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673178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10808087.5
申请日:2021-07-16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30/28 , G06T17/2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基于CFD仿真的注气式蓄压器动特性获取方法,属于火箭POGO抑制设计技术领域。本申请针对大容积注气式蓄压器难以通过系统激振测定特性参数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基于CFD的蓄压器特性获取方法,通过流场仿真可以捕捉到压力脉动作用下蓄压器内的局部状态变化,包括切向流小孔非线性阻尼、非稳态气枕成分变化等,为研究蓄压器的非线性特性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也有助于精简地面试验项目。
-
公开(公告)号:CN112464371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11334434.7
申请日:2020-11-24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牟宇 , 李平岐 , 李君 , 陈晓飞 , 徐利杰 , 刘立东 , 魏威 , 常武权 , 何兆伟 , 秦曈 , 邓新宇 , 魏远明 , 肖士利 , 王旭 , 张亦朴 , 刘秉 , 邢建伟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基于三维数字样机的运载火箭总体原始数据计算平台,包括基础构件库、三维建模模块、质量特性设置模块和质量特性计算模块。基础构件库包括各型火箭的基础部件;三维建模模块从基础构件库中选择需要的基础部件,结合贮箱推进剂加注量,通过实例化和参数调整后装配形成部段或全箭三维数字样机;质量特性设置模块根据部段或全箭结构信息,完成部段或全箭三维数字样机质量特性的参数化设置;质量特性计算模块完成部段或全箭三维数字样机质量、转动惯量、质心和推进剂液位高度的计算分析。本发明实现了基于三维数字样机的运载火箭分站质量的自动统计,大幅提升了运载火箭各种状态的质量特性计算效率,提高了运载火箭总体原始数据计算的数据可追溯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673178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110808087.5
申请日:2021-07-16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30/28 , G06T17/2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基于CFD仿真的注气式蓄压器动特性获取方法,属于火箭POGO抑制设计技术领域。本申请针对大容积注气式蓄压器难以通过系统激振测定特性参数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基于CFD的蓄压器特性获取方法,通过流场仿真可以捕捉到压力脉动作用下蓄压器内的局部状态变化,包括切向流小孔非线性阻尼、非稳态气枕成分变化等,为研究蓄压器的非线性特性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也有助于精简地面试验项目。
-
公开(公告)号:CN115930694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211437964.3
申请日:2022-11-15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两级重复使用运载器,包括相互串联连接的一子级和二子级;一子级为轴对称薄壁圆柱型箭体,且设置有鸭翼、升力翼和V型尾翼;升力翼为固定翼,位于箭体后部,采用三角翼形式,为一子级水平返回过程中提供升力或阻力,翼身下设置有升降副翼,可用作转向或者上下偏航;鸭翼为单轴摆动翼,转动轴与箭轴平行,位于箭体前部;V型尾翼为固定翼,位于箭地后部,采用对称双尾翼形式;二子级为轴对称薄壁圆柱型箭体,布局方案与一子级类似。本发明给出了传统火箭与带翼飞行器融合的设计方案,一方面解决了传统火箭不具备水平飞行的能力,另一方面发挥了火箭构型结构效率较高的优势,实现了二者优势的融合。
-
公开(公告)号:CN117272595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072125.0
申请日:2023-08-24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李彩霞 , 方志耕 , 容易 , 胡晓军 , 何巍 , 彭越 , 肖书宇 , 刘树仁 , 邓新宇 , 杨树涛 , 张宏德 , 殷笑尘 , 李茂 , 程大林 , 郭雷 , 胡辉彪 , 朱晨曦 , 齐航 , 李文钊 , 于渊 , 李志伟 , 朱锡川 , 古海伦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运载火箭可用性指标确定方法和装置,属于运载火箭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获取运载火箭在本次发射后的故障修复率和所述运载火箭在上次、本次或下次发射前所需的第一可靠度;根据所述故障修复率和所述第一可靠度,确定所述运载火箭在本次发射过程中的失效率;根据所述失效率和预设的任务时间,确定所述运载火箭在本次发射前的第二可靠度和本次发射后的第三可靠度。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获取运载火箭的故障修复率以及上次、本次或下次发射前所需的第一可靠度,可得到运载火箭在本次发射前后的可靠度指标,为运载火箭的可靠性设计提供参考,以便满足运载火箭的重复使用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930694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437964.3
申请日:2022-11-15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两级重复使用运载器,包括相互串联连接的一子级和二子级;一子级为轴对称薄壁圆柱型箭体,且设置有鸭翼、升力翼和V型尾翼;升力翼为固定翼,位于箭体后部,采用三角翼形式,为一子级水平返回过程中提供升力或阻力,翼身下设置有升降副翼,可用作转向或者上下偏航;鸭翼为单轴摆动翼,转动轴与箭轴平行,位于箭体前部;V型尾翼为固定翼,位于箭地后部,采用对称双尾翼形式;二子级为轴对称薄壁圆柱型箭体,布局方案与一子级类似。本发明给出了传统火箭与带翼飞行器融合的设计方案,一方面解决了传统火箭不具备水平飞行的能力,另一方面发挥了火箭构型结构效率较高的优势,实现了二者优势的融合。
-
公开(公告)号:CN11967036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674656.1
申请日:2024-11-21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30/20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故障下姿控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包括明确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的建模假设;建立建模使用的坐标系;获取火箭构型参数及发动机相关参数;建立箭上三类结构的位移和加速度描述;建立刚体平动方程、刚体转动方程、箭体弹性振动方程、推进剂晃动方程、敏感元件测量方程;汇总以上建立的五种方程,形成非线性动力学方程组;进行非线性动力学方程组在标称重构弹道基础上的小扰动线性化展开,获得适用于控制器设计和稳定性分析的线性化小偏差方程组。本发明实现了对推力下降故障影响全面考虑,模型可用于开展故障下较精确的动响应分析和重构方案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2529248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011240138.0
申请日:2020-11-09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岳梦云 , 刘巧珍 , 范瑞祥 , 胡晓军 , 黄晨 , 夏伟强 , 张素明 , 白冰 , 王晓林 , 韩雨桐 , 王伟 , 徐昊 , 王冠 , 邓新宇 , 王子瑜 , 田玉蓉 , 程大林 , 程兴 , 王晨 , 陶久亮
IPC: G06Q10/04 , G06F16/23 , G06F11/07 , G06N3/047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驱动的运载火箭智能飞行天地镜像系统,包括:数据收发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箭上遥测参数存储至平台数据库;同时,将箭上遥测参数发送至故障诊断模块;故障诊断模块,用于根据箭上遥测参数进行故障诊断,将故障信息存储至平台数据库;趋势预测模块,用于根据预测火箭后续的飞行趋势,将飞行趋势预测结果存储至平台数据库;可视化显示模块,用于对从平台数据库获取的箭上遥测参数、故障信息和飞行趋势预测结果予以展示。本发明真实再现了火箭的运行状态,使发射人员能够更好的掌握任务进行状况;同时,充分利用地面的计算资源,能够先于箭上检测出潜在故障并预测后续趋势,必要时人为上行干涉指令。
-
公开(公告)号:CN117540485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311579.9
申请日:2023-10-11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重复使用火箭的级间非火工分离设计方法,包括:根据任务顶层需求,形成分离方案评判准则;确定重复使用火箭的级间非火工分离输入条件和设计约束,作为设计依据;根据评判准则和设计依据,确定分离方式、连接解锁方式、分离导向需求和分离能源形式;建立初步分离仿真模型,确定分离总体设计指标;确定分离装置技术指标;在分离装置技术指标的设计参数下,通过多体动力学仿真和分离原理样机试验进行设计指标校核和分离仿真模型修正;迭代完成分离装置技术指标和分离总体设计指标的闭环性设计。本发明解决了级间非火工分离在协调分离速度、分离偏差、结构承载能力、分离弹性问题及偏差干扰下,分离过程均不发生结构干涉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511700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503905.0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载火箭超低频弹性自适应容错姿态稳定控制方法及系统,属于运载火箭总体设计、运载火箭动力学与控制领域,本发明首次提出一种双中心频率自适应滤波器,可以同时并行辨识两阶弹性模态频率,彻底避免了频率交叉问题,对于处理全箭二三阶弹性模态自适应抑制问题具有较好应用效果;此外,不同于以往串联陷波滤波思路,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加性补偿思想的弹性抑制策略,在原有控制回路的基础上增加一路补偿信号,可以通过限幅等手段控制该回路对原控制系统方案的影响,在安全性和稳定性具备较好的应用基础,具备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并且对天地设计差异和故障下箭体动力学特性变化具备较好的容错适应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