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531560B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010378081.4
申请日:2020-05-07
Applicant: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郝永鑫 , 任志刚 , 崔其会 , 周大洲 , 许玮 , 慕世友 , 吕俊涛 , 黄锐 , 孙志周 , 赵德利 , 朱国栋 , 孙大庆 , 赵斌财 , 王飞飞 , 王兴武 , 仪大勇 , 张发祥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变电站室内外环境中的巡检机器人,属于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领域,巡检机器人包括:连接在升降柱顶端的观测云台,观测云台还通过高度拓展机构连接观测舱;连接在机械臂末端的检测云台;以及连接在机器人本体两侧的室内定轨机构。当巡检机器人在变电站室外检测时,利用升降柱和高度拓展机构,控制观测舱的高度,可完成遮挡设备的检测。当巡检机器人在变电站室内检测时,控制室内定轨机构进行伸缩动作,使得室内定轨机构与两侧的柜体抵接,控制巡检机器人移动,利用机械臂的行程将检测云台移动到开关柜等设备表面,完成全范围的检测。提高了巡检机器人的应用范围,解决了现有机器人功能单一,不能应用于全变电站内的弊端。
-
公开(公告)号:CN114596244A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011404625.6
申请日:2020-12-04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 ,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视觉处理和多特征融合的红外图像识别方法及系统,利用图像预处理技术对采集的红外图像进行处理,以过滤背景和其他因素对设备识别的干扰,利用基于VGG‑Net多特征融合的目标检测模型对红外图像进行目标检测,定位电力设备在红外图像中的位置,利用训练好的设备分类模型对定位后的电力设备种类进行识别,本发明能够保证红外图像设备定位和识别的准确性,能够满足变电站场景机器人巡检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7972038B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1710432148.6
申请日:2017-06-09
Applicant: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蒋斌 , 苏建军 , 许玮 , 李振杰 , 慕世友 , 任志刚 , 任杰 , 赵岩 , 李超英 , 傅孟潮 , 陈玉峰 , 李建祥 , 赵金龙 , 李健 , 王振利 , 陈强 , 董旭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主变电站设备带电水冲洗机器人系统及方法,包括升降冲洗机构、移动机构和控制系统,升降冲洗机构包括绝缘支撑、设置于绝缘支撑上端的水枪、以及带动水枪进行竖直和水平方向上运动的垂直摆动油缸与水平摆动油缸;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和传感器组,控制系统融合传感器组采集的工作参数,对升降冲洗机构和移动机构进行相应控制,使得机器人在保证绝缘防护的基础上自主完成一冲两回或一冲多回的冲洗作业。本发明实现了冲洗机器人的小型化和智能化。
-
公开(公告)号:CN107977941B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1711261135.3
申请日:2017-12-04
Applicant: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明亮区域色彩保真及对比度增强的图像去雾方法,选用大气散射模型作为物理模型,根据暗原色图估计出大气光值,通过对图像区域像素点判定,对判定为非明亮区域的像素点,用暗算色先验中的方法计算透射率,对判定为明亮区域的像素点,修正明亮区域的透射率,通过高斯直方图规定化方法对修正后的去雾图像进行亮度和对比度增强。对于暗原色去雾后明亮区域色彩失真提供了解决途径,并且对于去雾后图片偏暗、对比度问题,提供了自适应增强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06525375B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610919305.1
申请日:2016-10-21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M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无人机抗风能力检测的自适应系统,包括风场模拟装置和抗风测试系统,其中,所述风场模拟装置为抗风测试系统提供方向、风速可变的风场环境;抗风测试系统,包括无人机测试机构和控制反馈系统,所述无人机测试机构包括固定无人机的支撑架、保持支撑架能够自由转动的柔性机构、承载柔性机构的移动平台以及承载移动平台的支撑座;控制反馈系统,包括控制系统、检测实时风速的风速反馈单元和无人机航姿参考单元,所述控制系统接收来自风速反馈单元和无人机航姿参考单元的数据,根据检测实时的检测风速和无人机的飞行状态,改变风场模拟装置提供的风速和风向,并确认无人机能够抵抗的最大风速。
-
公开(公告)号:CN107968915B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711260020.2
申请日:2017-12-04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4N5/232 , H04N7/18 , H04N13/376 , H04N13/3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机器人摄像机云台实时控制系统及其方法。其中,该控制系统包括跟踪头部运动的VR装置、摄像机云台和远程控制平台;所述摄像机云台安装于水下机器人机体上,且用于接收远程控制平台所发送的控制指令来实现摄像机云台的左右转动和俯仰转动;摄像机云台上还固定有图像采集装置,其用于在摄像机云台转动的同时采集水下作业现场视频图像并上传至远程控制平台;所述远程控制平台,用于将接收到的水下作业现场视频图像发送至跟踪头部运动的VR装置中,同时将跟踪头部运动的VR装置的实时头部位姿信息转换为相应控制指令来实时调整摄像机云台的角度和水下摄像机变焦镜头的焦距。
-
公开(公告)号:CN111531560A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2010378081.4
申请日:2020-05-07
Applicant: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潍坊供电公司
Inventor: 郝永鑫 , 任志刚 , 崔其会 , 周大洲 , 许玮 , 慕世友 , 吕俊涛 , 黄锐 , 孙志周 , 赵德利 , 朱国栋 , 孙大庆 , 赵斌财 , 王飞飞 , 王兴武 , 仪大勇 , 张发祥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变电站室内外环境中的巡检机器人,属于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领域,巡检机器人包括:连接在升降柱顶端的观测云台,观测云台还通过高度拓展机构连接观测舱;连接在机械臂末端的检测云台;以及连接在机器人本体两侧的室内定轨机构。当巡检机器人在变电站室外检测时,利用升降柱和高度拓展机构,控制观测舱的高度,可完成遮挡设备的检测。当巡检机器人在变电站室内检测时,控制室内定轨机构进行伸缩动作,使得室内定轨机构与两侧的柜体抵接,控制巡检机器人移动,利用机械臂的行程将检测云台移动到开关柜等设备表面,完成全范围的检测。提高了巡检机器人的应用范围,解决了现有机器人功能单一,不能应用于全变电站内的弊端。
-
公开(公告)号:CN107526373B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1710804508.0
申请日:2017-09-08
Applicant: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云台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包括第一角度传感器、第二角度传感器、电机驱动电路和控制器,第一角度传感器检测所述云台电机轴的角度,第二角度传感器检测传动机构输出轴的角度,控制器根据第一角度传感器和第二角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通过电机驱动电路对云台电机的转速进行控制,进而通过传动机构实现实际角度的输出。在云台电机转轴与传动机构输出轴分别安装了角度传感器,通过对角度传感器输出数据的融合处理,实现云台输出转角的准确估计,为云台姿态控制提供准确的转角数据;且,将电机转速信息引入控制环路,有效克服云台的传动机构运动过程中摩擦阻力导致各自由度转速不均匀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08045532B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711260047.1
申请日:2017-12-04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电动机械臂作业吊舱及使用方法,作业吊舱包括舱体,舱体前端设有设备密封舱,设备密封舱内部安装有控制器及水下环境数据采集设备;舱体底部中后端设有向机体右下侧开启的舱门,作业吊舱内部安装有电动机械臂,电动机械臂共有三个运动自由度,分别是沿同一轴线的依次布设的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腕关节外还设置有一个可执行开合动作的夹持型手爪,在非作业状态时,电动机械臂整体收进作业吊舱内部,此时舱门呈关闭状态,在作业状态时,此时舱门向下竖直开启,电动机械臂伸出吊舱开始作业。本发明可直接安装于自主无人水下机器人或其他中小型水下机器人机体上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045596B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711261150.8
申请日:2017-12-04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B64F5/6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定翼无人机的飞行性能检验检测系统及方法,本发明充分考虑室内室外检测的场所限制,通过控制固定翼无人机在不同环境下的动作来完成各指标的测定;在空域允许的情况下,控制无人机分别在一定高度进行航线飞行;同时观察地面站的数据显示,通过固定翼无人机飞行轨迹评价系统来记录并评判固定翼无人机的飞行轨迹情况,最后根据检测参数评价无人机的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