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791544A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1080043112.5
申请日:2010-08-3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T8/17 , B60L7/24 , B60T8/176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T8/1763 , B60L3/102 , B60L3/108 , B60L7/14 , B60L7/26 , B60L11/1803 , B60L15/2009 , B60L2220/14 , B60L2220/44 , B60L2240/423 , B60L2240/461 , B60L2260/28 , B60T1/10 , B60T8/172 , B60T2210/124 , B60T2270/604 , B60W10/08 , B60W10/184 , B60W30/18127 , B60W2540/12 , B60W2550/148 , B60W2720/30 , B60Y2300/89 , Y02T10/642 , Y02T10/645 , Y02T10/70 , Y02T10/7005 , Y02T10/72 , Y02T10/7275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辆的制动力控制装置,作为车辆行驶的路面状况推定路面的摩擦系数(μ),使用推定出的路面的摩擦系数(μ),运算而决定作为目标制动力的理想制动力(μW)。并且,当推定出的路面的摩擦系数(μ)为规定的摩擦系数(μ0)以上时,车辆的制动力控制装置按照再生状态使作为电动力产生机构的轮内装式马达动作,产生马达制动转矩(Tmr),并且使作为制动力产生机构的摩擦制动机构产生从理想制动力(μW)减去马达制动转矩(Tmr)而运算的摩擦制动力(Bf)。另一方面,当推定出的路面的摩擦系数(μ)小于规定的摩擦系数(μ0)时,车辆的制动力控制装置按照传动状态使作为电动力产生机构的轮内装式马达动作,产生马达驱动转矩(Tmc),并且在作为制动力产生机构的摩擦制动机构产生对理想制动力(μW)加上马达驱动转矩(Tmc)而运算的摩擦制动力(Bf)。
-
公开(公告)号:CN100431896C
公开(公告)日:2008-11-12
申请号:CN200510064231.X
申请日:2005-04-1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转向设备,其中转向柄(11)通过第一和第二转向轴(12、13)、小齿轮(14)和齿条杆(31)连接到左前轮(FW1)。小齿轮(14)通过第三至第五转向轴(15、16、23)、小齿轮(24)和齿条杆(34)连接到右前轮(FW2)。第一差速齿轮机构(40)置于第一和第二转向轴(12、13)之间,由此电机(49)的转动实现了第一差速齿轮机构(40)的输入轴和输出轴间的转动差。第二差速齿轮机构(50)置于第三和第四转向轴(15、16)之间,由此电机(59)的转动实现了第二差速齿轮机构(50)的输入轴和输出轴间的转动差。所以,该对左右转向轮(FW1、FW2)被独立地转向,由此提高了车辆的可操作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119884A
公开(公告)日:2008-02-06
申请号:CN200680004837.7
申请日:2006-02-0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在转向设备(200)中,第一电机(34a)根据方向把(12)的转向操作而工作,第一转向轴(52)使一对车轮(58)中的一个转向,并且第一转换单元将作为第一电机(31a)的旋转元件的第一转子(31a)转换为第一转向轴(52)的轴向移动。第二电机(34b)根据方向把(12)的转向操作而工作,第二转向轴(53)与第一转向轴(52)分离并使得该对车轮(58)中的另一个转向,并且第二转换单元将作为第二电机(34b)的旋转元件的第二转子(31b)的旋转转换为第二转向轴(53)的轴向移动。耦合单元(60)将第一转子(31a)和第二转子(31b)耦合在一起,以及取消第一转子(31a)和第二转子(31)的耦合。
-
公开(公告)号:CN1260088C
公开(公告)日:2006-06-21
申请号:CN03147410.1
申请日:2003-07-0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2D6/00
Abstract: 一种车辆转向控制装置,基于转向角(α)和通过用增益(ks(v))乘转向速度(Vα)而得到的辅助角来控制车轮的车轮转向量(β)。如果左车轮和右车轮的动力控制量不同,则增益(ks(v))的值增大。动力控制量包括,例如,制动控制量和驱动控制量。若辅助角通过增大增益(ks(v))而增大,则车轮转向量的数值相对于转向角将增大,从而驾驶员可以通过执行小量的转向操作来校正车身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473732A
公开(公告)日:2004-02-11
申请号:CN03143822.9
申请日:2003-07-2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2D5/04 , B62D6/00 , B62D101/00
Abstract: 由转向传动比变换装置(28)所设定的并由下转向轴(30)相对于上转向轴(26)所形成的目标相对转动角Δθt是基于转向角θ而计算的(S20),并且由转向传动比变换装置(28)所设定的校正后目标相对转动角Δθta是基于目标相对转动角Δθt和车速范围而计算的,车速范围根据车速V确定。因此,在某个侧向的目标相对转动角可被校正(S30)从而等于或小于在另一个侧向由螺旋形电缆(78)所限定的容许转动角和在另一个侧向下转向轴(30)的最大可能转动角之间的差值。电动机(40)是基于校正后目标相对转动角Δθta而控制的(S40,50)。
-
公开(公告)号:CN105667318B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510876166.4
申请日:2015-12-0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中津慎利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L7/26 , B60L3/10 , B60L7/18 , B60L15/2009 , B60T1/10 , B60T8/1755 , B60T8/17616 , B60T2270/604 , B60T2270/613 , Y02T10/645 , Y02T10/646 , Y02T10/72 , Y02T10/7275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辆用制动力控制装置在车轮(10)的制动时能够进行良好的车辆运动控制。在通过电动机(30)的再生制动力和摩擦制动机构(40)的摩擦制动力对车轮(10)进行制动的车辆中,制动器ECU(53)获取转向角、转向速度、车体的横向加速度、车体的横摆率、簧上上下加速度、簧下上下加速度中的至少一个参数,当该参数的大小超过阈值时,减少驾驶员要求制动力中的再生制动力的比例并增加摩擦制动力的比例。由此,由电动机(30)能够产生的控制用制动驱动力相对于车辆运动控制所需的控制用制动驱动力难以不足,能够良好地进行车辆运动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6965787A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610898864.9
申请日:2016-10-1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中津慎利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L7/26 , B60L7/14 , B60L15/2009 , B60L15/2036 , B60L50/51 , B60L2220/44 , B60L2240/24 , B60L2240/46 , B60L2260/28 , B60T1/10 , B60T8/1755 , B60T8/246 , B60T13/586 , B60T2270/604 , B60T2270/613 , F16D61/00 , Y02T10/645 , Y02T10/7005 , Y02T10/72 , Y02T10/7275 , B60T8/17 , B60L7/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控制装置。车辆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被构造成当发出产生要求制动力的指令并且执行车辆运动控制时,在车轮之中的特定车轮中改变再生制动力与摩擦制动力之间的比,使得该特定车轮中的所述比与每个其它车轮中的再生制动力与摩擦制动力之间的比不同。
-
公开(公告)号:CN104661858B
公开(公告)日:2016-11-02
申请号:CN201280075917.7
申请日:2012-10-1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中津慎利
IPC: B60L15/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L15/2045 , B60L15/20 , B60L2220/42 , B60L2220/44 , B60L2220/46 , B60L2240/423 , B60L2240/645 , B60L2240/647 , B60L2260/28 , B60L2270/145 , Y02T10/645 , Y02T10/646 , Y02T10/7283 , Y02T10/7291 , Y02T90/16
Abstract: 对设于车辆(10)的多个车轮(11~14)进行控制的车轮控制装置具备控制器(110),该控制器(110)以使为了分别驱动多个车轮(11~14)中的各车轮而设于各车轮的电动机(21~24)的驱动转矩追随目标转矩的方式对该电动机进行反馈控制,对于驱动多个车轮(11~14)中的受到了预定路面输入的对象车轮的电动机,控制器(110)使反馈控制涉及的反馈量与对象车轮受到路面输入之前相比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04105609B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280069487.8
申请日:2012-02-2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中津慎利
IPC: B60G21/06 , B60G17/0195 , B60W10/00 , B60W10/04 , B60W10/119 , B60W10/18 , B60W10/22 , B60W30/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30/025 , B60G17/0195 , B60G17/02 , B60G17/06 , B60G2204/182 , B60K7/0007 , B60W10/08 , B60W10/184 , B60W10/192 , B60W10/22 , B60W30/04 , B60W30/045 , B60W2030/043 , B60W2520/403 , B60W2520/406 , B60W2710/226 , B60W2720/403 , B60W2720/406
Abstract: 电子控制单元(25)为了控制伴随车辆(Ve)的行驶而在车身(Bo)产生的运行情况,控制各轮内装电动机(20)旋转,使各车轮(10)产生大小大致相同的规定的制动力驱动力。另一方面,电子控制单元(25)根据在车身(Bo)产生的运行情况,使用各管路(18)以及方向控制回路(19)将液压供给侧的流体压缸体(20RL、20RR)与液压被供给侧的流体压缸体(20FL、20FR)连接并连通起来。由此,流体压缸体(20RL、20RR)将作为规定的制动力驱动力的分力作用的车身(Bo)的上下力变换为液压并向流体压缸体(20FL、20FR)供给,流体压缸体(20FL、20FR)将供给的液压变换为上下力并作用于车身(Bo)。
-
公开(公告)号:CN105667318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510876166.4
申请日:2015-12-0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中津慎利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L7/26 , B60L3/10 , B60L7/18 , B60L15/2009 , B60T1/10 , B60T8/1755 , B60T8/17616 , B60T2270/604 , B60T2270/613 , Y02T10/645 , Y02T10/646 , Y02T10/72 , Y02T10/7275 , B60L7/24 , B60L2240/18 , B60L2240/24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辆用制动力控制装置在车轮(10)的制动时能够进行良好的车辆运动控制。在通过电动机(30)的再生制动力和摩擦制动机构(40)的摩擦制动力对车轮(10)进行制动的车辆中,制动器ECU(53)获取转向角、转向速度、车体的横向加速度、车体的横摆率、簧上上下加速度、簧下上下加速度中的至少一个参数,当该参数的大小超过阈值时,减少驾驶员要求制动力中的再生制动力的比例并增加摩擦制动力的比例。由此,由电动机(30)能够产生的控制用制动驱动力相对于车辆运动控制所需的控制用制动驱动力难以不足,能够良好地进行车辆运动控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