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915186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187428.8
申请日:2021-10-12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PC: F15B13/02
Abstract: 现有单向阀存在密封不可靠、频率响应特性低等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压单向阀,该单向阀主要特征是频率响应特性高且密封可靠。其主要结构包括阀体、阀芯、弹簧,通过将液流通道设计在阀体上,简化了阀芯的导向机构,显著降低了阀芯质量,进而大幅度提高了单向阀的频率响应特性;阀芯导向机构使阀体密封环带和阀芯密封环带在阀芯运动过程中始终处于同轴状态,保证了阀体密封面与阀芯密封面能够形成稳定的密封环带,确保了单向阀的可靠密封,解决了现有单向阀难以在高频工作环境下使用的问题,扩大了单向阀的使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07742684A
公开(公告)日:2018-02-27
申请号:CN201710945114.7
申请日:2017-09-30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PC: H01M2/10 , H01M10/613 , H01M10/617 , H01M10/625 , H01M10/655 , H01M10/6551 , H01M10/6556 , H01M10/656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077 , H01M2/1083 , H01M10/613 , H01M10/617 , H01M10/625 , H01M10/655 , H01M10/6551 , H01M10/6556 , H01M10/65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鳍片散热式双层汽车动力电池箱。由外电池箱及依据应用汽车的电池单体的数量,与电池单体相匹配的内电池箱和结构相同的单面连接散热鳍片以及结构相同的双面连接散热鳍片组合并安装在外电池箱内的散热构件组合体和冷却系统构成。本发明的电池单体四周的导热材料和冷却系统使每块电池单体的温度接近一致,因此具有良好的散热均匀性;同时采用主动散热方式,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安全性好,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内电池箱和双面连接散热鳍片的数量可以根据电池单体的数量任意调整、匹配安装组合,构思巧妙、适应面广、通用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804383A
公开(公告)日:2006-07-19
申请号:CN200610042070.9
申请日:2006-01-19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nventor: 谢宗法
IPC: F02D1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的配气机构和燃料供给系统,特别是涉及点燃式内燃机的燃料供给系统和配气机构。由气门组件、液压缸组件、液压缸出口控制装置、液压缸进口控制装置和凸轮轴传动组件等组成。气门的开启和升高由凸轮上升段控制;气门的下降和关闭时刻取决于液压缸内液体的排泄时刻。在液压缸出口控制装置内有转子和转子套,当与配气凸轮同步转动的转子转动到其油孔和转子套油孔相通时,液压缸内的液体即可排出,气门同时得到落座。转动转子套改变其油孔的位置,即可实现改变配气定时和气门升程的目的。配气定时连续可变对于改善内燃机的经济性和废气排放具有重大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9196085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696985.6
申请日:2024-11-26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液压驱动转动的驱动器、全可变液压气门系统及控制方法,属于液压驱动技术领域,包括:驱动器壳体、驱动器转子及电磁阀;所述驱动器壳体与驱动器转子形成液压腔;所述驱动器壳体上安装有驱动器转子及电磁阀;所述驱动器转子的每个叶片将驱动器壳体与驱动器转子形成的液压腔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定义叶片左侧形成的液压腔为A腔,叶片右侧形成的液压腔为B腔;基于电磁阀控制液压油在不同通道内的流入与流出,在转子叶片的A腔及B腔之间建立压力差,从而驱动驱动器转子转动。
-
公开(公告)号:CN107742684B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1710945114.7
申请日:2017-09-30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PC: H01M50/244 , H01M50/249 , H01M10/613 , H01M10/617 , H01M10/625 , H01M10/655 , H01M10/6551 , H01M10/6556 , H01M10/65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鳍片散热式双层汽车动力电池箱。由外电池箱及依据应用汽车的电池单体的数量,与电池单体相匹配的内电池箱和结构相同的单面连接散热鳍片以及结构相同的双面连接散热鳍片组合并安装在外电池箱内的散热构件组合体和冷却系统构成。本发明的电池单体四周的导热材料和冷却系统使每块电池单体的温度接近一致,因此具有良好的散热均匀性;同时采用主动散热方式,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安全性好,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内电池箱和双面连接散热鳍片的数量可以根据电池单体的数量任意调整、匹配安装组合,构思巧妙、适应面广、通用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5263485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906628.2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发动机缸内制动的机构及发动机,其主要解决现有压缩释放制动技术存在的制动效率低、配气机构机械负荷大动力学性能差和需在活塞上增大避阀坑等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主要结构包括壳体、配气凸轮、液压驱动部件、控制阀部件和气门驱动部件等,通过调节控制阀部件使配气凸轮的凸起处于控制阀部件的关闭期、泄油期或者节流期,使排气门在压缩冲程末期做功冲程前期开启且在排气冲程提前关闭,实现在发动机一个工作循环内的两次压缩释放制动,并且通过进气门在做功冲程开启实现二次进气,提高了制动功率,降低了发动机相关部件的热负荷。
-
公开(公告)号:CN107060937B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710089215.9
申请日:2017-02-20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气门升程控制装置及内燃机,属于内燃机的配气机构和燃料供给系统领域。所述气门升程控制装置的柱塞上升到周向环形槽与泄油孔连通时,柱塞油腔和活塞油腔内的液压油通过轴向直槽、周向环形槽、泄油孔和第一低压油道流入蓄能腔,柱塞油腔和活塞油腔内的油压降低、油量减少,使气门的最大升程降低并提前回落。本发明通过控制柱塞的转动角度,改变周向环形槽与泄油孔连通的时间,调节周向环形槽与泄油孔形成的最小有效流通面积的大小,控制流出泄油孔的液压油油量,从而改变气门的最大升程及其落座时间。本发明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成本低廉并且适用于凸轮轴上置、下置和中置式内燃机。
-
公开(公告)号:CN103334805A
公开(公告)日:2013-10-02
申请号:CN201310296611.0
申请日:2013-07-15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nventor: 谢宗法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的气门机构和燃料供给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内燃机全可变液压气门系统的控油装置。该装置与内燃机液压驱动气门系统相连接,由壳体及安装在壳体中的回转阀、液压蓄能器和传动机构构成。回转阀由回转阀芯、回转阀套组成;液压蓄能器由储能活塞、蓄能弹簧、端盖、密封座圈、橡胶垫组成,并安装在壳体的一端内腔;回转阀和液压蓄能器之间为蓄能腔;传动机构由传动齿轮、齿轮轴和十字滑块联轴器组成,传动齿轮安装在齿轮轴上,齿轮轴通过十字滑块联轴器与回转阀芯相连接。本发明取代高频电磁阀应用于单缸及多缸内燃机全可变液压气门系统中,结构简单,工作平稳可靠,加工工艺性好,成本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117569404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255500.5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山东大学 , 山东威猛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IPC: E02F9/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挖掘装载机控制方法及系统,基于工作模式,根据动力电池荷电状态,确定动力电池的工况,结合增程器最优输出电功率与整机运行需求功率的关系,控制增程器和动力电池为整机用电设备的供电比例,或控制增程器为动力电池和整机用电设备的供电比例,使增程器输出电功率或增程器输出电功率与动力电池输出电功率之和始终满足整机运行需求功率,并使增程器发动机始终处于燃油经济区间。本发明可根据动力电池荷电状态及整机需求功率自适应的调整增程器的输出功率,以对应不同的工况需求,使得增程器发动机处于燃油经济区间,保证挖掘装载机在作业时动力充足。
-
公开(公告)号:CN115526057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253784.X
申请日:2022-10-13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产品方案评价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其中的产品方案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区间二元语义正交模糊集构建可拆解设计质量屋和拆解技术特征指标,并构建非线性规划模型确定各可拆解指标权重;对各可拆解设计方案进行专家打分,并构建可拆解技术特征评价矩阵,经标准化及加权处理,得到标准化的综合可拆解技术特征评价矩阵;根据标准化综合可拆解技术特征评价矩阵,利用效用值和各可拆解设计方案的后悔‑喜悦值建立综合效用矩阵;确定每一个可拆解技术特征的平均综合效用值、最佳综合效用值和最差综合效用值,基于后悔理论的综合效用矩阵和平均距离解方法,对各可拆解设计方案进行优先选择排序,得到评价结果。
-
-
-
-
-
-
-
-
-