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843977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510023282.1
申请日:2015-01-16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CFD网格生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强迫振荡、六自由度自由飞CFD计算的结构动网格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生成初始网格,并将初始网格分为内场与外场两个区间;(2)求解初始网格的源项;(3)旋转内场网格,给定旋转轴和转角,刚性旋转内部网格,得到新状态的内部网格;(4)求解椭圆形方程光顺外场网格。本发明所生成的网格保证了外边界的固定不动,同时保证了壁面处网格的正交性以及法向高度等特性,外场网格通过求解椭圆形方程光顺质量较好,在大角度转动后仍能保证较好的网格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885445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166424.3
申请日:2025-02-14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杨光 , 聂春生 , 檀妹静 , 张林森 , 王永海 , 解向前 , 周禹 , 陈燕扬 , 高扬 , 张亮 , 迟蓬涛 , 谢佳 , 陈敏 , 尘军 , 王振峰 , 王锦程 , 刘逸章
Abstract: 一种工程与数值相结合的光环境设计方法,包括:开展三维热化学非平衡流场数值计算;选取典型观测窗口,生成穿过流场区域观测射线;将三维热化学非平衡流场数值计算结果插值到观测射线上,获得不同观测射线上的密度、温度数据;基于高温气体可见光波段辐射工程计算公式,计算观测射线上各点处的高温气体发射系数;利用沿观测射线路径进行积分,得到光路上每一点到达光学窗口的背景流场光辐射强度值Isim;使用以往飞行试验的光环境测量数据,通过前述方法获得光路上每一点到达光学窗口的背景流场光辐射强度仿真值Isim0,与实测值Iexp进行对比,获得光环境仿真修正因子f=Iexp/Isim0;将光环境仿真修正因子乘以光学窗口的背景流场光辐射强度值Isim,作为光环境设计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46018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13515.9
申请日:2024-11-13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超临界布雷顿循环的主动热防护与热发电一体化集成系统,将对流冷却与发汗冷却两种主动冷却方式相结合,提高了能量利用率;涉及一种高速飞行器头锥前缘梯度冷却结构,头锥前缘分为顶端、中部和低端三个区段,三个区域的热流依次递减,按孔隙度大小将多孔金属基体层分别梯度布置于头锥前缘三个区段;采用经计算优化所得的两级回热‑分流再压缩的闭式布雷顿循环动力构型,兼具闭式布雷顿循环能量回收效率高,系统结构紧凑的特点;在换热通道内设置翼肋阵列,提供了更多的换热表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15308039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210814838.9
申请日:2022-07-11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基材料收缩变形量在线测量装置及方法,其中,该装置包括:承载面板、第一隔热块、第二隔热块、第一金属工装、第二金属工装、辐射加热器、液压压头、第三温度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第一位移传感器和第二位移传感器;其中,第一金属工装和第二金属工装并行排列;第一隔热块设置于第一金属工装的上表面,第二隔热块设置于第二金属工装的上表面;承载面板的一端设置于第一隔热块的上表面,承载面板的另一端设置于第二隔热块的上表面;辐射加热器放置于承载面板的下部;硅基材料试件设置于承载面板的上表面;液压压头压在硅基材料试件的上表面。本发明能够真实地获取硅基材料飞行过程中的收缩变形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7288801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047627.8
申请日:2023-08-18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铺层工艺复合材料温度与烧蚀测试结构,通过光纤螺旋式穿越铺层材料的结构设计,实现了铺层工艺复合材料厚度方向密集温度、烧蚀测点的布置,解决了复合材料厚度方向温度、烧蚀高精度测量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284468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176333.5
申请日:2023-09-13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B64C1/38
Abstract: 一种减小局部传热恶化效应的发汗冷却平板,包括多孔层、工质层、实体层、工质入口结构;由空气流场往内依次为多孔层、工质层、实体层和工质入口结构,其中多孔层为多孔结构,冷却工质在驱动压力的作用下由工质层向多孔层流动,并进一步注入到空气流场中;工质层为空腔结构,用于临时存储冷却工质,工质层中的冷却工质从工质入口结构中注入;实体层为实体结构,主要起承力作用及防止冷却工质进入飞行器舱内;所述工质入口结构位于平板的中间部位或空气流动方向靠前部位。本发明能够大幅降低平板、舱段蒙皮等的局部传热恶化效应,大幅提升发汗冷却平板、蒙皮工作的可靠性,从而实现高效的冷却。
-
公开(公告)号:CN111832159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010581783.2
申请日:2020-06-23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30/20 , G06F119/08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基于飞行试验数据的边界层转捩阵面动态演化过程确定方法,(1)将高超声速飞行器表面测点上安装的传感器输出的原始测量结果,转化为飞行器表面测点位置处的热流或温度信息,过滤掉异常的测点信息,得到可用的飞行器表面测点处的热流或温度信息;(2)根据可用的飞行器表面测点处的热流或温度信息,得到各个测点发生转捩的时刻;(3)对任意一时刻,根据得到的各个测点发生转捩的时刻,判断该时刻各个测点是否发生转捩;(4)在转捩测量时间窗口内,选取多个时刻点,对每个时刻点,获得该时刻的转捩阵面图像。(5)将步骤(3)获得的各个时刻的转捩阵面图像,按飞行时序装订为动画,获得转捩阵面动态演化过程,从而得到各时刻飞行器表面的转捩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15308039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814838.9
申请日:2022-07-11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基材料收缩变形量在线测量装置及方法,其中,该装置包括:承载面板、第一隔热块、第二隔热块、第一金属工装、第二金属工装、辐射加热器、液压压头、第三温度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第一位移传感器和第二位移传感器;其中,第一金属工装和第二金属工装并行排列;第一隔热块设置于第一金属工装的上表面,第二隔热块设置于第二金属工装的上表面;承载面板的一端设置于第一隔热块的上表面,承载面板的另一端设置于第二隔热块的上表面;辐射加热器放置于承载面板的下部;硅基材料试件设置于承载面板的上表面;液压压头压在硅基材料试件的上表面。本发明能够真实地获取硅基材料飞行过程中的收缩变形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1924089B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010600411.X
申请日:2020-06-28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防热、承力功能分离的舵轴防热结构,包括:刷式热密封圈和防热环;防热环固定安装在舱体表面,防热环的上表面设置有凸台,防热环中心开有通孔;舵轴穿过防热环中心的通孔分别连接舱体和舵;舵轴与防热环中心通孔不接触;防热环与舵轴之间的间隙采用刷式热密封圈进行热密封。舵朝向舱体表面一侧设置有与防热环的凸台结构的形状配合的凹槽结构;防热环的总高度大于舱体和舵之间的缝隙;舵与防热环之间不接触。本发明实现舵轴部位承力、防热功能分离,解决了舵轴部位承受严酷气动加热导致舵轴刚强度可靠性不确定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577639A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11196630.2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模块化薄片式热流辨识装置,包括敏感片、敏感片安装头、前壳体、安装连接法兰、安装定位螺母、后壳体、底盖、格兰头、电缆、接插件和热偶;敏感片安装头中心开有前后贯通的空腔,热偶从空腔后端穿入,前端与敏感片贮能焊接,敏感片采用周边全焊方式焊接在敏感片安装头前端,前壳体螺纹连接于敏感片安装头外侧,后壳体外侧安装有安装定位螺母和安装连接法兰,后壳体与敏感片安装头螺接后与前壳体对接到位;电缆一端与热偶后端锡焊连接;底盖与后壳体采用螺钉连接,格兰头螺接在底盖后端,电缆另一端穿过底盖和格兰头后,与接插件锡焊连接。本发明能在1000℃以上的热环境中长时间正常工作,能很好的辨识出飞行器飞行过程中气动加热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