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133399A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710303848.5
申请日:2017-05-02
Applicant: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压强度评估方法及装置,涉及水泥基材料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多份喷射纤维水泥基样本材料的抗压强度数据,其中,各份样本材料具有不同的砂率值,每份样本材料的抗压强度数据包括多个不同的抗压强度值;确定每份样本材料的各个抗压强度值对应的保证率,根据每份样本材料的各个抗压强度值及其对应的保证率,确定每份样本材料对应的威布尔分布参数;根据各份样本材料对应的威布尔分布参数和砂率值,建立抗压强度评估模型;利用该抗压强度评估模型,评估待评估的喷射纤维水泥基材料的抗压强度。本发明提供的抗压强度评估方法及装置,可以缓解采用现有的评估方法得到的评估结果准确度低、可靠性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971626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344943.5
申请日:2016-05-23
Applicant: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竖井排烟结合互补通风系统的双线隧道,包括双线隧道以及设于双线隧道之间的互补联络风道及排烟竖井;联络风道内设有轴流风机用于双线隧道之间的气流组织;排烟竖井内设置轴流风机;竖井底部设置风道与上下行隧道连通且风道内设置一对电动风阀;非火灾时竖井底部风道的电动风阀全开,用于自然通风;火灾时关闭非火灾侧隧道的竖井底部风道电动风阀以及互补联络风道中的风阀和轴流风机,开启排烟竖井内的轴流风机用于火灾排烟。本发明双线隧道通过联络风道进行互补通风,能够降低通风系统及供配电系统的工程量,排烟竖井用于火灾时排烟和非火灾时的自然通风,从而减少相应的竖井规模和工程造价,提高营运节能和防灾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5863650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341408.4
申请日:2016-05-20
Applicant: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先墙后洞的隧道进洞施工方法,其在山体进洞口位置先拉槽开挖土体,然后采用圬工材料砌筑重力式挡土墙,用以平衡原有山体、确保边仰坡稳定,挡土墙施做完成并养护后,首先施打管棚并预注浆加固地层,然后挖除挡土墙外侧的土体,接着就可以按传统方法开挖进洞。本发明通过在隧道进洞处设置挡土墙及管棚超前支护的护拱,可以实现隧道进洞口山体平衡稳定,最后在平衡稳定的山体坡面处进行隧道进洞施工,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可行,挖方量小、植被破坏小,且挡土墙又可以作为营运期间的洞门端墙,因此,本发明施工方法可在任何稳定山体地层中实现微开挖安全进洞。
-
公开(公告)号:CN111340763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104145.1
申请日:2020-02-20
Applicant: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开挖面岩体破碎程度快速测量方法,通过图像处理方法进行隧道开挖面岩体露头的结构线检测——采用CannyLine算法,并对结构线的进行统计分析方法——采用基于图像的窗口统计法,以用于评估开挖面破碎程度及分布特征,从而指导后续施工。采用本发明方法可以非接触地、快速地测量隧道开挖面岩体结构线分布状态,对开挖面的破碎程度作出判断,结合信息化手段,可以快速将开挖面状态分享给其他人;相比于人工统计方法,速度更快,结果更为准确,且更为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5863650B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610341408.4
申请日:2016-05-20
Applicant: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先墙后洞的隧道进洞施工方法,其在山体进洞口位置先拉槽开挖土体,然后采用圬工材料砌筑重力式挡土墙,用以平衡原有山体、确保边仰坡稳定,挡土墙施做完成并养护后,首先施打管棚并预注浆加固地层,然后挖除挡土墙外侧的土体,接着就可以按传统方法开挖进洞。本发明通过在隧道进洞处设置挡土墙及管棚超前支护的护拱,可以实现隧道进洞口山体平衡稳定,最后在平衡稳定的山体坡面处进行隧道进洞施工,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可行,挖方量小、植被破坏小,且挡土墙又可以作为营运期间的洞门端墙,因此,本发明施工方法可在任何稳定山体地层中实现微开挖安全进洞。
-
公开(公告)号:CN108330771A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810147748.2
申请日:2018-02-12
Applicant: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隧道预制路缘结构,该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混凝土层和衬砌上的多个第一侧沟、第二侧沟、沉沙井、侧石和盖板,多个第一侧沟首尾相连并沿隧道纵向排列,沉沙井和第二侧沟交替插设在多个第一侧沟之间,多个侧石首尾相连并沿隧道纵向排列,第一侧沟与侧石侧面紧贴且两者的连接端相互错开布置,侧石、第一混凝土层和衬砌共同组成上端开槽的用于放置强电缆或弱电缆的电缆沟,盖板设置在电缆沟的上端开槽处。该结构可在工厂快速批量化预制和在隧道内快速批量化拼装,克服了现有隧道现浇路缘结构施工质量差、施工效率低下的问题,且设置了沥青层排水孔、冲洗孔等精细化结构,导排清淤效率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04790974B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510212408.X
申请日:2015-04-29
Applicant: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IPC: E21D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特殊纵向连接件的城市地铁重叠盾构隧道管片结构,由多环管片沿纵向拼装而成;管片两侧均环向预埋有若干钢卡槽,相邻两环管片之间通过若干钢连接件纵向连接,钢连接件两端分别扣入相邻两环管片对应的钢卡槽内。本发明预埋卡扣式工艺的连接件制作、安装简便,连接件组装后形成的空腔采用预埋孔填充密实,以保证连接件紧固可靠及满足其耐久性使用要求。通过此项发明的应用,在重叠隧道的设计中变常规的隧道周边土体被动加固为隧道管片主动加强,使隧道纵向抗拉、抗弯及横向抗剪得到大幅提升,在简化下行盾构隧道加固措施的同时,还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有利于减少上行隧道运营列车动载对下行隧道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5839643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610349845.0
申请日:2016-05-23
Applicant: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基坑支护的隧道进洞施工方法,通过在隧道进洞处设置基坑支护结构以平衡山体侧向力、确保边仰坡稳定并降低边仰坡开挖高度,并在基坑支护结构内施作护拱、管棚和明洞结构后,采用混凝土回填明洞背后空隙以形成整体承载结构,然后隧道进洞施工。采用本发明基坑支护结构可保证隧道进洞施工安全,开挖方量小、植被破坏小,后期覆土绿化恢复容易;因此,本发明施工方法可在任何地层中实现微开挖安全进洞,特别能有效解决陡坡、斜交地形且稳定性差的不良地质或出现滑塌情况下的洞口安全进洞。
-
公开(公告)号:CN105781603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340066.4
申请日:2016-05-20
Applicant: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IPC: E21F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F1/0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竖井送排结合互补通风的双线隧道,其通过设置两座隧道之间的互补通风道,可以平衡两隧道正常营运时负荷不均的问题,从而实现减少竖/斜井座数及设备配置和节能的目的;同时通过布设带有送风、排风功能的竖井,可以增加空气交换、扩大互补式通风的隧道长度适用范围,而且可以缩短隧道火灾时的排烟距离,提高隧道防灾能力。由此,本发明双线隧道通过联络风道进行互补通风,在不能满足通风需求的情况下,进一步利用通风竖井送排风与地面空气交换,能够降低通风系统及供配电系统的工程量和工程造价,而且竖井还用于火灾时排烟,缩短隧道内烟气流经的路径长度,从而提高隧道防灾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5715290A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610047985.2
申请日:2016-01-25
Applicant: 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IPC: E21F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F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出入口有匝道的公路隧道风机设置方法,所述公路隧道包括入口匝道段、n?1个依次排列的中间段和出口匝道段,入口匝道段包括入口主干道和与入口主干道夹角为β的入口匝道,出口匝道段包括出口主干道和与出口主干道夹角为α的出口匝道;每对相邻中间段交界处均设有一个竖井,各个竖井和各个中间段均按照从公路隧道入口至出口的顺序依次编号;在入口主干道、入口匝道、各个中间段、出口匝道、出口主干道上均设置CO浓度检测装置。本发明具有计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有效节省建设成本的特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