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294205B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110350568.6
申请日:2021-03-31
Applicant: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 ,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F16/02 , E02D29/045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地铁车站地下水导流结构及施工方法,属于施工技术领域,该结构包括设置在车站迎水侧的汇水系统、车站底部的补偿径流系统以及车站背水侧的排水系统;汇水系统、补偿径流系统以及排水系统相互连通,排水系统与汇水系统结构相同,所述汇水系统包括设置在支护桩间沿着车站高度方向上设置的竖向渗流补偿通道、基坑坑壁与车站之间的肥槽渗流补偿通道以及沿着车站走向设置的纵向渗流管,肥槽渗流补偿通道内填强透水填料,纵向渗流管设置在肥槽渗流补偿通道的底部,所述纵向渗流管通过第一连接通道与竖向渗流补偿通道相连通,通过第二连接管道与补偿径流系统相连通。
-
公开(公告)号:CN113294205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350568.6
申请日:2021-03-31
Applicant: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 ,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F16/02 , E02D29/045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地铁车站地下水导流结构及施工方法,属于施工技术领域,该结构包括设置在车站迎水侧的汇水系统、车站底部的补偿径流系统以及车站背水侧的排水系统;汇水系统、补偿径流系统以及排水系统相互连通,排水系统与汇水系统结构相同,所述汇水系统包括设置在支护桩间沿着车站高度方向上设置的竖向渗流补偿通道、基坑坑壁与车站之间的肥槽渗流补偿通道以及沿着车站走向设置的纵向渗流管,肥槽渗流补偿通道内填强透水填料,纵向渗流管设置在肥槽渗流补偿通道的底部,所述纵向渗流管通过第一连接通道与竖向渗流补偿通道相连通,通过第二连接管道与补偿径流系统相连通。
-
公开(公告)号:CN113006112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110271579.5
申请日:2021-03-12
Applicant: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19/18 , E02D29/045 , E02D19/06 , E02D1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地下车站周围形成导水通道的方法,用于地下车站设置影响范围内的地层水平导水,包括以下步骤:在待开挖地下车站的基坑四周施作围护结构,在围护结构的顶部冠梁上设置第一道支撑;继续开挖基坑,每开挖基坑至对应深度施作一道支撑,直至开挖至导水通道的设计标高处;根据透水层在基坑四周及下方的位置分布,进行导水通道的施工。本发明的优点是:将围护结构设计与导水通道结构设计相结合,消除地下车站的设置对透水地层水平渗流的影响,既可以保证基坑围护结构的安全使用,又可以兼顾导水通道的形成;适用于明挖法地下车站建设过程中,在地下车站结构周围形成竖向和水平向导水通道,保证地下水水平向渗流不被阻断。
-
公开(公告)号:CN113006112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271579.5
申请日:2021-03-12
Applicant: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19/18 , E02D29/045 , E02D19/06 , E02D1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地下车站周围形成导水通道的方法,用于地下车站设置影响范围内的地层水平导水,包括以下步骤:在待开挖地下车站的基坑四周施作围护结构,在围护结构的顶部冠梁上设置第一道支撑;继续开挖基坑,每开挖基坑至对应深度施作一道支撑,直至开挖至导水通道的设计标高处;根据透水层在基坑四周及下方的位置分布,进行导水通道的施工。本发明的优点是:将围护结构设计与导水通道结构设计相结合,消除地下车站的设置对透水地层水平渗流的影响,既可以保证基坑围护结构的安全使用,又可以兼顾导水通道的形成;适用于明挖法地下车站建设过程中,在地下车站结构周围形成竖向和水平向导水通道,保证地下水水平向渗流不被阻断。
-
公开(公告)号:CN115062461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634653.X
申请日:2022-06-07
Applicant: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八〇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G06F17/18 , E02D31/12 , E02D1/02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岩土工程领域,提供了一种考虑地下结构阻隔作用的抗浮设防水位取值系统及方法,包括获取拟建地下结构场地的提前预设好的任意两个勘察孔的水位高度、两勘察孔之间的距离以及地下水流向参数;基于任意两个勘察孔的水位高度以及两勘察孔之间的距离,利用地下水流向与地下结构走向的法线方向的夹角,确定水力坡度;基于水力坡度,结合含水层影响半径,确定受地下结构阻隔作用的地下水位壅高;根据地下水位壅高以及基于历史长期观测水位及降雨量资料得到的抗浮水位建议值,确定考虑地下结构阻隔作用的地下水抗浮设防水位建议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567317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693112.X
申请日:2021-06-22
Applicant: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大学 ,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八〇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地铁结构地下水渗流模拟的试验装置及系统,其技术方案为:包括用于填筑土体的模型架,其一侧开有用于模拟隧道开挖的预留孔洞;与预留孔洞所在面相邻的两个侧面分别安装水箱,其中一个为进水箱,另一个为出水箱;进水箱与模型架通过若干进水孔连通,出水箱与模型架通过若干排水孔连通;进水箱、模型架与出水箱之间能够形成水循环。本发明能够模拟地铁施工过程对地下水渗流状态的影响,模拟数据准确,能够为实际施工提供参考,以减少地铁施工对地质环境的扰动。
-
公开(公告)号:CN215053219U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20524348.6
申请日:2021-03-12
Applicant: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 E02D19/06 , E02D31/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车站导水通道系统,包括第一导水通道、第二导水通道中的至少一种或两种组合;所述第一导水通道连通位于所述地下车站两侧的透水层;所述第一导水通道包括两个竖向导水通道和一个水平导水通道,两所述竖向导水通道分别设于所述地下车站两侧外部,所述水平导水通道设于所述地下车站底部并且所述水平导水通道的两端分别同两所述竖向导水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导水通道连通位于所述地下车站下方的透水层。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适用于明挖法地下车站建设过程中,在地下车站结构周围形成竖向和水平向导水通道,保证地下水水平向渗流不被阻断。
-
公开(公告)号:CN116927637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836712.6
申请日:2023-07-07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分段式防淹装置及方法,包括框体,所述框体两侧壁之间滑动装配有第一合金门体,所述框体内下壁上装配有两个第一电动推杆,两个所述第一电动推杆伸缩端分别与第一合金门体下壁相连接,所述第一合金门体上壁内嵌装有分段液位感知结构,本申请实现了分段式升降,在来水时先快速上升一定高度,再通过液位感知结构感知水位高度,视来水情况确定是否需要顶升其他门体,门体采用合金材质,重量轻,强度可靠,顶升速度快。
-
公开(公告)号:CN116550051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724164.8
申请日:2023-06-19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道过滤装置。该风道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组件、框架和与过滤单元一一对应的驱动件。过滤组件包括多个过滤单元、与其数量对应的第一方管以及第一挡风板;多个过滤单元沿其高度方向首尾拼接成整体;每个过滤单元的底端安装有第一方管,第一方管的端部向过滤单元的外侧延伸;第一挡风板设置在相邻两个过滤单元之间的拼接间隙内。框架呈倒“凵”型,位于过滤组件的侧壁和顶部边缘,框架的表面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用于第一方管端部贯穿框架的开孔。驱动件的活动端设置在第一方管的端部,以改变过滤单元的位移。本发明无需将过滤单元拆卸便可进行清洗操作,减少拆卸安装的时间,提高清洗效率,缩短清洗时间,降低运维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2828765A
公开(公告)日:2012-12-19
申请号:CN201210250587.2
申请日:2012-07-19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F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风机房和多个低风亭的城市隧道排污结构,它包括城市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靠近出口端开设有联络风道,所述联络风道内设有风机房,所述风机房的进风端与隧道相通,出风端设有排风道,所述排风道顶部或侧部设有若干通向地面的出风口,每个出风口的地面出口端设有低风亭。本发明将现有的污染物通过高空风塔排放改为若干低风亭分散排污,每个低风亭的污染物排放量均较少,可以保证周边空气的质量,并且不影响周边建筑的美观。本发明的排风道长度、低风亭个数和间距可以根据隧道污染物总量、机械通风量及地面敏感程度等综合因素调整确定,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