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7723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812587.6
申请日:2024-12-10
Applicant: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Q10/101 , G06Q50/06 , G06Q10/0631 , G06Q10/04 , G06F40/205 , G06F40/289 , G06F16/36 , G06F16/27 , G06N5/04 , G06F40/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多智能体协同技术领域,提供了电力跨模态知识融合多智能体协同处理方法及系统,其技术方案为解析用户输入的任务执行命令指令;提取任务的关键要素,根据提取的关键要素将任务分解为多个子任务,识别各子任务之间的逻辑关联和优先级;根据各子任务之间的逻辑关联和优先级,将各子任务分配给对应的智能体;每个智能体执行对应的子任务,并按照设定的执行路径执行,将执行的任务结果分享至其他智能体,协同完成复杂任务,最终整合得到协同处理结果。实现了文档生成、评审与管理等复杂任务的高效执行,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
-
公开(公告)号:CN119324572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522567.5
申请日:2024-10-29
Applicant: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多级平台管理的变电站智巡系统成效监控方法及系统,涉及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领域。包括部署省侧监控平台和总部侧监控平台;基于省侧监控平台获取省级行政单位内部变电站的变电站状态数据,采用分布式存储策略对变电站状态数据进行存储,并采用分布式计算框架对变电站状态数据进行并行处理;利用省侧监控平台将并行处理后的数据发送至总部侧监控平台进行汇总并展示。本发明通过构建多级平台管理的架构,实现了多级平台(省侧和总部侧应用)的纵向贯通,提供直观的数据展示界面,使得各级管理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了解变电站智巡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成效,在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采用加密技术,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825957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211469937.4
申请日:2022-11-23
Applicant: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S13/933 , B64U20/80 , B64U20/87 , B64D47/08 , B64D47/00 , B64C39/02 , G01S7/02 , G01S7/41 , H01Q21/06 , G06T5/40 , G06T5/90 , G06T7/62 , G06V20/40 , B64U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巡检无人机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电力巡检的无人机、方法及电力巡检系统。其中,无人机包括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控制系统通过通信系统与远程监控终端相互通信;控制系统包括避障模块、图像采集模块、前端图像处理模块和主控制模块;所述避障模块用于基于高频毫米波信号感知无人机前方的障碍物并传送至主控制模块,由主控制模块形成避障巡检路径;所述图像采集模块搭载在无人机上,用于采集避障巡检路径中的电力巡检图像并传送至前端图像处理模块;所述前端图像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图像帧中的目标位置与图像中心位置的像素级偏移量进行图像纠偏,及根据纠偏后的图像帧的直方图进行曝光量的自动调整。
-
公开(公告)号:CN117671433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370223.2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V10/776 , G06Q10/0639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领域人工智能模型成熟度评估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待评估模型的性能指标数据,所述性能指标数据包括待评估模型的发现率、误检比和处理速率指标;基于指标值计算得到对每一个指标的评估得分;对每一个指标的评估得分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模型的成熟度评估结果。本发明选取模型的发现率、误检比和处理速率作为评估指标,利用模型识别过程中的正确框和标准框的数量,计算评估指标值;评估指标的选取更好的体现了实际应用对模型的真实需求,解决了现有评估指标无法直观判断模型成效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649230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1364203.4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Q20/14 , G06Q20/24 , G06Q30/0207 , G06Q10/0639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人工智能模型的计费方法及系统,包括:接收调用的模块化算法模型,获取所述模型的属性数据、用户数据以及模型使用过程中的实时资源使用数据;利用获取的数据,同时考虑费用的折扣比率以及出现任务异常的时间,进行模型调用的计费;获取用户对模型调用过程的评分结果,以及所述模型效果的评估结果;基于两种结果得到最终成效值,基于最终成效值与设定目标值的关系确定费用结算的比例;基于计费金额和费用结算的比例,进行最终的费用结算。本发明解决了无法根据用户类型及具体使用情况进行差异化计费的问题,保证了计费的合理和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6488072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449808.7
申请日:2023-04-19
Applicant: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网机器人一体化带电接引装置控制系统及方法,包括:剥皮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剥皮刀具移动至线缆的设定位置,通过控制剥皮刀具旋转实现对线缆的切割剥皮;剥皮完成后,控制剥皮刀具离开线缆切割位置,并向接续控制单元发送切割完毕的指令;接续控制单元,接收剥皮控制单元发送的指令,控制并股线夹拧紧机构带动第一个并股线夹移动至线缆切割位置并自动拧紧,然后依次返回线夹储料机构自动获取第二个和第三并股线夹移动至线缆的剥皮位置并拧紧,以分别实现对三相线缆的自动接续。本发明解决了接线作业过程中需要对作业工具频繁进行更换的问题,实现了一体化带电接引作业。
-
公开(公告)号:CN113910227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111182354.9
申请日:2021-10-11
Applicant: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5J9/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网车载智能巡检机器人无任务巡检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设定区域内配电线路杆塔的地理坐标信息;根据配电线路杆塔的坐标信息,考虑巡检路径限制因素,每两级杆塔作为一个最小单元进行相互关联,相邻两个最小单元之间包含同一个杆塔;遍历所有杆塔,所有的最小单元形成杆‑杆最小单元巡检模型;基于所述巡检模型,自动确定与当前杆塔相关联的下一级巡检的杆塔,进行配电线路无任务巡检。本发明有益效果:基于最小单元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下一级巡检的杆塔,进而自动形成巡检路径,无需提前配置巡检任务,简化了系统配置工作量,提高了巡检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837822B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1911252380.7
申请日:2019-12-09
Applicant: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目视觉的消防机器人喷射曲线调整方法及装置,可以在消防作业的过程中,使用多目视觉设备实时监控作业进展,根据火情调整喷射的角度和流量,做到精准灭火,不影响站内其他正常运行的设备。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多目视觉设备采集的现场环境的视觉图像信息和红外图像信息;分别对得到的视觉图像信息和红外图像信息进行预处理,分别确定相应的可疑火灾区域;根据视觉图像信息和红外图像信息的预处理结果,定位着火点位置;根据着火点位置,建立喷射曲线模型,识别出水柱落点,确定最佳喷射角度和喷射流量;分析着火设备状况,确定最佳灭火位置和距离;确定现场火势大小,基于着火点位置,选取最佳喷射
-
公开(公告)号:CN114633245A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011490254.8
申请日:2020-12-16
Applicant: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架空线路全程巡检机器人及系统,在机器人需要经过防振锤、直线塔及耐张塔时,能够通过导向部件、电机直驱回转部件的配合,控制驱动臂自主平衡自重、自适应变曲率轨道,保证越障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在架空线路出现坡度时,利用行走轮压紧力的控制,保证机器人在线路倾斜或爬坡时,不会出现由于摩擦力不足等造成的打滑问题;真正实现全程无障碍、安全、智能巡检。
-
公开(公告)号:CN114590415A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011399213.8
申请日:2020-12-04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莱芜供电公司 ,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无人机的连接结构、无人机及激光雷达系统,包括: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包括供电支架和侧部固定支架;两个侧部固定支架相对设置,所述供电支架和侧部固定支架共同形成用于容纳搭载设备的空间;所述供电支架和侧部固定支架上分别设置第一吸附件,所述第一吸附件与设置在搭载设备上相应位置的第二吸附件吸附配合,实现对搭载设备的固定。本发明通过第一固定磁石与第二固定磁石的相互吸附固定,以及第一供电磁石与第二供电磁石的相互吸附固定,在使用时能够直接将激光雷达设备从连接支架上进行安装与拆除,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激光雷达设备安装在无人机的过程中存在安装工序繁琐不便于拆卸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