装置的第一源极/漏极区上;形成“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装置于半导体基底的表面上,其步骤包括形成第二源极/漏极电极该“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装置的第二源极/漏极区上;形成具有第一固有应力的第一应力薄膜,于“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装置上;以及形成具有第二固有应力的第二应力薄膜,于“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装置上。因此,形成应力沟道区的作用,在小尺寸集成电路中变得更加显著。所以可使得栅极长度小于65纳米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装置仍具有良好的性能。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79443A

    公开(公告)日:2007-11-28

    申请号:CN200610138069.6

    申请日:2006-11-07

    IPC分类号: H01L29/78 H01L21/336

    摘要: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半导体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其中半导体装置具有一理想化应力于沟道区域之中,此半导体装置包含一栅极位于一基底上方,一第一间隙壁形成于栅极侧壁上,且在该第一间隙壁下方存在一非硅化区域,包含一凹槽的一源/漏极区域形成于上述基底之中,以及一硅化区域位于上述源/漏极区域上。一阶梯高度形成于硅化区域的一上部位与一下部位之间。凹槽与各自非硅化区域的边缘间隔一间隙距离。阶梯高度与间隙距离较佳的比例是约小于或等于3。其中非硅化区域的宽度与阶梯高度较佳的比例是约小于或等于3。本发明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及其制作方法,通过修改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装置的尺寸,可理想化沟道中的应力,由此可改善半导体装置的效能。

    半导体装置及形成半导体装置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783514A

    公开(公告)日:2006-06-07

    申请号:CN200510115438.5

    申请日:2005-11-03

    IPC分类号: H01L29/78 H01L21/336

    CPC分类号: H01L29/7391 H01L29/86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装置及形成半导体装置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栅控PIN二极管其形成其的方法。栅控PIN二极管包括一半导体基底;一栅极介电层,形成在半导体基底之上;一栅极,形成在栅极介电层之上;一源栅极间隔及一漏栅极间隔,沿着栅极介电层与栅极的各自侧边而配置;一源极,与一第一型的掺杂物掺杂,实质上在源栅极间隔的下方,且与栅极的一第一侧边之间具有一水平距离;一漏极,与一第二型的掺杂物掺杂,实质上延伸至漏栅极间隔的下方,且实质上与栅极的一第二侧边垂直对齐,其中,第一型与第二型相反;一源极硅化物,相邻于源极;以及一漏极硅化物,相邻于漏极。本发明偏移区的形成更为精确,使得累增崩溃机制控制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