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329107B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011225711.0
申请日:2020-11-05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13
Abstract: 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交叉隧道近接区域桥跨式承载结构及计算方法。承载结构位于新建隧道和既有隧道之间,包含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所述上部结构用于支撑所述新建隧道,所述下部结构支撑所述上部结构,所述下部结构包含拱结构,所述拱结构横跨所述既有隧道,所述拱结构的跨度方向沿所述新建隧道的纵向设置,所述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之间填充有回填混凝土,所述上部结构和回填混凝土的连接处、所述回填混凝土和下部结构的连接处以及所述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连接处均连接有预埋钢筋。能有效隔离上下隧道,分散交叉隧洞的荷载,削弱对既有隧道的影响,将新建隧道运营期荷载分散传递至周边围岩,有效保证既有隧道的运营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4533442B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410798591.1
申请日:2014-12-18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熊祥雪 , 琚国全 , 赵万强 , 马青 , 谭永杰 , 曹彧 , 何昌国 , 胖涛 , 郑长青 , 罗禄森 , 刘佩斯 , 刘凯 , 刘金松 , 袁竹 , 陈朝辉 , 吴林 , 朱志远
IPC: E21D9/14
Abstract: 隧道洞口防落石构造,以大幅度地降低隧道洞口刷方量和防落石工程造价,降低施工难度。包括隧道洞门结构和位于其上方坡面上的危岩落石发生区域。所述隧道洞门结构和危岩落石发生区域之间的坡面上设置落石诱导槽,该落石诱导槽具有靠近危岩落石发生区域的弧形顶段,以及原沿坡面向下延伸至隧道洞门结构和线路的外侧以外的左侧段、右侧段。
-
公开(公告)号:CN104533442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10798591.1
申请日:2014-12-18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熊祥雪 , 琚国全 , 赵万强 , 马青 , 谭永杰 , 曹彧 , 何昌国 , 胖涛 , 郑长青 , 罗禄森 , 刘佩斯 , 刘凯 , 刘金松 , 袁竹 , 陈朝辉 , 吴林 , 朱志远
IPC: E21D9/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9/14
Abstract: 隧道洞口防落石构造,以大幅度地降低隧道洞口刷方量和防落石工程造价,降低施工难度。包括隧道洞门结构和位于其上方坡面上的危岩落石发生区域。所述隧道洞门结构和危岩落石发生区域之间,在坡面上设置落石诱导槽,该落石诱导槽具有靠近危岩落石发生区域的弧形顶段,以及原沿坡面向下延伸至隧道洞门结构和线路的外侧以外的左侧段、右侧段。
-
公开(公告)号:CN119712167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941563.0
申请日:2024-12-26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谢毅 , 刘昭京 , 何昌国 , 黄棋 , 王闯 , 邱柏川 , 陶伟明 , 胖涛 , 朱志远 , 敬洪武 , 李金宜 , 尹波 , 郑凯 , 苏厚军 , 曹磊 , 齐春 , 任小川 , 陈贤丰 , 孙正兵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运营铁路隧道衬砌钢混组合式加固结构,包括工字钢架、套衬钢筋、钎钉、模板、模板固定杆和混凝土。工字钢架沿隧道既有衬砌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套衬钢筋布设在相邻两个工字钢架之间。钎钉一端锚固在隧道既有衬砌中,另一端与套衬钢筋连接。模板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工字钢架的外侧翼缘板连接。模板固定杆与模板贴合,模板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工字钢架的外侧翼缘板固定。混凝土填充在模板和隧道既有衬砌之间区域。相较于吊模法,避免了大量的钻孔及植筋作业,进而提高了套衬施工效率;同时,对模板的固定方式简单且牢固,不易掉落,从而有效降低了对运行列车安全性的潜在威胁。
-
公开(公告)号:CN112682045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011604159.6
申请日:2020-12-29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暗挖隧道超浅埋下穿公路的承力结构及施工方法,承力结构包括支撑部件;支撑部件用于设置在隧道的两侧,隧道两侧的支撑部件之间设有横撑,横撑用于设置在隧道的上方;横撑的顶部覆盖有盖板。在隧道两侧的支撑部件能够保障隧道开挖时公路路基的稳定性,隧道两侧的支撑部件之间设有横撑,且盖板覆盖在横撑的顶部在保证承力结构强度的同时还可以减小盖板的挠度,并承受上部附加荷载,并且施工完毕后,横撑和盖板可以拆除重复利用,节约了成本,该承力结构不仅可以支撑上部车辆荷载,还可以起到围护作用,且由于隧道上部已经设有承力结构,下部隧道暗挖时可以减少超前支护的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695973A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410795834.6
申请日:2014-12-19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琚国全 , 熊祥雪 , 赵万强 , 马青 , 谭永杰 , 曹彧 , 何昌国 , 郑宗溪 , 匡亮 , 杨雄 , 方钱宝 , 凌燕婷 , 朱志远 , 刘佩斯 , 黎旭 , 高云天 , 张璞
IPC: E21D1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11/003
Abstract: 棚洞顶部轻型防护构造,以大幅度降低棚洞结构荷载,并且使顶部防护结构能长期保持其缓冲效果。它包括被动防护网和网装弹性体,被动防护网固定设置于棚洞顶部之上,距离防水层一定距离,网装弹性体填充于被动防护网与防水层之间的空间内。
-
公开(公告)号:CN11971215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917111.9
申请日:2024-12-24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何昌国 , 邓军桥 , 黄棋 , 王闯 , 张红伟 , 刘昭京 , 邱柏川 , 陶伟明 , 胖涛 , 敬洪武 , 朱志远 , 辜英晗 , 齐春 , 王云毅 , 汤印 , 杨超 , 曹磊 , 苏厚军 , 吴冬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运营高铁隧道洞口防冲击组合结构系统,包括立柱、纵梁、横梁和缓冲结构。立柱分别位于铁路两侧,沿着铁路的延伸方向布置,立柱的底部连接有基础。纵梁分别设置在铁路同一侧的立柱的顶部,纵梁与铁路的延伸方向平行,纵梁与既有隧道洞门顺接。横梁的两端分别与铁路两侧的纵梁相连。缓冲结构的底部与横梁的顶面相连。立柱、纵梁和横梁均为预制构件。通过将立柱、纵梁和横梁均设置为预制构件,可以使用吊装的方式将立柱、纵梁和横梁安装到隧道洞口,从而提高了现场的施工效率。同时,由于无需在铁路上搭建和拆卸台架及模板,因此不会占用正在运营的铁路空间,进而减少了对铁路运行安全带来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2682045B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011604159.6
申请日:2020-12-29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暗挖隧道超浅埋下穿公路的承力结构及施工方法,承力结构包括支撑部件;支撑部件用于设置在隧道的两侧,隧道两侧的支撑部件之间设有横撑,横撑用于设置在隧道的上方;横撑的顶部覆盖有盖板。在隧道两侧的支撑部件能够保障隧道开挖时公路路基的稳定性,隧道两侧的支撑部件之间设有横撑,且盖板覆盖在横撑的顶部在保证承力结构强度的同时还可以减小盖板的挠度,并承受上部附加荷载,并且施工完毕后,横撑和盖板可以拆除重复利用,节约了成本,该承力结构不仅可以支撑上部车辆荷载,还可以起到围护作用,且由于隧道上部已经设有承力结构,下部隧道暗挖时可以减少超前支护的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574026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802452.1
申请日:2024-12-09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的隧道车致压力波精细化发生装置,所述正负压发生模块用于产生模拟高铁列车通过隧道时所产生的正压力波和负压力波;所述中心控制模块与正负压发生模块连接,中心控制模块用于产生与隧道现场瞬态压力波频率相同的压力波,并通过短时傅里叶变换程序控制压力波的产生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所述压力波输出模块与中心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将产生的正压力波和负压力波输出至目标试验模型。本发明具备自动化程度高、适应性强、实用性广的特点,能够根据不同隧道结构和工况进行精确模拟,为隧道设计和列车运行安全提供科学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2329107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225711.0
申请日:2020-11-05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13
Abstract: 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交叉隧道近接区域桥跨式承载结构及计算方法。承载结构位于新建隧道和既有隧道之间,包含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所述上部结构用于支撑所述新建隧道,所述下部结构支撑所述上部结构,所述下部结构包含拱结构,所述拱结构横跨所述既有隧道,所述拱结构的跨度方向沿所述新建隧道的纵向设置,所述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之间填充有回填混凝土,所述上部结构和回填混凝土的连接处、所述回填混凝土和下部结构的连接处以及所述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连接处均连接有预埋钢筋。能有效隔离上下隧道,分散交叉隧洞的荷载,削弱对既有隧道的影响,将新建隧道运营期荷载分散传递至周边围岩,有效保证既有隧道的运营安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