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转向设备
    1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31896C

    公开(公告)日:2008-11-12

    申请号:CN200510064231.X

    申请日:2005-04-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7/09 B62D5/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转向设备,其中转向柄(11)通过第一和第二转向轴(12、13)、小齿轮(14)和齿条杆(31)连接到左前轮(FW1)。小齿轮(14)通过第三至第五转向轴(15、16、23)、小齿轮(24)和齿条杆(34)连接到右前轮(FW2)。第一差速齿轮机构(40)置于第一和第二转向轴(12、13)之间,由此电机(49)的转动实现了第一差速齿轮机构(40)的输入轴和输出轴间的转动差。第二差速齿轮机构(50)置于第三和第四转向轴(15、16)之间,由此电机(59)的转动实现了第二差速齿轮机构(50)的输入轴和输出轴间的转动差。所以,该对左右转向轮(FW1、FW2)被独立地转向,由此提高了车辆的可操作性。

    转向设备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19884A

    公开(公告)日:2008-02-06

    申请号:CN200680004837.7

    申请日:2006-02-07

    Abstract: 在转向设备(200)中,第一电机(34a)根据方向把(12)的转向操作而工作,第一转向轴(52)使一对车轮(58)中的一个转向,并且第一转换单元将作为第一电机(31a)的旋转元件的第一转子(31a)转换为第一转向轴(52)的轴向移动。第二电机(34b)根据方向把(12)的转向操作而工作,第二转向轴(53)与第一转向轴(52)分离并使得该对车轮(58)中的另一个转向,并且第二转换单元将作为第二电机(34b)的旋转元件的第二转子(31b)的旋转转换为第二转向轴(53)的轴向移动。耦合单元(60)将第一转子(31a)和第二转子(31b)耦合在一起,以及取消第一转子(31a)和第二转子(31)的耦合。

    车辆转向控制装置及方法
    1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260088C

    公开(公告)日:2006-06-21

    申请号:CN03147410.1

    申请日:2003-07-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6/003 B62D5/008

    Abstract: 一种车辆转向控制装置,基于转向角(α)和通过用增益(ks(v))乘转向速度(Vα)而得到的辅助角来控制车轮的车轮转向量(β)。如果左车轮和右车轮的动力控制量不同,则增益(ks(v))的值增大。动力控制量包括,例如,制动控制量和驱动控制量。若辅助角通过增大增益(ks(v))而增大,则车轮转向量的数值相对于转向角将增大,从而驾驶员可以通过执行小量的转向操作来校正车身方向。

    车辆转向控制装置及车辆转向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473732A

    公开(公告)日:2004-02-11

    申请号:CN03143822.9

    申请日:2003-07-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5/008 B62D6/002

    Abstract: 由转向传动比变换装置(28)所设定的并由下转向轴(30)相对于上转向轴(26)所形成的目标相对转动角Δθt是基于转向角θ而计算的(S20),并且由转向传动比变换装置(28)所设定的校正后目标相对转动角Δθta是基于目标相对转动角Δθt和车速范围而计算的,车速范围根据车速V确定。因此,在某个侧向的目标相对转动角可被校正(S30)从而等于或小于在另一个侧向由螺旋形电缆(78)所限定的容许转动角和在另一个侧向下转向轴(30)的最大可能转动角之间的差值。电动机(40)是基于校正后目标相对转动角Δθta而控制的(S40,50)。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