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通道结构及电动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1422261B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010186456.7

    申请日:2020-03-17

    IPC分类号: B62D25/2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通道结构,包括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过渡一区、过渡二区和过渡三区;各过渡区连接各分区;第一区的厚度为1.0mm‑1.6mm;第四区的厚度小于第一区的厚度;第一区的厚度小于第二区的厚度;第二区的厚度大于第三区的厚度;第三区的厚度大于第四区的厚度;第一区厚度的第一预设倍数大于第二区的厚度;第三区厚度的第二预设倍数大于第二区的厚度;第四区厚度的第三预设倍数大于第三区的厚度。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了上述中通道结构的电动汽车。本发明通过对中通道结构各个区域的不等厚设置;改变该结构中心柱碰时的溃缩形式,变形模式好,降低了碰撞力的极值,提高了电池包的安全性能以及乘员舱成员的安全。

    一种前围下横梁结构及电动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1422155B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010187164.5

    申请日:2020-03-17

    IPC分类号: B60R19/02 B60R19/18 B62D25/0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前围下横梁结构,包括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第五区、过渡一区、过渡二区、过渡三区和过渡四区;所述过渡一区、过渡二区、过渡三区和过度四区分别连接每两个相邻分区,所述第一区料厚为1.1mm‑1.4mm,所述第二区料厚大于所述第一区料厚的第一预设倍数,所述第三区料厚为所述第一区料厚的0.9倍‑1.1倍,所述第四区料厚大于第一区料厚的第二预设倍数,所述第五区料厚等于所述第一区料厚。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应用了上述的前围下横梁结构。本发明利用不等厚设计将不同材料料厚分布在前围下横梁结构的各个分区,取消了内部加强板,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同时实现了轻量化。

    一种加强管及上边梁加强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2758188B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110084482.3

    申请日:2021-01-21

    摘要: 为了解决现有的上边梁加强结构重量过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加强管及上边梁加强结构。加强管为碳纤维复合管,加强管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和第六段,第一段用于连接A柱内板和A柱加强板,第二段、第三段和第四段均用于与A柱内板连接,第五段用于连接上边梁内板和B柱加强板,第六段用于连接上边梁内板和上边梁加强板。本发明采用碳纤纤维复合材料加强管作为上边梁加强件,用一根整管取代传统的多个加强板,结构简单,模具成本低。本发明在需要加强板的地方局部加厚,实现了等强度设计,轻量化效果明显。碳纤维复合材料比传统的钢板强度高,且为封闭截面,能够承受更大的碰撞力。

    一种车辆定位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743048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66359.9

    申请日:2022-11-22

    IPC分类号: B60S5/00

    摘要: 本申请涉及车辆定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定位装置,车辆定位装置包括:基座、进站坡道、第一车轮定位装置和第二车轮定位装置;进站坡道、第一车轮定位装置和第二车轮定位装置分别与基座可拆卸连接;进站坡道、第一车轮定位装置和第二车轮定位装置沿车辆入站方向依次布置;第一车轮定位装置和第二车轮定位装置间形成车辆停止位;第一车轮定位装置包括导向定位组件,导向定位组件能够沿远离或靠近第二车轮定位装置的方向运动。本申请加大了在车辆轴距方向上的可调节范围,使车辆定位装置的轴距适应性更强,同时便于零部件后期的更换和维修,结构更紧凑,降低了整体高度,提升用户体验感,且减少了换电站的占地面积,降低建造和运营成本。

    一种加强管及加强管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93670B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110083061.9

    申请日:2021-01-21

    摘要: 为了解决现有A柱上边梁加强结构的重量较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加强管及加强管的制造方法。加强管为碳纤维复合管,加强管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和第六段,第二段的厚度、第四段的厚度和第六段的厚度相等,第一段的厚度、第三段的厚度和第五段的厚度均大于第二段的厚度,加强管用于连接车辆侧围外板和车辆侧围内板。加强管通过变厚度三维编织工艺制作,充分利用三维编织碳纤维纤维缠绕技术的可设计性,在保证性能的同时做到极致轻量化,达到最优结构设计。在不同位置通过设计改变管梁料厚,主要承力及连接位置增加料厚,次承力位置降低料厚来达到与金属加强件同性能下更轻的质量。

    一种用于车辆的后纵梁总成及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91923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255295.2

    申请日:2020-04-02

    IPC分类号: B62D21/15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后纵梁总成及其设计方法,涉及车身领域。后纵梁总成包括后纵梁本体。后纵梁本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包括多个第一区域、至少一个第二区域和多个位于两个第一区域之间或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之间的过渡区域。多个第一区域的硬度均为大于第一阈值,用于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至少一个第二区域的硬度均为小于第二阈值,第二阈值不超过第一阈值,用于吸收零件碰撞时产生的溃缩能。多个过渡区域的长度大于第三阈值,以便于轧制零件。每一个过渡区域的两侧端面的厚度与其相连的第一区域或第二区域的端面的厚度相同,且每一个过渡区域的厚度渐变。本发明的方案提供的后纵梁本体是不等厚且一体成型的。

    一种汽车定位总成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494414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555603.1

    申请日:2024-05-07

    IPC分类号: B60S5/06 B60L53/8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定位总成,包括设置在底板上的定位平台和举升装置,所述举升装置设置在所述定位平台的两侧,所述举升装置用于调节所述定位平台的高度,所述定位平台包括前定位平台、中部定位平台、以及后定位平台,所述中部定位平台设置在所述前定位平台和所述后定位平台之间,所述前定位平台和所述后定位平台上均设有支撑装置和对中装置,所述支撑装置用于支撑车轮,所述对中装置用于调节车轮的角度,所述中部定位平台上设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车轮的高度。本发明在车辆进行换电工作时,能够独立控制前后车轮的托举工作以及角度的调整,并能实时检测车身姿态。

    一种换电站
    10.
    发明公开
    一种换电站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782827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466254.3

    申请日:2022-11-22

    IPC分类号: B60S5/06 B60L53/80

    摘要: 本申请涉及换电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电站,换电站包括:电池架、电池转运机构和车辆换电机构;车辆换电机构与电池架相邻设置,电池转运机构与车辆换电机构滑动连接,电池转运机构与电池架滑动连接;车辆换电机构设有第一换电工位,电池架设有第二换电工位,电池转运机构能够在第一换电工位与第二换电工位间往复运动;电池转运机构包括电池加解锁装置,电池转运机构能够在电池转运机构上相对于待换电车辆的高度方向运动,至电池加解锁装置与待换电车辆的电池包连接。本申请集成度高,占地面积较小,降低成本,且实现换电自动化,提高了换电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