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源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960553A

    公开(公告)日:2011-01-26

    申请号:CN200980108024.6

    申请日:2009-03-04

    发明人: 辻康之

    IPC分类号: H01J27/08 H01J27/14

    摘要: 本发明的离子源(1)具有:等离子体容器(10);和一对热电子释放元件(12、14),该一对热电子释放元件在等离子体容器(10)的内部空间中释放热电子;和电源,其使电流各流入至热电子释放元件(12、14)。曝露于等离子体容器(10)内的等离子体的内壁面,和热电子释放元件(12、14)的曝露于等离子体且释放热电子的部分,是以相同金属为主成分的材料所构成。因此,在离子源(1)在运转中,在热电子释放元件(12、14)的表面附着的堆积层的成分和热电子释放元件(12、14)的材料是同一成分,据此,能够释放稳定的热电子,同时,使至交换热电子释放元件(12、14)的离子源(1)的运转时间变长。

    装备有气体离子源的粒子光学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1026080A

    公开(公告)日:2007-08-29

    申请号:CN200710006000.2

    申请日:2007-02-25

    申请人: FEI公司

    摘要: 一种具有高亮度和低能量散度的电子撞击气体离子。通过从一侧将电子注入较小的离子化体积空间(尺寸从小于1μm到几十微米)且从另一侧抽出离子而实现该高亮度。通过高亮度电子源如场致发射器或肖特基发射器产生被注射的电子。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源与离子化体积空间之间没有光学器件的情况下,通过将场致发射器接近所述离子化体积空间(如30μm)放置而在所述离子化体积空间中实现所需高电子密度。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源被成像到微电子机械系统结构上。两个例如50nm的小光阑被隔开例如1μm。电子通过这些光阑中的一个进入,而离子通过另一个光阑离开所述离子化体积空间。例如通过用离子束钻孔制造所述两个光阑,从而导致形成两个小的且适当对齐的光阑。

    注入装置的离子源和离子注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87132A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210559934.X

    申请日:2012-12-20

    摘要: 一种注入装置的离子源和离子注入方法,其中所述离子源,包括:起弧腔,所述起弧腔用于容纳等离子体;灯丝,位于起弧腔的侧壁上,用于产生热电子,使通入起弧腔的离子源气体离子化为等离子体;反射极,位于起弧腔的与灯丝相对的侧壁上,用于反射灯丝产生的热电子;狭缝,位于起弧腔的顶部,作为等离子体的出口;源气体通入口,位于起弧腔的反射极和灯丝之间的侧壁上,用于通入离子源气体;清洁气体通入口,位于起弧腔的源气体通入口同侧的侧壁上,用于通入惰性清洁气体。提高了离子源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