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士革结构的制造方法及大马士革结构、芯片

    公开(公告)号:CN118299252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685876.8

    申请日:2024-05-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造领域,提供一种大马士革结构的制造方法及大马士革结构、芯片。该方法包括:在半导体衬底上的金属导电层表面形成低K介电层;采用等离子体刻蚀法对低K介电层进行刻蚀,形成与金属导电层表面连通的通孔或沟槽;利用含有臭氧的清洗液进行清洗,含有臭氧的清洗液与低K介电层的材料发生反应生成一层氧化物,以修复刻蚀过程中等离子体轰击对低K介电层表面的损伤;在退火设备中对清洗后在通孔或沟槽内残余的臭氧进行还原处理,同时加强修复低K介电层的损伤;在通孔或沟槽内形成阻挡层后填充导电金属。本发明能够修复低K介电层表面的损伤,改善阻挡层与低K介电层的黏附,增强金属电迁移性能和应力迁移性能。

    一种三维集成电路
    5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6598312B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310876376.8

    申请日:2023-07-18

    Inventor: 岳丹诚 张耀辉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维集成电路,包括:下方器件层;所述下方器件层包括下方器件层本体和退火阻挡层,所述退火阻挡层位于所述下方器件层本体内的上部,且所述退火阻挡层避开竖向通孔以不与竖向通孔连接;形成在下方器件层上方的上方器件层;其中,所述下方器件层的退火阻挡层用于阻挡上方器件层制备过程中退火工艺的光对所述下方器件层退火阻挡层之下的结构进行加热。本申请实施例解决了传统的3D封装芯片不能适应芯片的发展方向的技术问题。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5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198034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211611444.X

    申请日:2022-12-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装置,包括导体结构、第一介电层、第二介电层以及衬层。所述导体结构,位于衬底上。所述第一介电层,覆盖所述导体结构与所述衬底。所述第二介电层在所述第一介电层上,其中所述第一介电层与所述第二介电层中具有气隙,位于所述导体结构上。所述衬层,覆盖所述气隙的中部周围。

    具有可能量移除结构的半导体元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56249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081099.6

    申请日:2023-06-13

    Inventor: 黄则尧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半导体元件结构,包括设置于一半导体基底上的一第一介电层,以及设置于该第一介电层中的一第一可能量移除结构。该半导体元件结构还包括设置于该第一介电层上的一第二介电层、设置于该第二介电层中的一第二可能量移除结构,以及设置于该第二介电层上的一第Nth介电层。该N是大于2的整数。该半导体元件结构还包括设置于该第Nth介电层中的一第一导体,以及设置于该第Nth介电层上的一第(N+1)th介电层。该第一导体的一顶面由一第一开口曝露,而该第二可能量移除结构的一顶面由一第二开口曝露。

    半导体存储器件
    5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494236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1811055002.5

    申请日:2018-09-11

    Abstract: 一种半导体存储器件可以包括在半导体衬底上的选择晶体管、覆盖选择晶体管的层间绝缘层、联接到选择晶体管的漏极区域并构造为穿透层间绝缘层的下接触插塞、以及联接到下接触插塞的磁隧道结图案。下接触插塞可以包括金属图案以及与金属图案的顶表面接触的盖金属图案。盖金属图案可以包括具有比金属图案的顶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小的表面粗糙度的顶表面。磁隧道结图案可以包括底电极和顶电极、在顶电极与底电极之间的下磁层和上磁层、以及在下磁层与上磁层之间的隧道势垒层。

    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5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073273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211414738.3

    申请日:2022-11-11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包括:提供基底,基底具有接触孔;在基底上形成初始接触结构,初始接触结构包括层叠的第一扩散阻挡层、导电层和第二扩散阻挡层,第一扩散阻挡层随形覆盖接触孔并覆盖基底的部分顶面,导电层覆盖第一扩散阻挡层并填充剩余接触孔,第二扩散阻挡层覆盖导电层远离第一扩散阻挡层的一侧,位于接触孔之外的初始接触结构具有暴露导电层侧壁和第二扩散阻挡层侧壁的凹槽;在凹槽露出的初始接触结构的侧壁形成第三扩散阻挡层,以得到目标接触结构。本公开实施例至少有利于避免或减轻导电层中导电元素的扩散问题,从而避免或减少相邻的目标接触结构之间短路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