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17939B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129533.X
申请日:2024-08-16
Applicant: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L3/00 , G06F18/2433 , G06F18/2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故障诊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云端运行数据的电池系统连接异常早期识别方法,包括S1、从云端储存数据中采集车辆运行数据,抽取行车状态、满足阈值电流与SOC区间数据;S2、构建连接异常风险因子,根据车辆运行数据计算车辆的连接异常风险因子,连接异常风险因子包括Φ1、Φ2、Φ3、Φ4,其中Φ1、Φ2、Φ3分别为第一电压相关因子、第二电压相关因子、第三电压相关因子,Φ4为电压、电流综合相关因子;S3、建立连接异常识别规则,使用连接异常风险因子的计算结果进行连接异常识别。本发明的方法可快速识别不同阶段的动力电池连接异常故障,并对故障进行等级分级,识别高风险车辆。
-
公开(公告)号:CN119017939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129533.X
申请日:2024-08-16
Applicant: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L3/00 , G06F18/2433 , G06F18/2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动力电池故障诊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云端运行数据的电池系统连接异常早期识别方法,包括S1、从云端储存数据中采集车辆运行数据,抽取行车状态、满足阈值电流与SOC区间数据;S2、构建连接异常风险因子,根据车辆运行数据计算车辆的连接异常风险因子,连接异常风险因子包括Φ1、Φ2、Φ3、Φ4,其中Φ1、Φ2、Φ3分别为第一电压相关因子、第二电压相关因子、第三电压相关因子,Φ4为电压、电流综合相关因子;S3、建立连接异常识别规则,使用连接异常风险因子的计算结果进行连接异常识别。本发明的方法可快速识别不同阶段的动力电池连接异常故障,并对故障进行等级分级,识别高风险车辆。
-
公开(公告)号:CN118362317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531213.0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汽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IPC: G01M17/007 , G01R31/382 , G01R31/39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热失控评估技术领域,具体为电动汽车热失控及致灾危害评估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将被测车辆和目标物放置于气体收集罩下方平行布置并保持间距;车辆触发热失控,并采集现场的关键指标;进行危害维度分析,包括热流评估分析、烟气危害评估分析、爆炸危害评估分析和明火危害评估分析;根据各维度的评估情况进行加权评估,得到电动汽车热失控灾害评估结果。该技术方案能够全面且准确地对电动汽车热失控危害性进行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8033414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051873.9
申请日:2024-01-1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R31/34 , G01D21/02 , G06F18/15 , G06F18/2433 , G06F18/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机故障检测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运行数据的电机扭矩异常检测方法,解析原始报文中相应的电池信号数据;对电池信号数据进行清洗处理,得到时间、驱动电机信息和总电流;根据车载终端上传信息提取电机扭矩数据,根据总电流提取电流数据;将电机扭矩数据和电流数据分别存入两个预设长度的滑动时间窗口WT和WI中;计算滑动时间窗口WT和WI中数据的相关系数;将相关系数存入设定长度的滑动窗口Wr中;计算滑动窗口Wr内数据的累计风险积分;重复前面的过程,直至滑动窗口Wr内的数据计算完成;计算风险累计概率、相对风险指数、绝对风险指数和风险频度,并输出结果。本发明能够在无精准系统数学模型情况下,能对各型号电机进行故障诊断。
-
公开(公告)号:CN117594829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590381.9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汽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8/04082 , H01M8/04089 , H01M8/04111 , H01M8/04119 , H01M8/0662 , H01M8/04029 , H01M8/04007 , H01M8/04701 , H01M8/048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系统氢气循环结构及其温湿度参数控制方法,一种燃料电池系统氢气循环结构包括氢气循环管理单元,氢气循环管理单元的出堆总管路和入堆总管路均与电池堆连接,阳极出堆总管路的氢气循环支路上设置有循环冷却器、气液分离排液器、氢气换热器、循环泵;冷却循环单元的总路上设置有冷却液泵,冷却液泵出口端分为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设置有第一调节阀、加热器、氢气换热器;第二支路上设有第二调节阀、散热器电池堆,第三支路一端与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汇合点与冷却液泵入口之间管路连接,一端与冷却液箱连接。本申请能够避免液态水进入氢气循环泵造成泵组件损坏,提高燃料电池稳定性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425259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137322.1
申请日:2022-09-19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汽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8/04298 , H01M8/04537 , H01M8/04858 , H01M8/0499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内部电气参数分布辨识方法,包括:S1:建立燃料电池电堆的等效电路模型;S2:对燃料电池电堆进行启动实验,获取内部电气数据;S3:确定等效电路模型的初始状态,设置等效电路模型中电气参数的预设值和上下限;S4:根据等效电路模型建立参数辨识方法;S5:将内部电气数据作为参数辨识算法的输入,对等效电路模型进行电气参数迭代优化,得到参数辨识结果。本发明基于等效电路模型,使用参数辨识方法对模型内部的电气参数进行迭代优化,能够准确获取或预测电堆内部电气参数的分布情况,相较于EIS等实验方式具有操作简单、运算速度快和成本低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855138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707697.1
申请日:2020-07-2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空气动力学标准模型及其自校准方法,以及空气动力学数据测试方法,所述标准模型设置有位姿、环境传感器,能够对标准模型自身的位姿和测试环境条件进行检测、并作出判断,提示测试人员修正当前标准模型和测试环境所存在得问题,确保汽车空气动力学标准模型能够在满足实验条件的基础上开展后续测试,进而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降低不确定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444400A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2010265606.3
申请日:2020-04-07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IPC: G06F16/906 , G06F16/901 , G06F30/28 , G06F119/14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实验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力与流场数据管理方法,包括步骤:S1、获取力与流场数据;S2、设定数据的检验标准:数值区间和重复次数阈值;将原始数据中不在数值区间内的数据和重复次数超过预设阈值的数据清洗、过滤掉;S3、根据数据的获取方法、类型、维度、时频域预设分类标准,对清洗过滤后的数据进行分类标记;S4、对清洗过滤后的数据进行分类储存;S5、输出分类后的数据,设置要查看的数据类型,根据不同类型需求调用不同类型的数据。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有效清洗、过滤了错误、冗余的数据,通过逐级存储数据,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要查看的数据类型。
-
公开(公告)号:CN108332312B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810132378.5
申请日:2018-02-08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3/14 , F24F13/28 , F24F11/84 , F24F14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境风洞湿度调节系统及调节方法,涉及汽车环境风洞系统技术领域,所述环境风洞湿度调节系统包括:除湿段和小流量段;外界空气先进入所述除湿段,再进入所述小流量段;当环境风洞需调节到深冷状态时,外界空气经所述除湿段除湿,再经所述小流量段将除湿后的空气降到与环境风洞一致的深冷状态。本申请的环境风洞湿度调节系统,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环境风洞在调节湿度时,流量调节精度低、调节范围小、调节时对环境风洞内部温度场扰动大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823496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1129996.5
申请日:2019-11-18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9/04 , G01M9/06 ,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环境测试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汽车环境风洞扫气及呼吸空气系统,包括驻室和环形流道,驻室外部设有扫气风机,扫气风机连接有出风管,出风管上设有开关风阀Ⅰ,驻室的侧壁上还连接有导流管,驻室外设有干燥室,干燥室内设有连接导流管与风口的主管道,主管道上设有开关风阀Ⅱ,主管道上连接有位于导流管与开关风阀Ⅱ之间的吸气管,吸气管上设有余压阀Ⅰ,主管道上还连接有呼气管,呼气管上设有余压阀Ⅲ,余压阀Ⅲ与开关风阀Ⅱ并联。本专利针对现有汽车环境风洞相应功能缺失的现状,提出了扫气及呼吸空气系统概念,对现有汽车环境风洞技术进行了更新和改进,提高了汽车环境风洞的安全性以及使用寿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