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422197C
公开(公告)日:2008-10-01
申请号:CN200480024881.5
申请日:2004-08-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林原生物化学研究所
IPC: C07H3/06 , A23L1/236 , A23L1/30 , A61K8/00 , A61K8/73 , A61Q11/00 , A61K47/36 , C12N1/20 , C12N9/26 , C12P19/18 , C12P19/24 , C12R1/06
Abstract: 本发明将提供以葡萄糖作为构成糖的新型非还原性糖,在扩展非还原性糖选择范围的同时,提供生成该非还原性糖的新酶,以及它们的生成方法和制造方法、编码该酶的DNA、含有该DNA的重组DNA和转化体、以及含有该非还原性糖的组成物及其用途作为课题,通过提供具有环{→6)-α-D-吡喃葡萄糖基-(1→4)-α-D-吡喃葡萄糖基-(1→6)-α-D-吡喃葡萄糖基-(1→4)-α-D-吡喃葡萄糖基-(1→}结构的新的环状糖、即环状麦芽糖基麦芽糖和生成该糖的新的环状麦芽糖基麦芽糖合成酶和它们的生成方法和制造方法、编码该酶的DNA和含有该DNA的重组DNA和转化体、以及环状麦芽糖基麦芽糖或含有该糖的糖类的组成物及其用途,解决上述课题。
-
公开(公告)号:CN1845931A
公开(公告)日:2006-10-11
申请号:CN200480024881.5
申请日:2004-08-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林原生物化学研究所
IPC: C07H3/06 , A23L1/236 , A23L1/30 , A61K8/00 , A61K8/73 , A61Q11/00 , A61K47/36 , C12N1/20 , C12N9/26 , C12P19/18 , C12P19/24 , C12R1/06
Abstract: 本发明将提供以葡萄糖作为构成糖的新型非还原性糖,在扩展非还原性糖选择范围的同时,提供生成该非还原性糖的新酶,以及它们的生成方法和制造方法、编码该酶的DNA、含有该DNA的重组DNA和转化体、以及含有该非还原性糖的组成物及其用途作为课题,通过提供具有环{→6)-α-D-吡喃葡萄糖基-(1→4)-α-D-吡喃葡萄糖基-(1→6)-α-D-吡喃葡萄糖基-(1→4)-α-D-吡喃葡萄糖基-(1→}结构的新的环状糖、即环状麦芽糖基麦芽糖和生成该糖的新的环状麦芽糖基麦芽糖合成酶和它们的生成方法和制造方法、编码该酶的DNA和含有该DNA的重组DNA和转化体、以及环状麦芽糖基麦芽糖或含有该糖的糖类的组成物及其用途,解决上述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6065A
公开(公告)日:1995-08-02
申请号:CN94116151.X
申请日:1994-07-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林原生物化学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G3/42 , A23G3/343 , A23G3/346 , A23G4/10 , A23G2200/02 , A23G2200/06 , A23L2/64 , A23L13/428 , A23L15/20 , A23L27/33 , A61K8/365 , A61K8/60 , A61K8/66 , A61Q7/00 , A61Q11/00 , A61Q17/04 , A61Q19/00 , A61Q19/02 , C12N9/90 , C12P19/16 , C12P19/20 , C12P19/24 , C12R1/01 , C12R1/40 , C13K13/00 , Y10S435/877
Abstract: 一种以SDS-PAGE测得分子量为约57,000—120,000道尔顿,以两性电解质进行等电电泳测得PI为3.8—5.1的酶,该酶能将麦芽糖转化为海藻糖,反之亦然。该酶从Pimelobacter、Pseudomonas和Thermus属微生物中分离出来。使用该酶,可以很容易地以低成本从市售麦芽糖工业规模生产海藻糖。以该酶制备的海藻糖及其含海藻糖的糖类组合物,适于在食品,化妆品组合物和药物组合物中使用。
-
-
公开(公告)号:CN106220696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615794.1
申请日:2012-03-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林原
Abstract: 以提供即便在抗坏血酸2-葡萄糖苷的生成率不满35质量%时也能制造显著地难固结的粉末的含有抗坏血酸2-葡萄糖苷无水结晶的粉末的制造方法作为课题。通过提供包括使CGT酶作用于含液化淀粉或糊精之任何和L-抗坏血酸的溶液,接下来向其作用葡萄糖淀粉酶而得到抗坏血酸2-葡萄糖苷的生成率是27质量%以上的溶液的步骤;将得到的溶液纯化,使抗坏血酸2-葡萄糖苷含量超86质量%的步骤;通过控制冷却法或拟似控制冷却法析出抗坏血酸2-葡萄糖苷的无水结晶的步骤;采集析出的抗坏血酸2-葡萄糖苷的无水结晶,成熟、干燥的步骤的含有抗坏血酸2-葡萄糖苷无水结晶的粉末的制造方法来解决。
-
公开(公告)号:CN103502260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280010888.6
申请日:2012-03-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林原
IPC: C07H17/04 , A61K31/704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31/7048 , A61K9/16 , C07H17/04 , C12P19/18 , C12P19/60 , C12Y204/01019
Abstract: 【课题】以提供即便在抗坏血酸2?葡萄糖苷的生成率不满35质量%时也能制造显著地难固结的粉末的含有抗坏血酸2?葡萄糖苷无水结晶的粉末的制造方法作为课题。【解决手段】通过提供包括使CGT酶作用于含液化淀粉或糊精之任何和L?抗坏血酸的溶液,接下来向其作用葡萄糖淀粉酶而得到抗坏血酸2?葡萄糖苷的生成率是27质量%以上的溶液的步骤;将得到的溶液纯化,使抗坏血酸2?葡萄糖苷含量超86质量%的步骤;通过控制冷却法或拟似控制冷却法析出抗坏血酸2?葡萄糖苷的无水结晶的步骤;采集析出的抗坏血酸2?葡萄糖苷的无水结晶,成熟、干燥的步骤的含有抗坏血酸2?葡萄糖苷无水结晶的粉末的制造方法来解决。
-
公开(公告)号:CN105342870A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510290982.7
申请日:2010-09-03
Applicant: 株式会社林原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P19/60 , A23L33/10 , A23L33/15 , A61K8/0241 , A61K8/676 , A61K8/732 , A61K31/7048 , A61K2800/57 , A61K2800/654 , A61Q19/02 , C07H17/04 , Y10T428/2982
Abstract: 含有2-O-α-D-葡萄糖基-L-抗坏血酸无水结晶的粉末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课题】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比之前常用的准药品级的含有抗坏血酸2-葡萄糖苷无水结晶的粉末更难以固结的含有抗坏血酸2-葡萄糖苷无水结晶的粉末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用途。【解决手段】提供了一种含有抗坏血酸2-葡萄糖苷无水结晶的粉末,该粉末按无水物换算含有超过98.0质量%不足99.9质量%的抗坏血酸2-葡萄糖苷,基于粉末X射线衍射曲线算出抗坏血酸2-葡萄糖苷无水结晶的结晶度为90%以上,或氮气流下除去粉末中的水分后,在温度25℃、相对湿度35%的条件下保持12小时时其动态水分吸附量为0.01质量%以下,还提供了它的制造方法以及用途。
-
公开(公告)号:CN103865967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410065367.1
申请日:2008-04-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林原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L33/21 , A21D2/18 , A23C9/1307 , A23C9/1544 , A23L2/39 , A23L9/20 , A23L11/05 , A23L29/35 , A23L33/10 , A23L33/18 , A23V2002/00 , A61K8/73 , A61K8/732 , A61K9/06 , A61K9/20 , A61K31/716 , A61K31/718 , A61Q11/00 , A61Q17/04 , A61Q19/00 , A61Q19/02 , C08B37/0009 , C12N9/1051 , C12P19/04 , C12P19/18 , C12R1/06 , C12R1/09 , Y02P20/52 , A23V2250/5118 , A23V2200/3262 , A23V2200/3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支链α-葡聚糖及生成其的α-葡糖基转移酶和它们的制造方法以及用途。所述支链α-葡聚糖以葡萄糖为构成糖,其特征在于,在甲基化分析中,具有下述特征:(1)2,3,6-三甲基-1,4,5-三乙酰基葡萄糖醇和2,3,4-三甲基-1,5,6-三乙酰基葡萄糖醇之比在1:0.6~1:4的范围;(2)2,3,6-三甲基-1,4,5-三乙酰基葡萄糖醇和2,3,4-三甲基-1,5,6-三乙酰基葡萄糖醇的总计占部分甲基化葡萄糖醇乙酸酯的60%以上;(3)2,4,6-三甲基-1,3,5-三乙酰基葡萄糖醇为部分甲基化葡萄糖醇乙酸酯的0.5%以上且小于10%;及(4)2,4-二甲基-1,3,5,6-四乙酰基葡萄糖醇为部分甲基化葡萄糖醇乙酸酯的0.5%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323847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0810091984.3
申请日:2004-08-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林原生物化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将提供以葡萄糖作为构成糖的新型非还原性糖,在扩展非还原性糖选择范围的同时,提供生成该非还原性糖的新酶,以及它们的生成方法和制造方法、编码该酶的DNA、含有该DNA的重组DNA和转化体、以及含有该非还原性糖的组成物及其用途作为课题,通过提供具有环{→6)-α-D-吡喃葡萄糖基-(1→4)-α-D-吡喃葡萄糖基-(1→6)-α-D-吡喃葡萄糖基-(1→4)-α-D-吡喃葡萄糖基-(1→}结构的新的环状糖、即环状麦芽糖基麦芽糖和生成该糖的新的环状麦芽糖基麦芽糖合成酶和它们的生成方法和制造方法、编码该酶的DNA和含有该DNA的重组DNA和转化体、以及环状麦芽糖基麦芽糖或含有该糖的糖类的组成物及其用途,解决上述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0415894C
公开(公告)日:2008-09-03
申请号:CN02801432.4
申请日:2002-04-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林原生物化学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P19/12
Abstract: 本发明以提供异麦芽糖的新型制备方法及其用途为课题,在或无α-异麦芽糖基转移酶的存在下,使α-异麦芽糖基葡萄糖合成酶与作为非还原末端的键合方式具有α-1,4-葡糖苷键的葡萄糖聚合度2以上的糖类作用,生成作为非还原性末端的键合方式具有α-1,6-葡糖苷键,作为该非还原性末端以外的键合方式有α-1,4-葡糖苷键的葡萄糖聚合度3以上的α-异麦芽糖基葡萄糖、和/或环{1→6)-α-D-吡喃葡糖基-(1→3)-α-D-吡喃葡糖基-(1→6)-α-D-吡喃葡糖基-(1→3)-α-D-吡喃葡糖基-(1→}、使异麦芽糖游离酶与该生成物作用生成异麦芽糖、收集该生成的异麦芽糖,通过确立以此为特征的异麦芽糖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从而解决了该课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