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924089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600411.X
申请日:2020-06-28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防热、承力功能分离的舵轴防热结构,包括:刷式热密封圈和防热环;防热环固定安装在舱体表面,防热环的上表面设置有凸台,防热环中心开有通孔;舵轴穿过防热环中心的通孔分别连接舱体和舵;舵轴与防热环中心通孔不接触;防热环与舵轴之间的间隙采用刷式热密封圈进行热密封。舵朝向舱体表面一侧设置有与防热环的凸台结构的形状配合的凹槽结构;防热环的总高度大于舱体和舵之间的缝隙;舵与防热环之间不接触。本发明实现舵轴部位承力、防热功能分离,解决了舵轴部位承受严酷气动加热导致舵轴刚强度可靠性不确定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626519A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910791669.X
申请日:2019-08-26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低对流动转捩影响的飞行器表面缺陷尺度控制方法,首先利用理论分析手段或地面试验手段对飞行器开展流动转捩研究,得出满足边界层转捩不受影响的表面缺陷尺度的约束范围;然后针对产生缺陷的部段开展气动加热、结构温度场和变形场联合仿真分析,从结构变形计算结果中提取得到飞行过程中产生缺陷的各部段热变形量数据;最后利用初始缺陷尺度抵消热变形量的策略,根据约束范围和热变形量数据设计初始应加工的缺陷尺度,确保飞行过程中实际缺陷尺度满足约束范围。本发明可以合理且有效的控制飞行器表面缺陷尺度,降低其诱发表面提前转捩的可能,确保飞行器热防护系统可靠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07977491A
公开(公告)日:2018-05-01
申请号:CN201711117139.4
申请日:2017-11-13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一种非稳态情况下飞行器空气舵缝隙的气动热评估方法,包括步骤如下:一、通过数值求解飞行器流场的N-S方程,获得飞行器外壁表面热流;二、对舵缝隙内是否存在非定常效应进行判断并相应处理;三、获得若干周期内舵缝隙区域特征点处定常方法的平均热流;四、获得若干周期内特征点处非定常方法的平均热流并和定常方法结果比较,根据情况相应处理;五、获得舵缝隙区域干扰因子,利用曲线拟合方法获得干扰因子随舵偏变化的分段解析函数曲线;六、将干扰因子的分段函数曲线嵌入到气动热工程计算程序,获得飞行器在设定弹道时间段的舵缝隙区域热环境结果。本发明在保证空气舵缝隙气动热评估结果可靠性的同时能够有效减小评估结果的冗余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152358B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111310665.9
申请日:2021-11-04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测量装置领域,提供了一种复合端头的测量装置及成型工艺,包括:第一端部,容置有测量器,所述测量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的头部;第二端部,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的一侧,支撑所述所述第一端部,并具有供所述测量器所连接的导向通过的过孔;防热被,覆盖所述第一端部,并与所述第一端部一体连接,以覆盖所述测量器。
-
公开(公告)号:CN115715048A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211177462.1
申请日:2022-09-26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陈燕扬 , 袁延荣 , 邱长泉 , 陈敏 , 尘军 , 张晋 , 崔同锴 , 李瑾 , 崔占中 , 高扬 , 董耀军 , 周禹 , 于明星 , 周勇军 , 张烨琛 , 苏二龙 , 孟举 , 杨凌霄
IPC: H05H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超声速飞行器等离子体密度在线诊断方法,包括利用探针零位采集电流得到修正后的探针等离子体采集电流;在修正后的探针等离子体采集电流中选取有效数据,划分为n段;获取n段数据中各段数据的I‑V曲线;根据I‑V曲线得到电子温度和饱和离子电流,进而得到n段数据的电子密度;对电子密度进行边缘效应和碰撞效应修正,得到等离子体流场的等离子体密度。本发明还公开了高超声速飞行器等离子体密度在线诊断系统,包括供电模块、电源变换模块、三角波变换模块、信号调理模块、采集及频率调节模块、探针和数据处理设备。本发明提高了真实环境下等离子体测量数据处理效率和准确性,可用于指导基础理论研究、预示模型修正和支持可靠测控通信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5499990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0910105.5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离子体密度测量的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耐高温等离子体密度测量装置,包括外壳体;绝缘套,设置于外壳体内部;电极,设置两个,两个电极插设于绝缘套内;电极、绝缘套、外壳体的端部齐平;电极与绝缘套、外壳体与绝缘套之间的热膨胀系数差不大于2×10‑6。克服现有电子密度数测量装置只适用于地面静场环境的局限性,能够在高温环境下持续使用上千秒。
-
公开(公告)号:CN115358163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0910102.1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聂春生 , 檀妹静 , 杨光 , 高扬 , 周禹 , 李瑾 , 袁延荣 , 陈敏 , 尘军 , 于明星 , 陈燕扬 , 张烨琛 , 苏二龙 , 陈轩 , 孟举 , 李潞宁 , 杨凌霄
IPC: G06F30/28 , G01T7/00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平装探针评估的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平装探针高温动态等离子体诊断精度的评估方法,通过理论计算和高焓风洞试验测试结果对平装探针直接用于高温动态流场等离子体浓度测试的精度进行定量评估,实现了静电探针与平装探针之间的检测数据的对比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3184214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110448755.8
申请日:2021-04-25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B64F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降低翼舱体连接处气动加热尾翼局部外形优化方法及结构,所述尾翼的底部并非全部与舱体相连,尾翼前端连接处向后一定距离被切去后,底部呈台阶状,使尾翼前缘底部与飞行器舱体表面之间保持一定间隙,间隙下方为舱体壁面,上方为平整的翼底面,该底面垂直于翼的纵向对称面,平行于飞行器轴向。本发明在保证飞行器气动特性不变的前提下,实现了有效降低舱体‑尾翼前缘连接处热环境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4880772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472028.X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30/28 , G06T17/20 , G06F111/10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混合网格的复杂结构气动热环境分析方法及系统,包括开展CFD数值计算之前,对待计算模型及外场进行几何前处理;选择表面网格单元类型,设置表面网格单元参数,进行几何表面网格绘制;进行体网格绘制,形成混合网格;基于所述混合网格,进行气动热环境数值模拟;基于气动热环境数值模拟结果,进行网格优化;基于优化后的网格重新进行气动热环境数值模拟,判断模拟结果是否满足要求,若不满足则继续优化网格;若满足,则认为已经获得收敛的气动热环境结果。本发明用于提高热环境数值模拟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806300B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1910969230.1
申请日:2019-10-12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1M9/06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高超声速飞行试验转捩研究的测点布置方法,通过下述方式实现:S1、根据测量需求,确定是测量自然转捩还是强制转捩,若为测量自然转捩,则转S2;若为强制转捩,则转S3;S2、根据测量需求测量主流转捩情况和或横流效应的转捩情况,其中测量主流转捩情况时,测点布置高超声速飞行器主流方向的流线上;测量横流效应的转捩情况时,将测点布置于侧向具有横流速度的位置上;所述的主流方向为飞行器中心流线方向及与其夹角不超过3°的流线方向;S3、在所述飞行器上预先确定的位置设置粗糙元,并将测点布置在粗糙元所在流线的下游;上述测点位置通过安装传感器实现飞行试验过程中飞行器表面物理量的测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