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可视化和人员管理的工效分析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561387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554179.7

    申请日:2020-12-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效分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可视化和人员管理的工效分析方法和系统。方法的步骤包括:S1,通过人脸识别系统获取进场施工人员的信息;S2,根据预先设置的人员信息登记表,通过进场施工人员的信息,查找进场施工人员的安全帽定位信息;S3,当进场施工人员的信息与进场施工人员的安全帽定位信息匹配时,通过安全帽定位装置获取进场施工人员的位置信息;S4,当进场施工人员的位置信息进入到预设的工作区域时,记录工作时间长度;S5,获取施工人员在预设的工作区域的工作量;S6,根据工作量、工种类型和工作时间长度,计算进场施工人员的工效。通过采集的时间和位置信息计算工效,计算的工效相对客观准确。

    坞门浮运出坞安装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26673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011573192.7

    申请日:2020-12-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沉管隧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坞门浮运出坞安装的施工方法。本发明包括寄放在坞内的坞门,坞门具有蓄水腔,并包括以下步骤,S1,抽出蓄水腔内积水,使坞门起浮;S2,将坞门浮运出坞;S3,在坞门出坞后,调整坞门的方位,使坞门到达安装位;S4,向蓄水腔内灌水,使坞门压水坐底;S5,安装坞门。本发明将坞门蓄水腔中的积水抽出,从而可以减轻坞门的重量,进而便于将坞门浮运出坞;并在坞门出坞后,通过调整坞门的方位,使坞门到达安装位,且可以保证坞门到达安装位后的位置精度;并在坞门坐底后进行安装。通过本发明能够便于将坞内的坞门浮运出坞,并且能够保证坞门到达安装位后的位置精度,进而可以保证坞门再次安装的精度。

    坞门浮运出坞安装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26673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011573192.7

    申请日:2020-12-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沉管隧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坞门浮运出坞安装的施工方法。本发明包括寄放在坞内的坞门,坞门具有蓄水腔,并包括以下步骤,S1,抽出蓄水腔内积水,使坞门起浮;S2,将坞门浮运出坞;S3,在坞门出坞后,调整坞门的方位,使坞门到达安装位;S4,向蓄水腔内灌水,使坞门压水坐底;S5,安装坞门。本发明将坞门蓄水腔中的积水抽出,从而可以减轻坞门的重量,进而便于将坞门浮运出坞;并在坞门出坞后,通过调整坞门的方位,使坞门到达安装位,且可以保证坞门到达安装位后的位置精度;并在坞门坐底后进行安装。通过本发明能够便于将坞内的坞门浮运出坞,并且能够保证坞门到达安装位后的位置精度,进而可以保证坞门再次安装的精度。

    一种沉管压载系统拆除及置换混凝土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48406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2010631711.4

    申请日:2020-07-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沉管压载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沉管压载系统拆除及置换混凝土施工方法,包括:在保证满足抗浮系数大于1.05的前提下,选择从所述沉管轴线第一侧的第一端的端部水囊开始施工,利用沉管压载系统管路控制装置,通过调节相应的阀门,对需要注水的水囊通入设计水量,从第一侧的端部水囊至第二侧的端部水囊,两侧依次交替拆除端部水囊并压载混凝土,直至所有水囊拆除、压载混凝土施工完毕;在沉管安装完成后,采用上述方法,在满足沉管抗浮系数大于1.05的情况下,逐个将水囊排水后拆除,来依次置换混凝土,简单有序,置换效率高,而且通过对沉管抗浮系数进行控制,沉管不会发生上浮或移位的问题,保证了沉管安装质量及施工安全。

    一种全断面浇筑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37175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251180.6

    申请日:2020-04-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沉管隧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断面浇筑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本发明的全断面浇筑监测系统包括对模板系统的预压监测和浇筑过程中对模板系统的实时监测,所述模板系统包括浇筑模板和模板支撑体系,所述实时监测包括对浇筑模板的位置监测和对模板支撑体系的实时应力监测,所述位置监测包括浇筑前的起始位置监测、浇筑完成后的最终位置监测以及由最终位置与起始位置确定的相对位移关系,通过预压监测能有效消除模板系统的非弹性变形并测量弹性变形,通过对模板系统的实时监测,能及时调整浇筑模板的预留变化量及保证全断面浇筑施工工艺的顺利完成,保障工程质量安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