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269771B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180062346.9
申请日:2011-12-22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B3/06 , B01D53/94 , B01D2255/9155 , B01J35/04 , F01N3/2026 , F01N3/2828 , H05B3/141 , H05B3/42 , H05B2203/024 , Y02T1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蜂窝状结构体(100),包括:具有区划形成多个孔格(2)的多孔质的隔壁(1)和外周壁(3)的筒状的蜂窝状结构部(4)以及设置在蜂窝状结构部(4)的侧面(5)的一对电极部(21),蜂窝状结构部(4)的电阻率为10~200Ωcm,一对电极部(21)分别形成为在孔格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带状,在与孔格(2)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中,一个电极部(21)相对于另一个电极部(21)夹着蜂窝状结构部的中心设置在相反侧,电极部(21)具有薄壁部,其厚度为电极部(21)的最大厚度的0~70%(25)。
-
公开(公告)号:CN103269771A
公开(公告)日:2013-08-28
申请号:CN201180062346.9
申请日:2011-12-22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B3/06 , B01D53/94 , B01D2255/9155 , B01J35/04 , F01N3/2026 , F01N3/2828 , H05B3/141 , H05B3/42 , H05B2203/024 , Y02T1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蜂窝状结构体(100),包括:具有区划形成多个孔格(2)的多孔质的隔壁(1)和外周壁(3)的筒状的蜂窝状结构部(4)以及设置在蜂窝状结构部(4)的侧面(5)的一对电极部(21),蜂窝状结构部(4)的电阻率为10~200Ωcm,一对电极部(21)分别形成为在孔格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带状,在与孔格(2)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中,一个电极部(21)相对于另一个电极部(21)夹着蜂窝状结构部的中心设置在相反侧,电极部(21)具有薄壁部,其厚度为电极部(21)的最大厚度的0~70%(25)。
-
公开(公告)号:CN100575685C
公开(公告)日:2009-12-30
申请号:CN200580047792.7
申请日:2005-12-2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渡边刚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41/3064 , F02D41/064 , F02D41/086 , F02D41/1498 , F02D41/16 , F02D41/3094 , F02D2200/023
Abstract: 基于节流阀开度判断内燃机是在怠速状态还是在非怠速状态。根据怠速状态和非怠速状态下不同控制模式(#1、#2)执行用于控制缸内喷射和进气口喷射之间燃料喷射比率(DI比率)的DI比率控制。在基本上根据怠速状态和非怠速状态之间的过渡切换DI比率控制模式的同时,在可能发生干扰空燃比控制的燃料附着的冷机状态下,在从非怠速状态向怠速状态过渡时设置过渡延迟时段(DT)。在过渡延迟时段,不管怠速和非怠速状态之间的过渡如何,控制模式固定。本发明防止了DI比率断断续续变化,因而防止了发动机输出的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0545436C
公开(公告)日:2009-09-30
申请号:CN200680008767.2
申请日:2006-01-2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02D4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69/046 , F02D41/064 , F02D41/3094 , F02M63/029
Abstract: 发动机ECU执行包括以下步骤的程序:如果检测到发动机的起动请求(在S100的“是”)则检测发动机的冷却剂温度TW的步骤(S102),如果冷却剂温度TW低于阀值TW(0)(在S104的“是”)则仅使进气歧管喷射器喷射燃料以起动发动机(10)的步骤(S106),以及如果冷却剂温度TW高于阀值TW(0)(在S104的“否”)则仅使缸内喷射器喷射燃料以起动发动机(10)的步骤(S106)。
-
公开(公告)号:CN101142391A
公开(公告)日:2008-03-12
申请号:CN200680008767.2
申请日:2006-01-2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02D41/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M69/046 , F02D41/064 , F02D41/3094 , F02M63/029
Abstract: 发动机ECU执行包括以下步骤的程序:如果检测到发动机的起动请求(在S100的“是”)则检测发动机的冷却剂温度TW的步骤(S102),如果冷却剂温度TW低于阀值TW(0)(在S104的“是”)则仅使进气歧管喷射器喷射燃料以起动发动机(10)的步骤(S106),以及如果冷却剂温度TW高于阀值TW(0)(在S104的“否”)则仅使缸内喷射器喷射燃料以起动发动机(10)的步骤(S106)。
-
公开(公告)号:CN103261604B
公开(公告)日:2014-11-12
申请号:CN201080070658.X
申请日:2010-12-1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11/00 , F01N3/10 , F01N3/2013 , F01N9/00 , F01N9/007 , F01N11/007 , F01N2550/02 , F01N2550/22 , F02D41/0255 , F02D41/1454 , F02D41/1474 , F02D41/221 , F02D2200/0804 , Y02T10/26 , Y02T10/4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加热式催化剂的故障检测装置,通过准确地检测电加热式催化剂的温度是否已上升来检测电加热式催化剂是否正常。为此,具备:空燃比控制装置(10),其将在内燃机(1)起动时流入电加热式催化剂(4)的排气的空燃比设为浓空燃比;下游侧检测装置(6),其被设置于比电加热式催化剂(4)靠下游,并检测排气中的氧浓度;判定装置(10),其基于在内燃机(1)起动后且在排气的空燃比被空燃比控制装置(10)设为浓空燃比时由下游侧检测装置(6)检测到的氧浓度变化到表示浓空燃比的值的时期,来判定是否已向电加热式催化剂(4)通电。
-
公开(公告)号:CN103153436B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080066530.6
申请日:2010-08-3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01D53/9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3/2026 , F01N3/2013 , F01N3/2871 , Y02T10/2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电加热式催化剂(EHC)中的电极与壳体之间的绝缘电阻的降低。本发明所涉及的EHC(1)具备:通过被通电而发热从而对催化剂进行加热的发热体(3);收纳发热体的壳体(4);设置在发热体(3)与壳体(4)之间并进行电绝缘的绝缘部件(5);经过位于壳体(4)的内壁面与发热体(3)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亦即电极室(9)与发热体(3)连接的电极(7);以及连通电极室与内燃机的排气系统中的设置有EHC的部分以外的部分的连通路(10)。
-
公开(公告)号:CN102301119B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0980155671.2
申请日:2009-01-2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02D4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41/0082 , F02D41/0002 , F02D41/0085 , F02D41/0087 , F02D41/123 , F02D41/1454 , F02D2041/0012 , Y02T10/42
Abstract: 该空燃比气缸间失调判定装置例如一旦断油运转条件等预定运转条件成立(时间点tfc),则按照点火顺序停止对各气缸的燃料喷射,并且将被停止了燃料喷射的气缸的进气阀和排气阀从阀动作状态改变为阀停止状态。结果,在从最后进行了燃料喷射的气缸将基于该喷射出的燃料的排气(最终气体)排到排气通路的时间点之后,新的气体不会排到排气通路。因此,一旦经过预定的时间(时间点tp),则基于设置在排气通路上的上流侧空燃比传感器的输出值的上流侧空燃比abyfs成为与最终气体的空燃比相应的值。判定装置获取该值作为与排出该最终气体的气缸的空燃比相关的数据,基于与以此方式获取的各气缸的空燃比相关的数据来判定是否发生了空燃比气缸间失调。
-
公开(公告)号:CN103429344A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180069481.6
申请日:2011-03-2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01J31/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L9/015 , B01D53/8675 , B01D2255/20738 , B01D2255/20746 , B01D2255/20761 , B01D2255/702 , B01D2255/705 , B01D2259/4566 , B01J31/1805 , B01J2531/025 , B01J2531/0252 , B01J2531/16 , B01J2531/842 , B01J2531/8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常温区域也能够良好地进行臭氧净化、且能够抑制由涂敷带来的散热器的冷却性能降低的DOR(Direct Ozone Reduction)系统。本发明提供的车辆用空气净化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车辆构成部件,其配置于车辆行驶时与空气接触的部位;以及臭氧净化体,其设置于上述车辆构成部件,能够净化臭氧;上述臭氧净化体含有以锰、铁、钴、镍、铜、钌、铑或钯为中心金属的有机金属络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上述臭氧净化体还含有活性炭。
-
公开(公告)号:CN103079702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080068998.9
申请日:2010-09-0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3/2026 , B01D53/9431 , B01D53/9454 , F01N3/2013 , F01N3/2853 , F01N3/2871 , F01N2240/16 , F01N2330/06 , F01N2330/10 , F01N2470/08 , Y02T10/22 , Y02T10/26
Abstract: 能抑制电朝电加热式催化剂(1)的壳体(4)流动的电加热式催化剂(1)具备:因通电而发热的发热体(2);收纳发热体(2)的壳体(4);设置于发热体(2)和壳体(4)之间、对电进行绝缘并支承发热体(2)的衬垫(5);从壳体(4)的外侧与发热体(2)连接的电极(6);堵塞壳体(4)和电极(6)之间的间隙的绝缘部(7);电极室(8),该电极室(8)是在壳体(4)的内侧且在发热体(2)的外侧的电极(6)的周围形成的空间,通过在电极(6)和衬垫(5)设置间隙形成;以及分隔部(9),该分隔部(9)在电极室(8)内设置于比电极(6)靠排气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在该电极室(8)内流通的排气与分隔部碰撞。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