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97503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522937.9
申请日:2024-04-28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重庆凯瑞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6V20/40 , G01M9/06 , G01M9/08 , G06V20/52 , G06V10/25 , G06V10/44 , G06V10/62 , G06V10/82 , G06T7/246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风洞试验异物异动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风洞试验过程中异物异动监测方法,首先启动监测设备,加载预训练完成的AI识别模型,并实时捕获汽车风洞试验时监测设备的采集数据;然后将捕获的采集数据进行预处理,生成预处理后数据;最后通过异物异动识别模型对预处理后数据进行识别分析,生成识别结果;若识别结果出现异物异动,则调用预训练完成的AI识别模型识别识别结果中的异物异动属性,并上报生成报警信息。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在风洞试验过程中无法有效监测异物异动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42464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541011.4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重庆凯瑞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1M9/04 , G01M17/007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F18/2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环境风洞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环境风洞温度调节系统健康性预测系统及方法,首先监控温度调节系统中各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提取实时的和历史的运行状态数据并进行预处理,按照模型的输入要求输入至设备健康度预测模型和输入至温度调节系统健康性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其中设备健康度预测结果汇集成数据集,作为训练完成的温度调节系统健康性预测模型的输入数据,直至输出温度调节系统的健康性预测结果。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的不能有效预测温度调节系统的健康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347684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541005.9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重庆凯瑞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1M9/04 , G01M17/007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电系统的健康性预测方法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环境风洞新风湿度调节系统健康性预测系统及方法,包括获取各设备的实时设备参量数据和历史设备参量数据;对获取的设备参量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构建从下至上的包含系统、子系统、设备的树形结构评价体系;构建和训练预测模型,预测模型包括第一预测模型和第二预测模型,第二模型基于DSCNN神经网络和树形结构评价体系构建,使用训练好的预测模型输出系统、子系统、设备、设备参量各层级的健康性预测结果。本发明可实现对新风湿度调节系统进行实时高效和系统化的健康性预测,可以有效确保系统在规定工况下稳定运行,防止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实验结果失真或实验中断。
-
公开(公告)号:CN116642653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629836.7
申请日:2023-05-30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洞防凝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环境风洞转鼓防凝及除水系统,包括风洞,风洞中设有转鼓地坑、雨雪模拟系统和控制器,转鼓地坑中设有转鼓和电机,电机与转鼓连接,转鼓地坑中设有转鼓地坑温度传感器和转鼓地坑湿度传感器,电机上设有电机表面温度传感器;转鼓地坑中还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连通有干燥风管,干燥风管上设有加热器,出风口连接有出风管,以解决现有转鼓存在因冷凝水长时间附着导致转鼓内部出现损坏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4281133B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111649152.0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5D23/3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环境风洞温度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环境风洞快速变温的控制方法,包括:S1,计算当前目标温度减实际温度的差值△e;并计算当前目标温度t驻室对时间的微分S2,分析若则转到S3,若则转到S4;若则转到S5;S3,制热侧工作;根据计算前馈控制中的目标温度需求升温热负荷ΔQ升温需求,并计算环境风洞的热负荷总量Q,再计算制热侧大阀前馈总热负荷Q总=Q+ΔQ升温需求;根据Q总计算制热侧的大阀的前馈开度后,对制热侧的大阀进行前馈控制,并根据△e对制热侧的小阀进行PID控制。本方法可以在动态调节环境风洞的温度时,将环境风洞实际温度与目标温度的实时误差控制在±0.5℃。
-
公开(公告)号:CN108152045B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申请号:CN201711325952.0
申请日:2017-12-13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数据采集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方法通过采集获取汽车行驶数据和汽车行驶数据时间戳,获取汽车内部数据和汽车内部数据时间戳,根据汽车行驶数据时间戳和汽车内部数据时间戳,将汽车行驶数据和汽车内部数据进行时间同步,得到同步数据。该方法能够得到时间同步的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178948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147055.9
申请日:2024-01-31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试验风洞安全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环境风洞自适应灭火控制方法,应用于风洞自动控制系统,车角监控机构获取汽车车角区域着火信息,基于车角区域着火信息控制车角喷射管对汽车车角进行喷水灭火;车轮监控机构获取汽车车轮区域着火信息,基于车轮区域着火信息控制车轮喷射管对汽车车轮进行干粉灭火;车底监控机构获取汽车车底区域着火信息,基于车底区域着火信息控制车底喷射管对汽车车底进行喷水灭火;引擎监控机构获取汽车发动机仓内部着火信息,基于发动机仓内部着火信息控制引擎喷射管对发动机仓内部首先进行干粉灭火;若判断系统进行过喷水操作,启动吹扫单元进行管道吹扫,除去管道内残存水分。以对车辆不同的起火部位进行高效灭火,确保风洞试验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7969005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147932.2
申请日:2024-01-31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9/04 , G01M17/007 , G05D27/02 , F04D2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环境风洞安全运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环境风洞主风机电机及变频器温湿度调节系统,包括设于风洞内部的主风机和与主风机连接的电机和变频器,主风机套设有壳体,电机连接有变频控制柜,且电机设于壳体内,变频器设于变频控制柜内;风洞连接有新风控湿系统,新风控湿系统内设有干燥新风管,还包括电机温湿度调节系统和变频器温湿度调节系统,干燥新风管上设有干燥新风阀门,电机温湿度调节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电机控湿新风加湿器、电机控湿新风换热器和电机控湿新风阀门,电机控湿新风加湿器与干燥新风阀门连接,电机控湿新风阀门与壳体的内部连接;变频器温湿度调节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的变频器蒸汽加湿器和变频器新风控湿换热器,变频器蒸汽加湿器与干燥新风阀门连接,变频器新风控湿换热器与变频控制柜内部连接。以解决现有风洞内主风机的电机和变频器易发生故障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706394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590781.X
申请日:2023-11-27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R31/385 ,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电池热管理系统测试的电池热特性模拟装置,包括外壳体、产热模块、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占位腔体和混合导热介质,占位腔体和产热模块均设置于外壳体的内部,占位腔体的内部填充有气凝胶,产热模块均匀分布在占位腔体的四周及上下侧,各侧产热模块相互断开,且均与占位腔体留有空隙,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外壳体内部和/或外壳体外表面上,混合导热介质均匀填充在外壳体内部除产热模块、占位腔体和温度传感器外的所有空间;混合导热介质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除包括可固化的绝缘液态导热介质外,还包括金属颗粒、非金属颗粒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能同时模拟电池产热特性、热容特性和传热特性,实现对电池热特性的全面模拟。
-
公开(公告)号:CN116973066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486948.1
申请日:2023-04-28
Applicant: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环境风洞系统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环境风洞低温控湿方法,应用于汽车环境风洞控制系统,汽车环境风洞控制系统包括风洞和低温控湿段,低温控湿段内设有深冷盘管;低温控湿方法包括前馈控制和闭环控制,通过获取风洞湿度最终值以及低温控湿段湿度最终值,确定蒸汽调节阀的开度,实现对风洞的湿度的控制;同时,利用深冷盘管将新风温度控制为与风洞试验设定温度一致,再将经深冷盘管降温、蒸汽加湿后的新风送入风洞,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低温环境下难以对风洞湿度进行精准控制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