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294205B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110350568.6
申请日:2021-03-31
Applicant: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 ,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F16/02 , E02D29/045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地铁车站地下水导流结构及施工方法,属于施工技术领域,该结构包括设置在车站迎水侧的汇水系统、车站底部的补偿径流系统以及车站背水侧的排水系统;汇水系统、补偿径流系统以及排水系统相互连通,排水系统与汇水系统结构相同,所述汇水系统包括设置在支护桩间沿着车站高度方向上设置的竖向渗流补偿通道、基坑坑壁与车站之间的肥槽渗流补偿通道以及沿着车站走向设置的纵向渗流管,肥槽渗流补偿通道内填强透水填料,纵向渗流管设置在肥槽渗流补偿通道的底部,所述纵向渗流管通过第一连接通道与竖向渗流补偿通道相连通,通过第二连接管道与补偿径流系统相连通。
-
公开(公告)号:CN113294205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350568.6
申请日:2021-03-31
Applicant: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 ,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F16/02 , E02D29/045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地铁车站地下水导流结构及施工方法,属于施工技术领域,该结构包括设置在车站迎水侧的汇水系统、车站底部的补偿径流系统以及车站背水侧的排水系统;汇水系统、补偿径流系统以及排水系统相互连通,排水系统与汇水系统结构相同,所述汇水系统包括设置在支护桩间沿着车站高度方向上设置的竖向渗流补偿通道、基坑坑壁与车站之间的肥槽渗流补偿通道以及沿着车站走向设置的纵向渗流管,肥槽渗流补偿通道内填强透水填料,纵向渗流管设置在肥槽渗流补偿通道的底部,所述纵向渗流管通过第一连接通道与竖向渗流补偿通道相连通,通过第二连接管道与补偿径流系统相连通。
-
公开(公告)号:CN109339674B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1811455205.3
申请日:2018-11-30
Applicant: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 济南舜达轨道交通设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地铁出入口防淹门系统,包括:防淹闸门,其为垂直升降分体式结构;门槽,其为防淹闸门上下滑动的导槽;液压启闭设备,其用于控制防淹闸门可沿门槽做垂直运动,实现防淹闸门的开启和闭合。
-
公开(公告)号:CN113006112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110271579.5
申请日:2021-03-12
Applicant: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19/18 , E02D29/045 , E02D19/06 , E02D1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地下车站周围形成导水通道的方法,用于地下车站设置影响范围内的地层水平导水,包括以下步骤:在待开挖地下车站的基坑四周施作围护结构,在围护结构的顶部冠梁上设置第一道支撑;继续开挖基坑,每开挖基坑至对应深度施作一道支撑,直至开挖至导水通道的设计标高处;根据透水层在基坑四周及下方的位置分布,进行导水通道的施工。本发明的优点是:将围护结构设计与导水通道结构设计相结合,消除地下车站的设置对透水地层水平渗流的影响,既可以保证基坑围护结构的安全使用,又可以兼顾导水通道的形成;适用于明挖法地下车站建设过程中,在地下车站结构周围形成竖向和水平向导水通道,保证地下水水平向渗流不被阻断。
-
公开(公告)号:CN109339674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455205.3
申请日:2018-11-30
Applicant: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 济南舜达轨道交通设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地铁出入口防淹门系统,包括:防淹闸门,其为垂直升降分体式结构;门槽,其为防淹闸门上下滑动的导槽;液压启闭设备,其用于控制防淹闸门可沿门槽做垂直运动,实现防淹闸门的开启和闭合。
-
公开(公告)号:CN113006112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271579.5
申请日:2021-03-12
Applicant: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19/18 , E02D29/045 , E02D19/06 , E02D1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地下车站周围形成导水通道的方法,用于地下车站设置影响范围内的地层水平导水,包括以下步骤:在待开挖地下车站的基坑四周施作围护结构,在围护结构的顶部冠梁上设置第一道支撑;继续开挖基坑,每开挖基坑至对应深度施作一道支撑,直至开挖至导水通道的设计标高处;根据透水层在基坑四周及下方的位置分布,进行导水通道的施工。本发明的优点是:将围护结构设计与导水通道结构设计相结合,消除地下车站的设置对透水地层水平渗流的影响,既可以保证基坑围护结构的安全使用,又可以兼顾导水通道的形成;适用于明挖法地下车站建设过程中,在地下车站结构周围形成竖向和水平向导水通道,保证地下水水平向渗流不被阻断。
-
公开(公告)号:CN113006086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271581.2
申请日:2021-03-12
Applicant: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徐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1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框架桩和微型复合桩的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应用于岩石深基坑或不超过6m厚度覆土的土岩二元基坑,包括沿基坑内壁四周间隔布置的框架桩以及在相邻框架桩之间间隔布置的若干微型复合桩,框架桩和微型复合桩的顶部经冠梁连成整体,相对内壁上的框架桩之间水平架设有若干道支撑。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基坑双向整体框架结构,满足顺倾等产状的岩体沿层面、节理面等结构面发生折线、圆弧及平面滑动破坏等稳定要求;微型复合桩施工时将局部岩石滑体和不动体粘聚形成一个扩散状的复合体,从而改善了滑面处岩土体的抗滑性能,同时微型复合桩与周边松动岩土共同形成一个较坚固的抗滑整体,提高岩体边坡的侧向抗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756363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1101148.0
申请日:2021-09-18
Applicant: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轨道交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交通既有车站续接车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既有车站一侧施工续接车站围护结构,续接车站围护结构与既有车站围护结构之间形成接口区域;对接口区域进行注浆加固;在续接车站范围内进行基坑施工,基坑施工完成后,对续接车站的主体结构进行施工;对接口区域土体进行开挖,凿除接口区域一侧的既有车站围护结构、侧墙和接口区域另一侧的续接车站围护结构,将既有车站和续接车站连通,并施工用于连接续接车站主体结构和既有车站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本发明的方法保证了既有车站的运营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3756363B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111101148.0
申请日:2021-09-18
Applicant: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轨道交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交通既有车站续接车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既有车站一侧施工续接车站围护结构,续接车站围护结构与既有车站围护结构之间形成接口区域;对接口区域进行注浆加固;在续接车站范围内进行基坑施工,基坑施工完成后,对续接车站的主体结构进行施工;对接口区域土体进行开挖,凿除接口区域一侧的既有车站围护结构、侧墙和接口区域另一侧的续接车站围护结构,将既有车站和续接车站连通,并施工用于连接续接车站主体结构和既有车站主体结构的连接结构,本发明的方法保证了既有车站的运营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4750075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369399.5
申请日:2022-04-08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武汉大学 , 沈阳奥拓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琨 , 张银龙 , 张浩 , 光振雄 , 李虎 , 董云松 , 巫世晶 , 殷勤 , 邱绍峰 , 周明翔 , 李加祺 , 龙新平 , 门燕青 , 陈平 , 刘辉 , 张俊岭 , 彭方进 , 李成洋 , 李晓聃 , 李登 , 赵磊 , 李硕 , 杨柳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钢轨打磨技术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高压磨料水射流钢轨打磨水品质检测循环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混合射流模块、磨料分离模块、磨料输送模块、水粘度调节模块和控制模块,混合射流模块将磨料和液体进行混合后,对钢轨进行打磨,磨料分离模块与混合射流模块相应设置,收集打磨后的废液,并将废液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出的磨料输送至磨料输送模块,分离出的液体输入至水粘度调节模块,磨料输送模块用于向混合射流模块输送指定参数的磨料,水粘度调节模块用于调节磨料分离模块输出的液体中添加剂的浓度。本发明实现在水和磨料循环利用的同时,保持水中的添加剂浓度不变,使钢轨打磨车能够更加持久,更加高效,安全地完成钢轨打磨任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