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128170B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710063417.6

    申请日:2017-02-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相对于多个传递单元(14)并列配置且将输入轴(12)和输出轴(13)连接起来的辅助动力传递单元(S2)具有行星齿轮机构(47)和切断行星齿轮机构的动力传递的离合器(48),因此在车辆减速时,能够不经由无法传递驱动力的传递单元(14),而经由辅助动力传递单元从输出轴侧向输入轴侧传递驱动力,使发动机制动器或再生制动器进行动作。在行星齿轮机构的三个要素中的与输出轴始终连结且旋转半径最大的要素(51)上设置有减振块(64),因此仅通过附加必要最小限度的减振块,就能够使输出轴的下游的动力传递路径的扭转共振的共振频率偏离到常用转速区域外而得到减振效果,而且在车辆行驶中能够始终得到减振效果。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128170A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710063417.6

    申请日:2017-02-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17/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相对于多个传递单元(14)并列配置且将输入轴(12)和输出轴(13)连接起来的辅助动力传递单元(S2)具有行星齿轮机构(47)和切断行星齿轮机构的动力传递的离合器(48),因此在车辆减速时,能够不经由无法传递驱动力的传递单元(14),而经由辅助动力传递单元从输出轴侧向输入轴侧传递驱动力,使发动机制动器或再生制动器进行动作。在行星齿轮机构的三个要素中的与输出轴始终连结且旋转半径最大的要素(51)上设置有减振块(64),因此仅通过附加必要最小限度的减振块,就能够使输出轴的下游的动力传递路径的扭转共振的共振频率偏离到常用转速区域外而得到减振效果,而且在车辆行驶中能够始终得到减振效果。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793623B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480065890.2

    申请日:2014-0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29/04 F16H29/22

    Abstract: 具有曲柄式的变速单元(U)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在输出轴主体部(12A)与输出轴下游部(12B)之间具有输出侧单向离合器(55),该输出侧单向离合器(55)用于使输出轴主体部(12A)发生卡住故障的情况下的退避行驶成为可能。接合持续时间计时单元(M1)对自输出侧单向离合器(55)接合起的接合持续时间进行计时,当要求驱动力检测单元(M2)检测到驾驶员的要求驱动力时,在接合持续时间为规定的时间以上且驾驶员的要求驱动力有所减小的情况下,输出侧单向离合器强制接合解除单元(M3)使无级变速器(T)的偏心盘(18)的偏心量减小,使输出轴主体部(12A)的转速下降,由此来强制解除输出侧单向离合器(55)的接合,因此,能够将输出侧单向离合器(55)长时间持续接合而耐久性下降的情况防止于未然。

    无级变速器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364557B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380031110.8

    申请日:2013-07-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41/06 F16H29/04 F16H57/028 F16H2057/02021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校正误差的无级变速器。无级变速器的变速器壳体(30)具备:一端壁部壁部(34),其位于输入轴和输出轴的另一端侧;以及周壁部(40),其以存在间隔地覆盖曲柄连杆机构(20)的方式将另一端壁部(34)和一端壁部(32)连结在一起。在一端壁部(32)上设置有一端侧切口部(50(52、54))。在周壁部(40)设置有周壁侧切口部(56)。周壁侧切口部(56)和一端侧切口部(50)被构成为使得变速器壳体(30)具有挠性。(32),其位于输入轴和输出轴的一端侧;另一端

    动力传递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164540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580018785.8

    申请日:2015-06-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48/02 F16H61/02 F16H61/66

    Abstract: 动力传递装置(1)的辅助动力传递部(80)具备辅助单向离合器(82)和断接离合器(83)。断接离合器(83)在主动力传递部(79)的第1变速比(MR)比辅助动力传递部(80)的第2变速比(AR)大的第1状态下被设定为连接状态,在第1变速比(MR)比第2变速比(AR)小的第2状态下被设定为切断状态。在第1状态下辅助单向离合器(82)的两侧的旋转速度之差收敛于0时,断接离合器(83)暂时被设定为切断状态。

    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068405B

    公开(公告)日:2018-08-07

    申请号:CN201480076966.1

    申请日:2014-04-09

    Inventor: 市川和树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37/00 F16H29/04

    Abstract: 离合器(52)具有:离合器输入部件(53),其与辅助动力传递单元(29)的输入齿轮(26)体旋转;离合器输出部件(54),其与变速器输入轴(11A)体旋转;以及离合器工作部件(55),其使离合器输出部件(54)与离合器输入部件(53)接合,将驱动源输出轴(11B)的驱动力传递向变速器输入轴(11A),由于通过弹簧要素(51a)连接驱动源输出轴(11B)与离合器输入部件(53),因此,不仅能够通过驱动源输出轴(11B)、离合器输入部件(53)以及弹簧要素(51a)构成减震器(51)来吸收驱动源(E)的旋转变动,而且通过轴承(57)将离合器输入部件(53)支承于变速器壳体(56),因此,即使驱动源(E)有旋转变动,也能够防止轴承(57)被交替地朝着反方向驱动,从而提高该轴承(57)的耐久性。

    动力传递装置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164540B

    公开(公告)日:2018-01-16

    申请号:CN201580018785.8

    申请日:2015-06-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48/02 F16H61/02 F16H61/66

    Abstract: 动力传递装置(1)的辅助动力传递部(80)具备辅助单向离合器(82)和断接离合器(83)。断接离合器(83)在主动力传递部(79)的第1变速比(MR)比辅助动力传递部(80)的第2变速比(AR)大的第1状态下被设定为连接状态,在第1变速比(MR)比第2变速比(AR)小的第2状态下被设定为切断状态。在第1状态下辅助单向离合器(82)的两侧的旋转速度之差收敛于0时,断接离合器(83)暂时被设定为切断状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