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07853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410225741.3
申请日:2024-02-29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17/18 , G06F119/02 , G06F119/14 , G06F11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钢拱桥吊杆寿命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拱桥吊杆非接触式损坏预测方法及相关产品,方法包括获取任意锈蚀区域的总磁场强度测值;获得对应位置的吊杆锈蚀损失系数;获取结构构件的抗力概率密度函数;获得吊杆在组合载荷作用下的组合拉力值;获得吊杆在广义效应下的载荷概率密度函数;通过抗力概率密度函数和载荷概率密度函数获得吊杆锈蚀损坏概率;本发明可以非接触地获取任意锈蚀区域的总磁场强度测值,可以准确地预测吊杆在实际工况下的抗力变化,并根据载荷概率密度函数和抗力概率密度函数计算吊杆锈蚀损坏概率,并通过设定的损坏风险值进行风险判断,对吊杆的健康状态进行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013624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63030.8
申请日:2024-02-05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拱桥吊杆张拉力的调节方法、调节终端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构建张拉力调节模型,求解获得待求的成桥状态张拉力的调整量;对拱桥各个吊杆进行初步调整,构建基于加权矩阵的求解模型并求解获得张拉力的二次调整量;确定各个吊杆的张拉力;判定各个吊杆是否处于合理状态,若均处于合理状态则完成对吊杆张拉力的调整;若处于不合理状态,则修正加权矩阵并重新求解;本发明利用极值定理求解成桥状态下张拉力的调整量并进行初步调整,通过设定加权矩阵和构建基于此矩阵的求解模型对张拉力进行二次调整,最后通过判定吊杆是否处于合理状态来完成调整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7807853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225741.3
申请日:2024-02-29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17/18 , G06F119/02 , G06F119/14 , G06F11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钢拱桥吊杆寿命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拱桥吊杆非接触式损坏预测方法及相关产品,方法包括获取任意锈蚀区域的总磁场强度测值;获得对应位置的吊杆锈蚀损失系数;获取结构构件的抗力概率密度函数;获得吊杆在组合载荷作用下的组合拉力值;获得吊杆在广义效应下的载荷概率密度函数;通过抗力概率密度函数和载荷概率密度函数获得吊杆锈蚀损坏概率;本发明可以非接触地获取任意锈蚀区域的总磁场强度测值,可以准确地预测吊杆在实际工况下的抗力变化,并根据载荷概率密度函数和抗力概率密度函数计算吊杆锈蚀损坏概率,并通过设定的损坏风险值进行风险判断,对吊杆的健康状态进行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763701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194415.0
申请日:2024-02-22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建筑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拱桥钢混连接过渡面的强度预测方法及相关产品,制备多个混凝土样本构建第一训练样本集,获得训练后的混凝土强度预测模型;制备多个钢混连接过渡面样本构建第二训练样本集;获得训练后的钢混强度预测模型;将待预测的混凝土组成成分数据输入至混凝土强度预测模型,获得预测的混凝土强度;将待预测的浇筑过程参数、钢筋强度以及预测的混凝土强度输入至钢混强度预测模型,获得预测的钢混连接过渡面强度;本发明首先构建基于混凝土样本的混凝土强度预测模型,然后以钢混连接过渡面样本为基础,构建钢混强度预测模型,并通过各自的训练样本集进行精确训练,最终实现了钢混连接连接过渡面的强度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763701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410194415.0
申请日:2024-02-22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建筑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拱桥钢混连接过渡面的强度预测方法及相关产品,制备多个混凝土样本构建第一训练样本集,获得训练后的混凝土强度预测模型;制备多个钢混连接过渡面样本构建第二训练样本集;获得训练后的钢混强度预测模型;将待预测的混凝土组成成分数据输入至混凝土强度预测模型,获得预测的混凝土强度;将待预测的浇筑过程参数、钢筋强度以及预测的混凝土强度输入至钢混强度预测模型,获得预测的钢混连接过渡面强度;本发明首先构建基于混凝土样本的混凝土强度预测模型,然后以钢混连接过渡面样本为基础,构建钢混强度预测模型,并通过各自的训练样本集进行精确训练,最终实现了钢混连接连接过渡面的强度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702645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854500.7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IPC: E01D22/00 , E01D4/00 , E01D19/00 , E01D19/14 , G06F17/10 , E01D101/30 , E01D101/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钢管混凝土拱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钢管砼拱桥系杆更换结构,包括第一系杆组件和第二系杆组件,所述第一系杆组件和所述第二系杆组件位于原系杆组件的上侧和下侧;所述第一系杆组件包括第一系杆和两组第一系杆锚固件,两组所述第一系杆锚固件分别与拱桥两端的拱肋连接;所述第一系杆的两端分别与两组第一系杆锚固件连接;所述第二系杆组件包括第二系杆和两组第二系杆锚固件,两组所述第二系杆锚固件分别位于拱桥两端的桥墩连接;所述第二系杆的两端分别与两组第一系杆锚固件连接。本发明能够针对可原位更换或不可原位更换的系杆拱桥,通过新增两组新系杆的结构更换原桥系杆。
-
公开(公告)号:CN117758593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833957.X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1D4/00 , E01D19/00 , E01D21/00 , E01D10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施加预应力的双拱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交界墩、主拱圈、上拱圈、预应力钢束、桥面系、拱上立柱,主拱圈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拱座固定连接,上拱圈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交界墩的上端固定连接,预应力钢束设置在上拱圈内,成桥时,预应力钢束对主拱圈和上拱圈的交汇部分施加向上的作用力,预应力钢束对交界墩施加向内的作用力;本发明通过在上拱圈中施加预应力产生向上径向力,从而可用于调整主拱圈的线形,优化结构应力分布,提高整体桥梁的承载能力和抗弯性能,并利用预应力钢束为结构提供额外的压应力储备,确保在成桥状态下整体结构完全处于受压状态,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40668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543080.0
申请日:2023-11-16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边坡稳定性研究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雨后地震作用下分层堆积体基覆型边坡稳定性实验方法。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S1、在基覆型边坡模型箱中设置分层堆积体基覆型边坡模型;S2、向分层堆积体基覆型边坡模型喷水,模拟降雨情况;S3、在基覆型边坡模型箱内设置监测点;震动基覆型边坡模型箱,模拟地震情况;S4、在模拟地震过程中,实时监测在降雨和地震过程中,分层堆积体基覆型边坡模型各点位的变化,并记录数据传回系统进行分析。通过分层堆积体基覆型边坡模型试验研究了雨后地震作用下分层堆积体边坡的稳定性,探究了降雨和地震对分层堆积体边坡失稳的特征和原理。
-
公开(公告)号:CN113699877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1176436.2
申请日:2021-10-09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权新蕊 , 彭友松 , 宋松科 , 罗媛元 , 刘伟 , 邵林 , 杜桃明 , 石恒俊 , 王成波 , 张贤霂 , 熊伦 , 荣帅 , 刘洋 , 曾仲 , 周洪斌 , 张波 , 王逊 , 江楠 , 魏子韬 , 辜友平 , 郑宇欣 , 张宏亮 , 易秋阳 , 李飞腾
IPC: E01D19/02 , E01D21/00 , E01D10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烈度区的钢混组合结构桥墩及其施工方法,涉及一种桥梁施工领域,该桥墩能够降低桥墩自重并提高桥墩的截面载荷力。包括桥墩支柱,所述桥墩支柱内具有钢筋笼,所述钢筋笼包括主筋和箍筋,所述桥墩支柱内具有受所述钢筋笼环绕的空腔,所述空腔的内侧壁上均固定有钢板,所述钢板上固定有剪力键,所述剪力键插入混凝土与所述钢筋笼固定连接。本发明能够通过剪力键的设置使所述钢板和混凝土相互作用,提高桥墩截面的承载力;内部空腔的设置既为所述钢板的设置提供了空间,也减少了桥墩自重,降低桥墩在地震载荷下的结构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3136793A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110483402.1
申请日:2021-04-30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钢结构盖梁及施工方案,盖梁包括钢套箍、顶板和腹板,顶板与所述钢套箍的一端相连,腹板同时连接钢套箍和顶板;还包括用于增强钢套箍与顶板间连接强度的第一加劲肋和用于增强顶板和腹板间连接强度的腹板加强肋。施工方法如下:步骤一:施工平台搭建;步骤二:盖梁安装;步骤三:垫石支座及支座安装;步骤四:施工平台拆除。本发明通过顶板与第一加劲肋构成的钢支撑并结合钢套箍与原墩柱之间的摩擦力提供竖向承载力,取消了常规钢盖梁与原墩柱之间的锚栓连接无需在原墩柱上钻孔,避免了损伤原墩柱及原墩柱内的钢筋提高盖梁施工的质量,同时避免了钢套箍孔位与原墩柱锚栓对位难造成废孔率大而重新开孔增大工作量的情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