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068054B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111399382.6
申请日:2021-11-19
Applicant: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油船用核动力系统,有蒸汽发生模块,蒸汽发生模块的堆舱内设置有核反应堆,核反应堆依次与蒸汽发生器、主循环泵连接形成第一循环网;蒸汽发生器产生饱和蒸汽分别进入发电系统、泵组透平系统、推进系统。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的一种油船核动力系统,本系统应用核能作为全船的热能及动能来源,核能主要驱动船舶航行外,还能高效应用于发电系统、货油舱加热系统、杂用蒸汽系统、机舱蒸汽日用系统、泵组透平系统,具有稳定可靠,核能高效利用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479506B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210792598.7
申请日:2022-07-07
Applicant: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海上火箭残余燃料回收系统,有火箭回收平台,火箭回收平台的中心上方固定有回收甲板,箭体落在回收甲板上;回收甲板上设置有集中控制模块、封固装置及残余燃料处理系统,通过封固装置对火箭箭体封固后,利用残余燃料处理系统排出火箭箭体内残余的燃料,集中控制模块对封固装置、残余燃料处理系统进行控制。本发明全程采用无线遥控方式,对降落到回收平台上的火箭箭体进行固定,无需人工行驶船舶在回收平台附近进行作业。火箭残余燃料煤油的回收在无人的火箭回收平台上遥控操作完成,避免了煤油泄漏引起火灾对人员的伤害。通过集中控制模块控制与海事卫星和VSAT卫星建立通讯,在服务船控制站一站式完成所有操作,系统操作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748439B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1910981303.9
申请日:2019-10-16
Applicant: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LNG燃料冷能高效利用的低压供气系统,有中央淡水循环系统、高温缸套水循环系统,LNG储罐内设置有LNG低压泵,LNG低压泵通过管道、LNG蒸发器、BOG预加热器等分别与高温缸套水循环系统、中央淡水循环系统连接,低温LNG通过LNG低压泵泵出输送给LNG蒸发器,LNG储罐通过管路与BOG预加热器相连接。本发明是将LNG储罐内液态LNG和BOG气体,通过换热器蒸发、加热处理,完成冷能释放后,转换成天然气体,为低压双燃料主机、双燃料发电机及双燃料锅炉提供燃料;通过本LNG燃料低压供气系统,可将供气过程中低温液态LNG和BOG气体所释放冷能,为船舶高温缸套水循环系统及低温中央淡水循环系统所利用,从而实现船舶运行中的冷能高效利用,降低能量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06812599A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申请号:CN201611157791.4
申请日:2016-12-15
Applicant: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NG燃料和太阳能联合式移动岸基供电系统,包括LNG燃料储罐,实现LNG燃料发电的LNG燃料发电机,以及配电设备、蓄电池和供电接口;还包括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太阳能基板,所述太阳能基板生成的电能并入所述蓄电池用于供电。改进在于,所述LNG燃料储罐与所述LNG燃料发电机之间设有LNG燃料发电所需的蒸发、加热设备,所述蒸发、加热设备所需的热能由太阳能和所述LNG燃料发电的电能联合供给。本发明可实现在太阳能充足的条件下,完成电力存储并提供系统运行所需换热热量,可大大减轻LNG燃料发电机的电力输出负荷,进而减少LNG燃料消耗,实现节能减排的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321530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875037.9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液化气体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置换二氧化碳液货舱中氮气的工艺与系统。包括以下步骤:干燥液货舱;连接液货舱管路及装置;干燥空气发生器待机;启动船载海水泵;调节海水流量;二氧化碳控压蒸发置换;输送二氧化碳蒸汽至岸站;检测二氧化碳含量,其设备包括:干燥空气发生器、岸站、货物蒸发器及液货舱;液货舱内设置有液货舱底部装载管路、液货舱顶部除气管路。本发明利用过热气态二氧化碳置换液货舱中氮气的工艺与系统,实现了将二氧化碳相态控制点从液货舱前移至货物蒸发器,有效规避了操作过程中产生干冰从而对液货舱及整个液货系统产生危害的风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719385B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111053249.5
申请日:2021-09-09
Applicant: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用管线液氨回收系统,涉及船用液氨供给系统,在液氨供给管线上,氮气的入口分别设置在靠近氨燃料发动机一侧和液氨缓冲罐一侧,氨回收出口设置在两个氮气入口之间管路的较低点位置,当需要泄放液氨供给管线的液氨时,氮气吹扫接口处阀门开启,氮气从氮气输入管路进入,从管线两端给予管线中的氨从液氨回收管路排放的压力,液氨排放至液氨回收罐,剩余气体通过透气桅排出。本发明系统使得氨的回收操作不会有氨泄漏的风险,规避了因氨泄漏导致的对船员身体健康的危害及可能发生的燃爆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1392019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010226887.1
申请日:2020-03-27
Applicant: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片成荣 , 张义明 , 邹旭 , 李照辉 , 彭贵胜 , 嵇智勇 , 李达 , 孙强 , 吴楠 , 吕岩 , 杜欣 , 张林涛 , 郭强 , 贾淑洁 , 张艳丽 , 方芳 , 薛宇迪
Abstract: 一种清洁排放的船舶动力系统,有氨气液化系统、氨气输送系统和氨燃料主机,氨燃料主机的排烟管与烟气混合器连接,氨燃料主机排放的尾气进入烟气混合器内,烟气混合器与SCR反应器连接,氨燃料主机还连接有氨燃料供给系统。氨燃料供给系统带有液氨燃料储罐,液氨燃料储罐内带有液氨低压泵,液氨低压泵将液氨泵出,经过液氨日用罐、液氨增加泵、第一阀门、液氨加热器、液氨供给缓冲罐,输送给氨燃料主机。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氨作为船舶动力燃料的系统,由于氨本身不含硫、碳元素,其燃烧产物仅为氮气和水,为空气主要成分,排放尾气不含硫氧化物和二氧化碳,极具清洁环保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392019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226887.1
申请日:2020-03-27
Applicant: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片成荣 , 张义明 , 邹旭 , 李照辉 , 彭贵胜 , 嵇智勇 , 李达 , 孙强 , 吴楠 , 吕岩 , 杜欣 , 张林涛 , 郭强 , 贾淑洁 , 张艳丽 , 方芳 , 薛宇迪
Abstract: 一种清洁排放的船舶动力系统,有氨气液化系统、氨气输送系统和氨燃料主机,氨燃料主机的排烟管与烟气混合器连接,氨燃料主机排放的尾气进入烟气混合器内,烟气混合器与SCR反应器连接,氨燃料主机还连接有氨燃料供给系统。氨燃料供给系统带有液氨燃料储罐,液氨燃料储罐内带有液氨低压泵,液氨低压泵将液氨泵出,经过液氨日用罐、液氨增加泵、第一阀门、液氨加热器、液氨供给缓冲罐,输送给氨燃料主机。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氨作为船舶动力燃料的系统,由于氨本身不含硫、碳元素,其燃烧产物仅为氮气和水,为空气主要成分,排放尾气不含硫氧化物和二氧化碳,极具清洁环保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330446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226782.6
申请日:2020-03-27
Applicant: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片成荣 , 张义明 , 吕志勇 , 何旭 , 彭贵胜 , 嵇智勇 , 李达 , 孙强 , 吴楠 , 吕岩 , 杜欣 , 孙凯强 , 马俊 , 张艳丽 , 贾淑洁 , 张梅 , 张晖
Abstract: 一种新型船舶尾气处理系统,有空气压缩系统和吹灰装置,空气压缩系统与烟气混合器连接,烟气混合器与SCR反应器连接,吹灰装置与SCR反应器连接,燃料主机排放的尾气进入烟气混合器内,烟气混合器连接有氨气输送系统。氨气输送系统带有液氨燃料储罐和氨气液化装置,液氨燃料储罐内设置有液氨低压泵,液氨通过液氨低压泵泵出,最终进入烟气混合器内。本发明充分利用液氨燃料储罐内的挥发气,优先应用于氨燃料主机尾气脱氮处理,并配备了氨气液化装置作为氨挥发气处理的补充手段,可实现液氨存储罐内挥发气的全部处理,避免了氨挥发气持续积聚导致液氨存储罐压力上升和结构破坏,避免了氨挥发气体的大量排放至大气,保证了液氨存储罐和船舶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9572386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910395.9
申请日:2024-12-24
Applicant: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兼具柴油喷嘴冷却功能的船用液氨燃料供给系统,利用双燃料主机已经配套的液氨供给系统及低温液氨燃料的冷能,双燃料主机内部的汽缸带有氨燃料喷嘴和柴油喷嘴,柴油喷嘴外部缠绕有换热盘管,液氨经由氨燃料喷嘴喷入汽缸中燃烧做功,双燃料主机的氨燃料模式结束后,利用氮气对燃料供给管路及双燃料主机内部进行吹扫,气液混合物经回流双壁管被吹扫至氨气处理单元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后的液氨回到缓冲罐,分离后的气体经由接收罐被导入氨气吸收装置。本发明可实现主机在柴油模式下对喷嘴的冷却功能,相较于传统的单独配置一套淡水冷却系统的技术方案,具有成本低廉、额外占用空间小、系统配置简单,冷却效果好,节约能源,运行可靠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