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加热式催化器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313773B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280000396.9

    申请日:2012-01-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3/2026 F01N3/2864 Y02T10/26

    Abstract: 抑制电流在电加热式催化器(1)的壳体(5)中流动。为此,容纳发热体(3)的壳体(5)包括:与中心轴平行地形成的管状部(53);设置在比该管状部(53)靠上游侧的位置处并且内径小于管状部(53)的内径的入口部(51);连接管状部(53)和入口部(51)的倾斜部(52);以及从入口部(51)和倾斜部(52)之间的连接部向壳体(5)的内侧延伸并且以使曲率中心位于外侧的方式弯曲的导入部(54),被支承发热体(3)的衬垫(6)夹持的内管(4)包括:与中心轴平行地形成的管状部(42);以及设置在比该管状部(42)靠上游侧的位置处并以越靠向上游侧内径越小的方式弯曲的倾斜部(41)。

    电加热式催化剂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328076B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180066115.5

    申请日:2011-02-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加热式催化剂。抑制电朝电加热式催化剂(1)的壳体(5)流动。具备:发热体(3),通过对发热体(3)通电,该发热体(3)发热;壳体(5),其收纳发热体(3);内管(4),其设置于发热体(3)和壳体(5)之间;以及衬垫(6),其设置于发热体(3)和内管(4)之间以及内管(4)和壳体(5)之间,且对电绝缘,内管(4)相比衬垫(6)朝排气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突出,且由导热系数不同的至少两种物质构成,在相比表面靠内侧的位置配置导热系数较低的物质(42),并以包围该导热系数较低的物质的方式配置导热系数较高的物质(41)。

    车辆控制装置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667086B

    公开(公告)日:2014-05-21

    申请号:CN201080052794.6

    申请日:2010-03-17

    Abstract: 车辆控制装置应用于具有内燃机和电加热式催化剂的车辆,该电加热式催化剂具备承载催化剂的催化剂载体及具有电绝缘性并且保持催化剂载体的载体保持部,并能够通过通电而进行预热,该车辆控制装置具备:绝缘电阻判定单元,判定载体保持部的绝缘电阻是否降低到规定值以下;和通电禁止单元,在绝缘电阻已降低到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禁止对电加热式催化剂通电。由此,能够基于载体保持部的绝缘性,适当地控制电加热式催化剂的通电,从而能够防止加热式催化剂的漏电。

    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443415A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180004049.9

    申请日:2011-03-10

    Inventor: 吉冈卫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电加热式的排气净化装置中,防止通过通电而发热的发热体与壳体之间的短路。为了解决该课题,本发明在通过通电而发热的发热体与收纳该发热体的壳体之间配置保持部件和内筒的层叠体,使内筒的上游侧端部比上述发热体以及上述保持部件的上游侧端面朝上游侧延长,并且在该延长部设置朝径向内侧突出的突起部。与发热体碰撞后逆流的排气的流动被上述突起部阻挡。结果,逆流排气难以流入壳体与内筒之间的间隙。因此,能够抑制因壳体的内周面、保持部件的上游侧端面以及内筒的外周面被PM覆盖而引起的绝缘性的降低。

    电加热式催化剂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080491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080068957.X

    申请日:2010-09-08

    Inventor: 吉冈卫 渡边刚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3/2013 F01N3/2026 Y02T1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加热式催化剂,其目的在于抑制电加热式催化剂(EHC)中的电极和壳体的短路。在本发明所涉及的EHC中,电极(7)穿过形成于壳体(4)的贯通孔以及在壳体(4)的内壁面和发热体(3)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的电极室(9)而与发热体(3)连接。并且,由电绝缘材料形成且在形成于壳体(4)的贯通孔中支承电极(7)的支承部件(8),沿着电极(7)延伸至电极室(9)内。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