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394529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310329390.2
申请日:2013-07-31
Applicant: 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 首钢总公司
IPC: B21B45/04
Abstract: 一种提高船板表面质量的二次除鳞方法,属于板船体结构用钢技术领域,适用于双机架中厚板轧机在轧制过程二次除鳞。针对不同规格、不同工艺路线的船板选择不同的除鳞道次,通过合理选择二次除鳞的除鳞道次,控制船板表面氧化铁皮结构,减少钢板表面缺陷,实现提高船板表面质量的目的。优点在于,最大程度提高轧后钢板表面质量,提高氧化铁皮致密性与均匀性。经过此项操作方法的实施,船板表面质量得到了较大改善,满足了船厂及船东对表面质量的要求,减少了船厂的后续处理,节约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2021313B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1010232428.0
申请日:2010-07-15
Applicant: 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 首钢总公司
Abstract: 一种提高跟踪系统控制精度保证中厚板淬火性能稳定性的方法,属于钢铁热处理技术领域。在炉内增加4组光栅,并缩小光栅修正范围,提高特厚板在炉跟踪控制精度,保证加热效果,同时保证淬火时跟踪钢板头尾位置的偏差控制在淬火机各区阀门控制允许的范围之内,针对速度≤10m/min低辊速淬火,调整炉内辊道与淬火机辊道速度同步的触发点,使钢板距离淬火机喷水管近时开始同步,减少钢板温降。优点在于,解决了特厚板影像与实物偏离过大导致的加热控制下头尾温差大以及薄钢板采用低辊速淬火时入水前产生温降而引起的淬火后强度不稳定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2021313A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申请号:CN201010232428.0
申请日:2010-07-15
Applicant: 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 首钢总公司
Abstract: 一种提高跟踪系统控制精度保证中厚板淬火性能稳定性的方法,属于钢铁热处理技术领域。在炉内增加4组光栅,并缩小光栅修正范围,提高特厚板在炉跟踪控制精度,保证加热效果,同时保证淬火时跟踪钢板头尾位置的偏差控制在淬火机各区阀门控制允许的范围之内,针对速度≤10m/min低辊速淬火,调整炉内辊道与淬火机辊道速度同步的触发点,使钢板距离淬火机喷水管近时开始同步,减少钢板温降。优点在于,解决了特厚板影像与实物偏离过大导致的加热控制下头尾温差大以及薄钢板采用低辊速淬火时入水前产生温降而引起的淬火后强度不稳定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252355A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310162576.3
申请日:2013-05-06
Applicant: 首钢总公司
IPC: B21B37/48
Abstract: 一种控轧中厚板轧制规程计算方法,属于轧钢技术领域。粗轧阶段综合利用等负荷分配方法结合斜率分布设定设备最大能力;精轧阶段利用等负荷分配方法设置最大能力,剩余2-3道次时将轧机能力设置为最大值的40-60%重新计算剩余规程。对于单机架轧制模式,分为粗轧和精轧两个阶段进行设置;对于双机架的轧制模式,分别对粗轧机和精轧机两个设备进行设置。优点在于,可以保证粗轧阶段尤其是末道次具有较大的压下率,确保变形渗透到钢板心部从而均匀钢板组织;同时,能保证精轧阶段具有较大的压下率,实现晶粒的细化和加工硬化,得到良好的轧制板形。
-
公开(公告)号:CN101691001A
公开(公告)日:2010-04-07
申请号:CN200910093662.7
申请日:2009-09-25
Applicant: 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 首钢总公司
Inventor: 何元春 , 王传财 , 沈开照 , 马国金 , 刘印良 , 王立坚 , 杨洪智 , 董占斌 , 张跃飞 , 尤利国 , 李秋 , 王永杰 , 黄毅 , 郑翠军 , 田士平 , 白学军 , 沈一平
IPC: B23P9/00
Abstract: 一种用于解决船板表面粗糙的方法,属于中厚板表面质量领域。本方法采用如下轧制工艺:加热过程中控制出炉温度在1200-1260℃、在炉时间为180-320min,加热速度在1.0-1.2mm/min;轧制过程采用奥氏体再结晶区和奥氏体未再结晶区两阶段控制轧制轧制方式采用多块套轧,确保奥氏体未再结晶区终轧温度在800-850℃;轧后采用层流冷却,终冷温度在600-700℃,冷却速度在8-10℃/s。优点在于,目前此项发明已应用于船板表面质量问题上,经过此项工艺的执行,船板表面粗糙问题得到了解决,船板表面质量得到了质的改善,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
公开(公告)号:CN101306499A
公开(公告)日:2008-11-19
申请号:CN200810115384.6
申请日:2008-06-23
Applicant: 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 首钢总公司
Inventor: 何元春 , 杨春卫 , 刘印良 , 吴光蜀 , 周金明 , 张炜星 , 许晓东 , 白学军 , 沈一平 , 王东柱 , 王森 , 孙硕猛 , 石磊 , 杨建平 , 朱志远 , 霍常浩 , 沈开照 , 王立坚 , 刘晓辉 , 田士平 , 隋鹤龙 , 麻庆申 , 姜中行
Abstract: 一种高炉炉壳用钢板的生产方法,属于中厚钢板生产技术领域。生产工艺为:钢水经转炉冶炼、LF、RH炉处理后,通过浇铸得到质量合格的250mm连铸坯,然后将连铸坯加热至1150~1300℃,在炉时间200-300min,出炉后经高压水除鳞,进入4300mm轧机进行轧制,钢板轧后水冷,终冷温度为670~720℃,水冷后的钢板下线堆36~48小时后进行正火处理,正火温度890~930℃,冷却方式为空冷。优点在于,钢板成材率较高,降低了生产成本,工艺流程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01358319B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0810119502.0
申请日:2008-09-02
Applicant: 首钢总公司 , 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低碳610MPa级高强压力容器用钢板及其生产方法。属于低合金宽厚板制备技术领域。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数为:C:0.05~0.09%,Si:0.25~0.45%,Mn:1.20~1.40%,Nb:0.035~0.045%,Ti:0.010~0.020%,Cu:0.20~0.30%,Cr:0.25~0.55%,Ni:0.25~0.30%,余量为Fe,钢板厚度规格10~50mm,钢板微观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组织,晶粒度为9.5~11级。采用控轧控冷制备。优点在于,生产的钢板较相同强度等级常规钢板的综合性能大幅改善:屈服强度可稳定在460MPa以上,抗拉强度稳定在570Mpa以上,钢板的-40℃低温韧性达到100J以上,钢板焊接适应性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02909216B
公开(公告)日:2015-01-21
申请号:CN201210407383.5
申请日:2012-10-23
Applicant: 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 首钢总公司
Abstract: 一种特厚钢板兼顾板形及探伤性能的双机架轧制方法,属于中厚板轧制技术领域通过合理选择坯型,使粗轧机采取钢坯直接纵轧方式,不进行展宽轧制,同时钢板控温厚度设定为在目标厚度基础上加15-20mm,以保证粗轧阶段总压下量最大,使钢板芯部晶粒充分细化,改善芯部组织性能;精轧机总压下量15-20mm,分3-5道次轧制完成,末道次压下量约2-5mm,通过采取小压下,起到平整钢板板形作用,从而保证钢板板形。
-
公开(公告)号:CN102343372B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110320153.0
申请日:2011-10-20
Applicant: 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 首钢总公司
IPC: B21B45/02
Abstract: 一种中厚板轧后快速冷却的生产方法,属于于中厚板生产技术领域。工艺步骤为:将超快冷框架调整为300mm+h,使设备的上下喷嘴延长线的交叉点位于钢板中心线上;在实施超快速冷却时,根据钢板钢种、规格及需要达到的终冷温度、冷速设定冷却规程及参数;开启中喷、侧喷及空气吹扫,以除去钢板表面残余水提高冷却均匀性,然后启动UFC设备,缝隙喷嘴与双联喷嘴同时喷水对钢板进行冷却;根据钢的CCT曲线控制冷却速度及冷却终止点,厚度不同的钢板冷速为5-80℃/s,终冷温度450-800℃范围内控制。优点在于,通过控制钢板轧后的冷却过程,实现控制相变及组织,提高钢板强韧性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2909216A
公开(公告)日:2013-02-06
申请号:CN201210407383.5
申请日:2012-10-23
Applicant: 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 首钢总公司
Abstract: 一种特厚钢板兼顾板形及探伤性能的双机架轧制方法,属于中厚板轧制技术领域通过合理选择坯型,使粗轧机采取钢坯直接纵轧方式,不进行展宽轧制,同时钢板控温厚度设定为在目标厚度基础上加15-20mm,以保证粗轧阶段总压下量最大,使钢板芯部晶粒充分细化,改善芯部组织性能;精轧机总压下量15-20mm,分3-5道次轧制完成,末道次压下量约2-5mm,通过采取小压下,起到平整钢板板形作用,从而保证钢板板形。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