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519824A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2010291758.0
申请日:2020-04-14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无锡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制站台板,包括板体、第一钢筋以及用于浇筑混凝土的浇筑孔,浇筑孔贯穿板体的上下表面,第一钢筋包括置于板体内的内置段以及用于与第一预制站台墙连接的连接段,连接段伸出至板体外。还涉及一种装配式站台,包括结构板、预制站台板、用于支撑预制站台板的其中一侧的第一预制站台墙以及用于刚性连接的混凝土。还涉及一种装配式站台的施工方法,包括S1‑S5五个步骤。本发明通过带第一钢筋的预制站台板,便于与预制站台墙连接,连接后再通过浇筑孔混凝土形成刚性连接,不需要现场支模,可以避免传统现浇作业施工效率较低、工序复杂、构件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提高装配式结构的稳定性及连接节点强度、施工质量,同时缩短工期。
-
公开(公告)号:CN111364512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010239659.8
申请日:2020-03-30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 E04B1/5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逆作地下结构的预制中纵梁,包括左右对称设置并通过高强螺栓连接的预制左侧中纵梁和预制右侧中纵梁,预制左侧中纵梁两端的凹槽分别与预制右侧中纵梁两端的凹槽对置形成容纳钢管柱的容置槽;该预制中纵梁与钢管柱的节点结构,包括钢管柱以及对置的两个上述预制中纵梁,两个预制中纵梁的一端支撑于钢管柱的承载钢板上并通过预埋连接件与承载钢板连接;该节点结构的装配方法是先将预制左侧中纵梁和预制右侧中纵梁分别从两侧吊运至安装位置并与承载钢板固定,再将其端部与侧向钢板固定,最后将预制左侧中纵梁和预制右侧中纵梁固定;本发明可以大大降低预制中纵梁的拼装难度,还可以增加节点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323812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093820.1
申请日:2020-10-14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17/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下基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基坑内支撑边节点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装配式支撑以及冠梁或腰梁;装配式支撑的端部固定有第一伸缩接头,冠梁或腰梁的内侧固定有第二伸缩接头;第一伸缩接头和第二伸缩接头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实心钢板、U孔钢板、U形钢板和加劲板;U形钢板的一端贯穿U孔钢板上的U形孔并与实心钢板焊接,另一端的两侧壁上设有多列长圆孔;实心钢板与U孔钢板通过加劲板连接;第一伸缩接头的U形钢板卡在第二伸缩接头的U形钢板中,且第一伸缩接头上的长圆孔与第二伸缩接头上的长圆孔通过螺栓连接。本发明既能满足边节点的刚性连接、等强连接的需要,保证工程安全,同时又能调节接头的长度,调整施工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12030985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760090.X
申请日:2020-07-31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17/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基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心钢管混凝土支撑预制件及其施工方法,包括钢管和接头钢板,钢管内填充有混凝土,混凝土内具有沿轴向贯穿的中空部;混凝土内配置有钢筋骨架;钢管的两端均焊接有环形的接头钢板,接头钢板的内侧与钢筋骨架连接,接头钢板的外侧位于钢管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心钢管混凝土支撑,由多个上述的空心钢管混凝土支撑预制件通过螺栓连接装配而成;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支撑系统,包括围护结构、冠梁、腰梁和上述空心钢管混凝土支撑;冠梁相对的两侧之间以及腰梁相对的两侧之间均支撑有所述空心钢管混凝土支撑。本发明能够提高空心钢管混凝土支撑承载能力、抗变形能力、整体性以及中间节点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030626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711647.0
申请日:2020-07-22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制轨顶风道单元,其风道顶板、风道底板及两块风道侧板结合为一体预制箱型结构,风道顶板的两个横向端分别设有用于与车站中板上的风道配筋相连接的侧方预埋筋。另外还涉及轨顶风道的安装结构及施工方法,轨顶风道的各风道单元均采用上述预制轨顶风道单元,车站中板的各风道配筋一一对应地分别与各侧方预埋筋连接,风道顶板至少部分地埋入车站中板内。采用一体预制的箱型结构可避免现浇轨顶风道施工存在的问题并且整体结构强度显著地优于常规的U型风道单元;风道顶板至少部分地筑入车站中板内,二者协同受力性能较佳,能显著地提高轨顶风道与车站中板的连接结构可靠性和稳定性,因此轨顶风道的运行安全性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535528A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2010290969.2
申请日:2020-04-14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4F11/02 , E04F11/022 , E02D27/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楼梯及其施工方法,该装配式楼梯包括梯板和设置于基础上的至少一个梯柱,各梯柱内均具有第一浇筑孔,第一浇筑孔贯通对应梯柱的顶端;梯板为预制结构,梯板上形成有现浇通道,各第一浇筑孔均与现浇通道连通,通过现浇混凝土填充现浇通道及各第一浇筑孔从而使梯板与各梯柱固结在一起。本发明利用梯板和梯柱为模板,通过在梯板上形成的现浇通道浇筑混凝土,现浇混凝土进入梯柱内的第一浇筑孔之后即可实现梯板与梯柱的整体固结,施工方便,能有效地缩短工期;能提高楼梯各构件之间的协同受力性,梯板与梯柱以及基础形成整体共同受力结构,能较好地将力传递给基础,从而提高装配式楼梯的结构质量、抗震性能和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1395351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116141.5
申请日:2020-02-25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17/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坑装配式支撑结构,包括多个预制支撑节段,还包括转换件以及张紧组件,每一所述预制支撑节段均包括支撑段以及两个端板,两个所述端板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段的两个端部位置,相邻的两个所述预制支撑节段之间通过所述端板拼接,且位于端部位置的所述预制支撑节段具有封板,所述封板与对应的端板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张紧组件位于现浇混凝土外侧;还提供一种支撑施工方法,采用上述的装配式支撑结构。本发明中,装配式支撑结构通过多个预制支撑节段拼接形成,整体性好,可以满足承受压应力,抗变形能力强,且能够回收重复使用,绿色环保,施工也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1270678A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2010183847.3
申请日:2020-03-16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17/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支撑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涉及基坑支护工程领域。该支撑系统包括:支撑构件,设置在基坑内,支撑构件包括主梁;基础,在主梁的延伸方向位于主梁的两侧,基础包括本体和从本体向下突出的基座;连接装置,设置在主梁和基座之间,以连接主梁和基座;其中,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构件和固定构件,固定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基座的端部的第一固定构件和固定连接在主梁的端部的第二固定构件,连接构件连接第一固定构件和第二固定构件。通过在主梁和基座之间设置连接装置,在不破坏原有支撑构件和连接装置的基础上实现了装配式支撑系统的可拆卸性,可对原材料二次重复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042862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355831.3
申请日:2019-04-29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 E04F17/04 , E04B1/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车站预制轨顶风道,其中:预制轨顶风道包括轨顶风道左侧墙、轨顶风道右侧墙、轨顶风道底板、倒U形钢筋、纵向穿孔、纵向锁定钢筋;轨顶风道左侧墙、轨顶风道右侧墙、轨顶风道底板构成槽形结构;轨顶风道左侧墙、轨顶风道右侧墙的上部沿纵向预埋有若干倒U形钢筋,倒U形钢筋的上部伸出侧墙顶部形成闭环,用于穿设销钉挑起倒U形钢筋、并整体埋入地铁车站的预制中板的预制孔槽中浇筑为一体;轨顶风道左侧墙和轨顶风道右侧墙中、倒U形钢筋下方沿纵向贯通开设有纵向穿孔,用于穿入纵向锁定钢筋,从而固定相邻的两片预制轨顶风道。本发明解决了地铁车站轨顶风道施工困难的问题,简单方便,施工速度快。
-
公开(公告)号:CN110004980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355787.6
申请日:2019-04-29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 E02D29/055 , E02D29/16 , E02D3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装配式地下结构,包括地下墙、主体结构立柱;预制顶纵梁、边跨预制顶板、中跨预制顶板、顶板现浇层、顶板防水层共同形成复合防水顶板;预制中纵梁、边跨预制中板、中跨预制中板、中板现浇层共同形成复合中板;预制垫层、防水层、现浇底板共同形成复合防水底板;地下墙、侧墙防水层、侧墙现浇层共同形成复合防水墙;复合防水顶板、复合中板、复合防水底板、复合防水墙之间均形成有效连接,形成全包防水全复合装配式地下结构。本发明克服了全装配式地下结构渗漏水的问题,突破了装配式地下结构应用范围的局限,可在富水地层、周边环境复杂、变形控制高的地区应用,可有力推进装配式结构在地下工程中的广泛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