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859770B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080066258.1
申请日:2010-04-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029 , H01M8/04037 , H01M8/04373 , H01M8/04731 , H01M8/04738 , H01M2250/20 , Y02T90/32
Abstract: 具备燃料电池的燃料电池系统具备:加热器芯,其利用于暖气装置;第一循环回路,其使热介质经过燃料电池而循环;第二循环回路,其使热介质经过加热器芯而循环;连接流路,其将第一循环回路与第二循环回路连接,且使热介质在第一循环回路与第二循环回路之间循环;及第一温度调整部,其配置在第二循环回路上加热器芯的下游侧,对从加热器芯流出之后且流入燃料电池之前的热介质的温度进行调整。
-
公开(公告)号:CN102186711A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0980140732.8
申请日:2009-02-0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田中敬子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30/192 , B60K1/02 , B60K6/40 , B60L2240/34 , B60L2240/445 , B60W10/06 , B60W10/08 , B60W20/00 , B60W30/194 , B60W40/105 , B60W2510/0676 , B60W2520/06 , B60W2710/0688 , B60W2710/088 , F01P3/20 , F01P2011/205 , F01P2050/24 , Y02T10/6291 , Y02T10/84 , Y10S903/904
Abstract: 当混合动力汽车的系统起动开始时,如果蓄热容器(16)内的蓄热量大于或等于判断值MJ,则只对内燃机(1)进行利用了储存在蓄热容器(16)中的热能的加热。由此内燃机温度达到与内燃机(1)的间歇控制相关的允许温度以上,能够在混合动力汽车的系统起动开始后的初期执行所述间歇控制,并且内燃机(1)的机油粘度迅速下降,从而降低该内燃机(1)的驱动阻力。此外,如果蓄热容器(16)内的蓄热量小于判断值MJ,则在预定条件下对变速驱动桥(12)进行利用了储存在蓄热容器(16)中的热能的加热。由此能够改善内燃机(1)的燃油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414414B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0980158857.3
申请日:2009-05-0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8 , B60H1/00314 , F01P2060/16 , F02B29/0493 , F02M26/33 , F02N19/04 , F16H57/0413 , Y02T10/146 , Y02T10/16 , Y10T477/65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热量管理装置。在极低温度环境下,电子控制单元(22)在发动机(11)启动后对冷却水的循环路径进行控制,从而首先将该发动机(11)的冷却水向节流阀(12)与EGR阀(13)供给,然后将冷却水向变速器的机油加温器(18)供给。由此,能够提前消除由结冰引起的节流阀(12)、EGR阀(13)的动作不良,从而迅速地确保车辆的行驶性能,并能够良好地实施极低温度环境下的车辆的热量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02859770A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080066258.1
申请日:2010-04-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029 , H01M8/04037 , H01M8/04373 , H01M8/04731 , H01M8/04738 , H01M2250/20 , Y02T90/32
Abstract: 具备燃料电池的燃料电池系统具备:加热器芯,其利用于暖气装置;第一循环回路,其使热介质经过燃料电池而循环;第二循环回路,其使热介质经过加热器芯而循环;连接流路,其将第一循环回路与第二循环回路连接,且使热介质在第一循环回路与第二循环回路之间循环;及第一温度调整部,其配置在第二循环回路上加热器芯的下游侧,对从加热器芯流出之后且流入燃料电池之前的热介质的温度进行调整。
-
公开(公告)号:CN102186711B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0980140732.8
申请日:2009-02-0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田中敬子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30/192 , B60K1/02 , B60K6/40 , B60L2240/34 , B60L2240/445 , B60W10/06 , B60W10/08 , B60W20/00 , B60W30/194 , B60W40/105 , B60W2510/0676 , B60W2520/06 , B60W2710/0688 , B60W2710/088 , F01P3/20 , F01P2011/205 , F01P2050/24 , Y02T10/6291 , Y02T10/84 , Y10S903/904
Abstract: 当混合动力汽车的系统起动开始时,如果蓄热容器(16)内的蓄热量大于或等于判断值MJ,则只对内燃机(1)进行利用了储存在蓄热容器(16)中的热能的加热。由此内燃机温度达到与内燃机(1)的间歇控制相关的允许温度以上,能够在混合动力汽车的系统起动开始后的初期执行所述间歇控制,并且内燃机(1)的机油粘度迅速下降,从而降低该内燃机(1)的驱动阻力。此外,如果蓄热容器(16)内的蓄热量小于判断值MJ,则在预定条件下对变速驱动桥(12)进行利用了储存在蓄热容器(16)中的热能的加热。由此能够改善内燃机(1)的燃油率。
-
公开(公告)号:CN100572120C
公开(公告)日:2009-12-23
申请号:CN200610092860.8
申请日:2006-06-16
IPC: B60H1/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3421 , B60H1/3428
Abstract: 在用于车厢的出风装置中,多个主风向调节板在串行状态与平行状态之间转动,以提供打开管状主体的出风口、并调节空气流向的气流分配功能,以及关闭该出风口的气流阻断功能。所述多个主风向调节板中的一个特定主风向调节板设置为:在所述多个主风向调节板转动以打开该出风口时,所述特定主风向调节板的顶端边缘逐渐离开该管状主体的内壁面。辅助风向调节板固定至所述特定主风向调节板的后侧,并与所述特定主风向调节板之间形成预定间隔。该辅助风向调节板与所述特定主风向调节板一起围绕所述特定主风向调节板的转动中心转动。
-
公开(公告)号:CN101500830B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0780029484.0
申请日:2007-07-1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H1/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3421 , B60H2001/3464 , B60H2001/347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调风器,其能够防止或有效抑制在空调风吹出部处的有效开口表面积的减少,并且其具有良好的空调风的吹出效率。朝吹出框(26)的方向不同的第一流路(42)和第二流路(44)在空调调风器(10)的保持架(12)内形成。相互互锁的第一减震器(52)和多个第二减震器(58)设置在保持架(12)内。第一减震器(52)打开和关闭第一流路(42),第二减震器(58)打开和关闭第二流路(44)。操作第一减震器(52)和第二减震器(58)以使第一流路(42)和第二流路(44)中的任一个打开而另一个关闭,并转换空调风的流路。这样,控制空调风从吹出框(26)的吹出方向,而防止或有效抑制吹出框(26)处的有效开口表面积的减小。
-
公开(公告)号:CN102414414A
公开(公告)日:2012-04-11
申请号:CN200980158857.3
申请日:2009-05-0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08 , B60H1/00314 , F01P2060/16 , F02B29/0493 , F02M26/33 , F02N19/04 , F16H57/0413 , Y02T10/146 , Y02T10/16 , Y10T477/65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热量管理装置。在极低温度环境下,电子控制单元(22)在发动机(11)启动后对冷却水的循环路径进行控制,从而首先将该发动机(11)的冷却水向节流阀(12)与EGR阀(13)供给,然后将冷却水向变速器的机油加温器(18)供给。由此,能够提前消除由结冰引起的节流阀(12)、EGR阀(13)的动作不良,从而迅速地确保车辆的行驶性能,并能够良好地实施极低温度环境下的车辆的热量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01500830A
公开(公告)日:2009-08-05
申请号:CN200780029484.0
申请日:2007-07-1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H1/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3421 , B60H2001/3464 , B60H2001/3478
Abstract: 此处提供了一种空调调风器,其能够防止或有效抑制在空调风吹出部处的有效开口表面积的减少,并且其具有良好的空调风的吹出效率。朝吹出框(26)的方向不同的第一流路(42)和第二流路(44)在空调调风器(10)的保持架(12)内形成。相互互锁的第一减震器(52)和多个第二减震器(58)设置在保持架(12)内。第一减震器(52)打开和关闭第一流路(42),第二减震器(58)打开和关闭第二流路(44)。操作第一减震器(52)和第二减震器(58)以使第一流路(42)和第二流路(44)中的任一个打开而另一个关闭,并转换空调风的流路。这样,控制空调风从吹出框(26)的吹出方向,而防止或有效抑制吹出框(26)处的有效开口表面积的减小。
-
公开(公告)号:CN1919629A
公开(公告)日:2007-02-28
申请号:CN200610092860.8
申请日:2006-06-16
IPC: B60H1/3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H1/3421 , B60H1/3428
Abstract: 在用于车厢的出风装置中,多个主风向调节板在串行状态与平行状态之间转动,以提供打开管状主体的出风口、并调节空气流向的气流分配功能,以及关闭该出风口的气流阻断功能。所述多个主风向调节板中的一个特定主风向调节板设置为:在所述多个主风向调节板转动以打开该出风口时,所述特定主风向调节板的顶端边缘逐渐离开该管状主体的内壁面。辅助风向调节板固定至所述特定主风向调节板的后侧,并与所述特定主风向调节板之间形成预定间隔。该辅助风向调节板与所述特定主风向调节板一起围绕所述特定主风向调节板的转动中心转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